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20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2024摘要幽门螺杆菌(H.PyIori)的全球感染率超过50%,其感染具有较为普遍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特点,导致的相关疾病也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个沉重负担。H.Pylori可由传染源经不同途径传播从而引发新的感染,因此,阻断H.Pylori的传播对于控制其引发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已知重要的H.PyIori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且H.pylori感染具有家庭内聚集现象;此外,尚有大量关于其水源性、食源性和动物源性等传播途径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对H.pylori感染传播途径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感染和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关键词
2、】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途径国际上2015年发表的京都幽门螺杆菌胃炎全球共识指出,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和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并发症,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Pylori,H.pylori)胃炎均应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在几乎所有感染的宿主内引起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2021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也强调,H.pylori可在家庭内部传播,已感染的家庭成员可作为潜在感染源,并可将病菌传播至其他家庭成员2。由于H.pylori全球感染率较高,且其感染具有传染性,因而阻断H.pylori的传播对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意义。本
3、文旨在对H.pylori感染传播途径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1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1.1 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粪-口传播人群中H.pylori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口-口传播和经粪-口传播。由于反流或呕吐后胃部微生物群可到达并定植于口腔内,唾液也是H.Pylori传播的可能来源之一。2006年,Gebara等4共收集30例牙龈炎或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唾液、牙菌斑和胃部活检物等样本,成功从唾液中培养出H.pylori,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I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成功从唾液、牙菌斑和牙龈样本中扩增出
4、DNA,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后仍有60%(1830)的患者口腔中存在H.pylori,但该研究无法确定H.pylori是永久定植还是仅在呕吐后短暂定植于口腔。2008年,Burgers等5对94例患者的口腔和胃部H.pylori共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了PCRx血清学检查、胃部活检物培养等方法。结果显示:16例患者可于口腔中检测到H.pylori,但其中10例未于体内检测出H.pylori血清抗体,表明H.pylori可单独定植于口腔而与胃部定植情况无关。经口-传播在母亲-子女间尤为常见,母亲咀嚼食物喂养幼儿、共用餐具等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经口-口途径传播的风险6。然而,2003年,Kivi等7在
5、瑞典斯德哥尔摩针对39户家庭的调查研究显示,子女间H.pylori菌株一致率高达81%,而母亲和子女的菌株一致率为56%,提示母亲和子女的菌株存在部分不一致现象。此外,含H.pylori的呕吐物可作为感染源导致新发感染,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研究显示,H.pylori可存活于离体状态下的胃液中,且通常大量存在于呕吐物中。早在1999年,Leung等8即成功从儿童胃炎患者呕吐物中培养出H.pylori,收集呕吐物样本后尽快接种、接种前预先离心有利于提高培养成功率。1998年,Parsonnet等9在加利福利亚北部一家医院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研究,共纳入16名无症状H.pylori感染者和10名未感染成
6、年人,结果显示,所有感染者的呕吐物标本中均可培养出数量较多的H.pylori,而呕吐过程中的空气样本里有37.5%(616)的样本可培养出H.pylorioJanZOn等10研究表明,急性腹泻患者的呕吐物中存在大量转录活跃的H.pylori,亦高度提示新发感染可通过呕吐物传播。经粪-传播的途径可能是由于H.pylori经粪便排出,随之可引发食物和水源的污染,经口进食污染物后导致感染,故有学者认为粪-口传播比口-口传播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11。研究显示,与牙科医师相比,消化科医师的H.pylori感染风险更高,亦提示经粪-口传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22000年,Oderda等13成功从人类粪便样本
7、中检测出H.pyloriDNA,但由于粪便中存在的H.PylOri大多处于不可培养的状态,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出H.pylori的成功率较为有限。1.2 幽门螺杆菌的家庭内传播大量研究表明,H.pylori可在家庭内传播,同H.pylori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将增加家庭内儿童新发感染的风险。Perry等14针对20002004年美国移民人群中共计1186户家庭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与家庭中患有胃肠炎的H.pylori感染者相接触,新发感染的风险增加了4.8倍,而与伴有呕吐症状者相接触,感染风险更高;新发感染中有约75%的患者可归因于与家庭中患有胃肠炎的感染者接触,且新发感染中约半数见于2岁以下儿童,提
8、示儿童为易感人群。有研究进行双变量分析发现,父亲、母亲和子女的兄弟姐妹存在感染的情况与子女感染H.Pylori密切相关15。利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Pointsequenceanalysis,MLST)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指纹图谱等技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女的DNA图谱与母亲相似,提示母亲-子女传播为最主要传播方式;止匕外,同一家庭的儿童成员兄弟姐妹间也可相互传播16。2015年,Yokota等17在日本对35名儿童H.pylori胃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利用粪便抗原检测、MLSLRAPD指纹图谱等方法进
9、行研究,结果显示,患儿H.pylori分离株中的等位基因大多数与母亲或其兄弟姐妹一致,提示母亲-子女间和子女-子女间的传播为家庭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2000年zSinha等18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某社区人口为研究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了儿童粪便、母亲唾液、饮用水等样本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78%(1823)的母亲唾液样本呈H.pylori阳性,16例安抚奶嘴的水样本中有11例阳性,提示母亲与子女间可能是通过口-口途径传播,但母亲唾液样本与安抚奶嘴的水样本PCR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提示感染可能还存在其他途径。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父母预先咀嚼食物喂养婴儿并不会影响H.pylori感染情况19。因此,详细的
10、H.pylori家庭内传播的方式和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指导临床应用和公众感染的预防。2幽门螺杆菌的水源性传播基于H.pylori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进行传播,被污染的水源在H.pylori人群中传播的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20。有研究显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水源中均存在H.pylori,可能是导致传播与感染发生的原因。20142015年Ranjbar等21在伊朗伊斯法罕省共随机收集450例瓶装矿泉水样品,结果显示:177%(8450)的样品被H.pylori污染,且收集于较温暖的夏季(尤其是七月)的样本感染率最高(4.54%)。2013年,Bahrami等22在同省收集200例水
11、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自来水样本、5.8%牙科治疗台水样本和2.5%公共场所饮水冷却器样本中均存在H.pylori污染的现象。2018年,Acosta等23研究亦发现西班牙东北部91.3%的地表水样本中可检测到存活的H.pylori由于H.pylori可与其他细菌共同附着于水管或其他与水相接触的表面24,且其无法单独存活于流动的水体中,故有学者认为地下水可能是H.pylori的富集场所。Nayak等25研究结果亦提示地下水样本中存在大量H.pylorio20142017年Xastillo等26在秘鲁利马市纳入接受过胃镜或外科手术操作的82例胃癌患者,从其家庭厨房的水龙头处收集自来水样
12、本,检测结果显示超过10%的样本存在H.pylori污染,表明H.pylori可存在于胃癌患者的生活用水中,提示H.pylori可能经生活用水传播。该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但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核实。2004年,R。Ile-KamPCZyk等27对德国某郊区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情况同是否使用或饮用受污染井水密切相关。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有80%使用过受H.PyIori污染井水,而使用未受污染井水的居民感染率仅为5%该研究表明,受H.pylori污染的井水可能为该细菌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2003年,Karita等28在日本
13、展开的一项针对41户家庭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和父母的H.pylori感染率均与饮用井水的时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饮用井水时间越长,H.pylori感染率越高。以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H.pylori感染与水资源的污染密切相关,且已有实验室研究成功从水资源中检测或分离出H.pylori29.这些结果均支持H.pylori经水源传播的可能性,有待深入探讨。3幽门螺杆菌的食源性传播基于H.pylori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有研究认为H.pylori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30。实验结果显示:H.pylori在无菌牛奶中可存活约612天31-32,在4。(:条件下绞碎的牛肉中可存活约7天33,且
14、真空包装对其存活时长没有影响。然而,H.pylori无法在酸奶或巴氏杀菌的果汁中存活,因其生长受到酸性PH和乳酸菌生长所产生有机酸的抑制34。尽管在自然条件下牛奶等食物中的H.pylori感染率未知,但由于人体感染剂量较低,所以即使是食物中仅存在少量H.pylori,亦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危害32。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牛奶、即食食品、蔬菜和发酵风干肠中均存在H.PyIOri31,35。20132014年,HemmatineZhad等36从伊朗伊斯法罕省超市共购入550份即食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3.45%的样品可检测出H.pylori,其中,沙拉和汤品的阳性率最高。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结
15、果显示,食用生蔬者感染H.pylori的可能性更高,可能与蔬菜灌溉用水中存在H.pylori有关37。此外,亦有研究显示,从食物和人源性临床样本分离出来的H.pylori菌株表现出相似的vacA基因型38,支持了食物可作为H.Pylori传播来源的假设。2003年,Papiez等39一项针对42名牧羊人及其28名家庭成员的研究结果显示:牧羊人的H.pylori感染率(97.6%)显著高于不与羊群接触的成员(65.1%)。2006年,Plonka等40针对波兰塔特拉山地区146名儿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羊进行接触的儿童,其H.pylori感染率(58.6%)约为城镇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6%)的
16、两倍。2001年,DOre等41研究了意大利某屠宰场从绵羊胃部收集的胃黏膜和组织样本,结果显示:30%(620)的绵羊组织样本中可以检测出H.pyloriDNA,且从羊奶中可培养出H.pylori细菌,提示绵羊可能是H.pylori的自然宿主。2015年,Abdel-Moein等42在埃及不同地区收集315份不同种类鱼的粪便样本和18份渔夫的粪便样本,使用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测定法对H.pylori感染率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采用PCR技术进行证实,结果显示鱼粪便样本中H.PyIori阳性率为6.7%渔夫感染率达61.1%;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野生型和人工培育罗非鱼中均可检测到H.pylorio上述结果提示,罗非鱼可能为H.pylori的潜在动物源性宿主。此外,尚有其他研究表明牛、猪和马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