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75308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2 .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啊,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

2、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 .板书课题一一马诗。3 .齐读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一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o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

3、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ynshns1jinIuno燕山似金络脑3 .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 .学生齐读古诗。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 .默读古诗,启迪质疑。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 .汇报交流,教师

4、点拨。3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课件出示钩的图片)4 .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并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

5、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5 .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1.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托物言志),那作者是

6、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2 .教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著名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3 .教师:作者在这漠漠旷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作者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 .是啊,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疆场;一个人虽有一腔抱负,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

7、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2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

8、,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3 .教师相机指导。4 .学生交流汇报。(二)学习石灰吟。1 .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2 .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3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4 .自学交流,理解诗意。(多媒体展示)(1)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

9、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平常的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Q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5 .感悟诗歌情感。(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2

10、)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一(水中浸泡)粉骨碎身(成为熟石灰)一(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3)教师点明: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诗人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品格,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教师强调:这就叫“托物言志”。6 .引导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诗人的情感;有情感地朗读,赛读。三、读懂竹石。1 .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称板桥居士,清书画家、文学

11、家。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2 .板书课题,齐读。提问: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3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1)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朗读节奏。(2)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文的意思。4 .读懂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理解字义。(多媒体课件)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

12、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2)理解诗句: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四、品读古诗,感悟感情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

13、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Q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五、拓展延伸。1.质疑: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呢?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古诗的情感呢?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借物言志,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教学板书10.古诗三首马诗写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怀才不遇杀敌报国石灰吟前两句:描述特征状物后两句:体会情操喻人坚贞不屈竹石前两句:描述石中竹子的特征后两句:抒发自身的情感不畏艰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