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腕踝针在产科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腕踝针在产科中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腕踝针在产科中的应用腕踝针疗法是张心曙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三阳三阳学说,并对传统针刺理论有所创新发展而来。腕踝针针刺取穴部位固定,仅限于四肢腕踝部,简单易学,针刺成功后无需特殊刺激,具有简、便、验、廉、安全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在治疗痛症方面效果颇佳。众多研究显示,腕踝针可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疼痛,包括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甚至癌痛。腕踝针的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1、2、3区在前面4、5、6区在后面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腕部针刺点排列在腕横纹以上约二横指环腕一圈处,记作上16踝部针刺点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腕踝针的作用
2、机制01经络机制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腕踝针通过刺激皮部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产程中的疼痛与生产时的气血瘀滞有关。灵枢刺节真邪记载: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卫气为行于脉外之气。腕踝针的镇痛作用与激发了体内的卫气有关。激发的卫气可疏通经络,使通则不痛。02神经体液机制腕踝针增加了镇痛神经递质(如一氧化氮)的传递,并抑制参与痛觉产生的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另外腕踝针可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及脑内5-羟色胺的释放。最后,腕踝针可调节各种激素水平的分泌,使激素水平达到最优化。提高受损部位痛阈。03生物力学腕踝针皮下针刺,在针刺部位产生组织液压波(
3、机械波),循经传导,病灶部位产生激荡现象,使离子通道发生变化(钾人钙1),达到镇痛效果。结合腕踝针的优势:操作简便、损伤微小、安全、无针感,镇痛效果明显、不需要反复行针及重刺激手法、不影响产妇在产程中的运动等特点。其在产科镇痛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价值的镇痛方法。01分娩镇痛根据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分娩镇痛委员会提出理想分娩镇痛必备条件: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避免运动阻滞,且对宫缩和产妇活动无不良影响;使产妇保持清醒,并可参与分娩镇痛,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求。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为椎管内镇痛,但其镇痛不全
4、、尿潴留、胎心过缓、产妇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也应为我们所重视。非药物镇痛有着独特的优势,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的结合将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02、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是一种在产后早期阶段常见的情况,主要发生在产后1-3天,主要是由于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的子宫处于恢复阶段,子宫恢复时会不断收缩,宫内压力增高,子宫韧带及腹膜受到牵拉作用,子宫壁出现暂时性的缺血反应而引发疼痛。宫缩痛剧烈时会影响到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需要积极干预。中医认为产后宫缩痛病机为血虚、血瘀。血虚致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血行无力,久之而积聚生痛,血瘀致产后胞脉空虚,寒邪入侵与血瘀相互
5、搏结,淤血阻络,恶露不下而至腹痛,治疗可采取补虚化淤。腕踝针可有效刺激子宫血运,发挥补虚、化淤的作用,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03、剖宫产时胃月完痛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会常规使用缩宫素,如宫缩乏力及出血多会联合使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其作用部位不具专一性,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引起恶心、呕吐、胃痛及胸闷、血压升高等各种不适及不良反应,给产妇造成不良后果。临床上有使用喷他佐辛、长托宁、格拉司琼等药物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也提高了患者的费用。腕踝针可使皮肤感受器产生电位差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向大脑皮层,经过各级神经中枢的调整使针刺引起的弱冲动引起强反应,对病灶部位的兴奋控制、缓解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达到止痛目的。腕踝针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症及脏腑疾患,特别适合在麻醉中的使用,其在其他专科麻醉中的应用还需要麻醉同仁们继续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