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焉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与深层次社会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阐释了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积累了它的直接对立物,使社会财富呈现不均等流动,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无产阶级增加、社会贫困积累等现实问题。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资本积累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充分发挥资本在激活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关键词:资本积累;有机构成;贫困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经济发展速度和发
2、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力被不断激发,资本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资本的流通必将产生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同时伴随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749,资本的运动会对已有的生产关系作出深刻调整,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因此,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科学认识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资本积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资本积累理论的内涵及其意
3、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整阐述了资本积累理论的内涵、实质、形式、后果及其发展趋势,在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去向的论述中,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在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对比分析中,明晰了由简单再生产走向扩大再生产的逻辑关联。马克思认为,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2668o在流通环节中,资本首先转换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环节中劳动者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形成商品,通过交换将商品转化为新的货币。其中,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并投入到扩大的再生产过程之中,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资本从诞生起就注定不是静止的,要不断地
4、运动,要追求高出自身价值之外的价值;一旦这种运动停止,资本也就随之死亡To资本积累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善了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结构。马克思对重商主义学派的经济观点进行批判时指出,流通领域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只有“绝对利润”才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有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带来剩余劳动量的积累,进而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对重农学派的批判中,马克思将剩余价值的起源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3。在对魁奈的经济
5、表进行深刻研究后,马克思认识到资本积累过程就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批判中,马克思明确了商品价值的含义,强调生产劳动在剩余价值产生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运动及其规律进行了认真考察和充分研究,之后形成了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阐释。其次,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透视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一再强调要从经济事实出发分析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是储蓄起来的劳动,对劳动及其产品具有支配权力。“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工资的提高以资本积累为前提并且导致资本的积累,从而使劳动产品越来
6、越作为异己的东西与工人相对立。”4121”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旦达到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4172资本积累理论包含着关于资本主义建立、发展及其灭亡的深刻道理,也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金钥匙”。最后,通过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进程和研究方法,彰显剩余价值理论的整体意义。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述资本积累理论的形成,并将这一方法贯穿于资本论的整个理论体系。在第一卷中,马克思用比较抽象的方法对资本积累的内容、结构及发展趋向进行了描述。在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运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得出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能够深深契入资本
7、主义企业,可以从更加具体的环节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状态。在第三卷中,马克思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状况考察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影响,通过对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分析、资本积累内在矛盾的揭示,让我们通过资本积累的视角认识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理论的整体意义不仅表现在它的宏观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理论研究的逻辑思维进程和整体方法方面5。二、资本积累的后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密码,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矛盾的关键。同时,资本积累是资本运动的重要环节,它使社会生产资料呈现不均等流动,引起贫富两极分化、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社会贫困程度日
8、益加深等社会问题。资本积累的“三重性”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一)资本积累引起贫富两极分化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2707,指出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生产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要求所决定。在资本增殖过程中,可变资本是关键。资本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2673o资本有机构成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动力、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的变化不会对资本有机构成产生太大影响,即
9、扩大生产的同时追加了与生产资料比例相同的劳动力之后,不变资本与总资本的增长比例保持一致,有机构成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利润减少的状况是资本家决不允许出现的,也就是说,资本的本性不能让劳动价格相对提高,或者说资本家不能容忍对劳动剥削程度降低的情况出现,这时资本家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剩余价值的创造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提升。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聚集速度加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劳动者拥有的财富不断减少,两极分化日益严峻,社会购买力和产品增长之间的差距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社会生产逐渐扩大和劳动者购买力逐渐缩小的矛盾加剧,即“买”与“卖”或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难以维持生活
10、资料的消费。这一矛盾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几乎全部用于购买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商品,导致社会产品流通不畅,劳动者的购买能力无法维持扩大化的商品流通。沉重的生活支出让劳动者的贫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贫困成为劳动者生活的普遍境遇,贫富分化在资本积累的需要下被进一步拉大。当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生产条件下的最大承载限度时,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矛盾会在短时间内急剧爆发,从而引发社会危机。(二)资本积累导致无产阶级的增加劳动力作为资本可变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增长过程中,可变部分也随之增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价值必然有一部分再转化为可变资本。假如在资本的构成不发生变化,其他因素
11、也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只要给予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或者与不变资本同量的劳动力,对劳动的需要就会随着资本增长的比例而发生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也会相对一致。在资本生产的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变为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或者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在资本规模扩大的同时,这种增值额本身也在不断增长,并且随着新的投资需要、新的市场环境、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提升了剩余价值或者剩余成品转化为资本的效率,资本的积累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资本家对资本的积累需求量远超劳动力或工人人数的增加,对工人的需求量也远超工人的供给,工人的数量随着资本积累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劳动力作为一种价值增加的手段,
12、不能脱离资本而单独存在。在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资本几乎都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资料的数量和生产这些生产资料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数量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形成了资本积累的类型与能力。然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买卖,使得劳动力对资本的从属关系被资本家对工人的雇佣关系所替代,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如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同时积累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工人对资本家而言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工人为了生存还要从资本家那里购买必要的生活资料。ft此以往,工人的工资比例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小,资本积累的
13、量将进一步增加,社会贫富差距会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层层剥削中逐渐扩大,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愈演愈烈。资本积累的过程实质就是劳动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工人数量供给不断增加的过程,随之使得无产阶级的规模随着资本积累规模的增大而扩大,最终发展成为足以对抗资本主义统治的阶级力量。(三)资本积累造成社会贫困的积聚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一边是财富的积累,另一边则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5。马克思对资本性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对剩余价值分割基础上的。资本积累过程也是贫困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的现实过程展现了贫困积累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趋向。资本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断追求自身增殖的市场权力,资本追求增殖的
14、动力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具有强大的自发性动力,能够使社会生产力系统在质与量上都得到飞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扩张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这不是资本扩张的目的,而是资本扩张必然产生的现实效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资本扩张悖论。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制度下,资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不断增殖,使得人和客观物质世界的“自然力”被不断吮吸,造成社会“贫困积累”的不断加剧。从资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来看,资本积累必然造成贫困积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是相互对峙的。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扩张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后认
15、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2742资本主义在社会方面的表现就是资本增殖的发展,使得可支配的劳动力数量在资本增殖的影响下飞速膨胀,继而造成产业后备军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内,产业后备军人数的扩增,导致常备过剩人口数量随之增多,产业工人所遭受的贫困程度也随着供给人数的增多而变得更加恶化。最后,产业后备军人数越多,工人群体中贫苦阶层的数量就越大,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程度也就越严重。这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它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工人阶级所占有的社会财富逐渐变少,社会地位不断降低,
16、生活状况会越来越贫困。特别是经济危机时期,会造成失业率急剧飙升,劳动者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骤然下降,社会贫困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积累,进一步加深无产阶级的贫困程度,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极端对立。三、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1,是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刻理论阐释。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头,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对实行经济改革、完善经济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一)将资本积累理论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相融合中国的改革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要想获得生命力,就必须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中国的经济现实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