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自治区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接区、市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打造高素质技术技
2、能型人才队伍为着力点,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着力破解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育人与用人断层脱节问题,系统构建起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与自治区、XX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二、目标原则(一)具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突出教师素质、教材改革、教法创新重点,聚焦人才培养、办学体制、考核评价、保障机制,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5年,全市职业院
3、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教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重点建设35所在区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15个特色骨干专业和1015个新兴专业,推动建设2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50%。(二)工作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同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4、突出市场需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作用,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落实育训并举、践行知行合一。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把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协调发展,支持不同群体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三、主要任务(一)推动职业教育高位优质发展1 .树立科学的职教理念。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引导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动态调整专业目录,通过差异化投入、政策项目引导等方式,鼓励学校开设紧缺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围绕实习实训,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
5、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设在生产服务一线,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坚持开放办学,加入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港澳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探索开发体现XX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进一步加强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注重培育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6、,探索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体化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3 .建立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XX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办好一批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2个对接县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推动职普融合,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按照政府财政保障、企业深度参与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国有
7、企业参与办学。4 .巩固中职学校的基础地位。强化市、县人民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主体责任,整合各类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集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的锻造计划,全面提升其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层次。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中职院校(含技工院校)达标提质,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改善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关、停、并、转”办学条件严重不达标的院校,完成XX技工学校升级。到2025年,全市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
8、到国家标准。5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XX幼儿高等专科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争取进入下一轮“双高计划”高水平院校行列,依托高水平专业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鼓励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应对“职教高考”制度,提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求。实施高职扩招专项计划,扩大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招生规模。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高等院校联合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启动XX技师学院筹建,支持符合条件的市级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6 .职业教育贯通融合培养。积极构建“中职一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9、,鼓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模式。支持市属中职院校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培养模式,稳步推进符合“3+2”联合办学条件的中职学校全覆盖。继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7 .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o引导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市辖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驻地部队开放,共同做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
10、等级证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推动退役、培训、就业有机衔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8 .完善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机制。完善招生机制,用好高中阶段教育(含技工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稳定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落实国家职普比有关规定。结合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标准,适应“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需要。9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教法改革。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普遍选用最新版本教材,遴选推广一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和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探索行动导向、项目式、工作
11、过程导向等新教法。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标准,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把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及时融入教学。用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0 .健全学生管理服务制度。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搭建职业教育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落实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主动适应新业态、新用工方式,实现多
12、元化就业。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学生实习期间,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实习实训学生的指导,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协商实习单位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明确实习实训内容和标准,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实习实训,不得违反相关规定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或者通过非法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组织、安排、管理学生实习实训。(二)加强产教深度融合11 .统筹专业对接产业布局。根据自治区九大产业、XX市十大产业规划与发展定位,统筹全市专业设置,出台XX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葡萄酒产业、生命健康、绿色食品
13、等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同步调整、协调布局,推动各职业院校专业错位优势发展。构建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评估调控,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淘汰落后专业,推进学校间专业整合。升级改造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传统产业相关专业。2021-2023年,新建物联网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动漫与游戏制作、直播电商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与维修、应急管理和减灾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等一批急需人才的紧缺专业。“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20个市级以上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2 .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职业教育“学校、家庭、企
14、业、社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实施“xx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遴选500名中高职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大力推进学徒制、“1+X”证书制度,将用人标准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融入教育评价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原则上按职工总数的2%设置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岗位。鼓励学校按专业在企业设立学徒基地,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市级示范性企业学徒基地。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订单班、冠名班以及校企共同举办专业等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继续推进各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升级改造,探索“以专业办企业,以企业促专业”的产教融合模式,支持依托专业举办实训性生产企业(车间),承接校
15、内外生产服务项目,推动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13 .完善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完善职工继续教育体系,提升职工技术技能、学历层次、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支持企业建立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奖励制度和在岗职工学历进修奖励办法。完善职工技能大赛制度,支持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行业技术比武、创新成果评选等活动,组织开展“凤城技能大师”“xx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三)打造高水平专业队伍14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健全职业院校“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管理制度,拓宽从行
16、业企业选拔优秀教师的渠道,通过绩效工资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加入职业教育。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行职业院校校长职级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推进职业教育“三名工作室”建设,到2023年组建2一3个市级职业教育“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通过参与工作室研修、职业院校跟岗培训、知名高校研修等方式,提高职业院校校长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15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到2025年,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60%。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1,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每5年累计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实训时间不少于6个月。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