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得以养成必然会经历这三个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习惯得以养成必然会经历这三个阶段!.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个习惯得以养成,必然会经历这三个阶段!习惯是什么?习惯的本质是行为,是无意识的行为,是持续主动的行为。想养成某个习惯,喜欢”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这个因素是可以创造的。很多时候孩子开始做某件事情,他更多的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想把这种好奇变成喜欢,想要这种行为能够持续下去,家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得以培养起来,必须要经历三个阶段。那具体是哪三个阶段?想培养孩子的习惯,过程中家长又要做好哪些事情?知道应该这样做现在很多家长都认可学习习惯比成绩重要,也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要预习、整理错题。那怎样才能养成习惯呢?首先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这样做。在培养习惯的路上,很多家长都会进入
2、误区,会跟孩子讲道理、说教,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然后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安排时间表;安排好后会监督孩子的执行。家长想通过这种他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习惯,但结果怎么样呢?小学低年级可能还行,但三年级后、这种方法就有点行不通了,不仅习惯没养成,他反而变得抵触这件事。那为什么家长说的孩子听不进去呢?因为人的认知来源于实践,而不是别人说的方法道理。孩子没有相应的经历,所以家长说得再好、再对,那些话也不会变成孩子的认知。所以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就是让孩子去试错。说一次不听,家长就不要再唠叨了,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结果会告诉他对错的。当孩子试错后,家长千万不要去落井下石,说早就跟你说过这样的话。这样会激
3、起孩子的情绪抵触,导致他不愿意承认错误。如何让孩子承认呢?家长要做的是共情。一次试错往往是不够的,孩子可能要经历很多次试错,排除很多错误的方法,才会想着按你说的方法去尝试。到这个时候,孩子才算有了这个认知。开始迈出第一步孩子意识到该这样做,不等于他就会这样做,更不等于他就能够做好。想要孩子迈开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家长要怎么做呢?首先就是共情。如何与孩子共情?就是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情绪,然后表达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情绪感受。很多孩子是不会表达情绪的,需要家长去看到、然后替他表达。共情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引起孩子的情绪对抗。一旦产生情绪对抗,两个人就会在情绪上拉锯、内耗,导致孩子的思维无法落实到问题和行为
4、上去。共情之后,家长要去夸孩子,帮助他建立起来自信心。因为只有孩子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能做好,他才会有前进的行为,才能够养成习惯。一2一夸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夸的一定要是事实,是细节和过程。如果是假的,就会显得很笼统、浮夸,孩子就会觉得是套路,这样的夸是无法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的。家长可以去夸孩子做过的事情,不一定非得是学习上的事,生活上的事也是可以夸的。家长夸的是真实,才能让孩子看到并认可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自信来源于自我认知,当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可自己的能力,他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才会想着去尝试、去迈开养成习惯的第一步。变成持续的行为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从零到一的开始是最关
5、键的。但孩子能够开始,不等于习惯就能够养成。想养成习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正反馈。孩子开始这样做的,不等于他马上就能够做得非常好,也不等于他就会坚持下去。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可能有些细节他做得还是不到位,可能过几天又中断了。那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反思。如何反思呢?反思的思路很简单,就是黄金四问,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感受?怎么办?四个问题。反思是促进孩子系统性成长的重要环节。但引导孩子反思的前提,是家长前面的放手、共情都做到位了,这样家长才会有反思的抓手。然后就是家长要夸孩子,给他正向的反馈。有了正反馈,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他就会更喜欢、更想做好,这样他才会持续这样做。只要能够持续,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着急,因为慢慢培养起来的习惯才会稳定,家长一定要记住:慢才是快。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让孩子知道应该这样做,然后是迈开尝试的第一步,最后持续这种行为,直到养成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能着急,要做好这几件事,首先是放手、让孩子去试错,试错后家长要与孩子共情,要多夸孩子,然后引导孩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