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酉阳县林业局2023年8月目录刖B1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3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3第二节存在问题6第二章林业“十四五”发展思路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规划目标11第三章空间布局与区域定位12第一节空间布局12第二节分区定位15第四章重点任务20第一节努力构建林草资源安全体系、充分发挥林草资源生态功能20第二节扎实推进林草生态修复体系建设、加快建成长江上游武陵山区生态屏障28第三节健全自然保护地保护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自然保护基础能力34第四节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6第五节加强林草生态产
2、品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林草生态惠富民39第五章林业改革创新44第一节林草科技创新44第二节林草体制改革49第三节林草机制改革优化50第六章投资估算56第一节投资估算56第二节资金筹措65第七章保障措施65第一节组织保障65第二节法制保障65第三节资金保障66第四节空间保障67第五节人才保障69第六节民生保障69-AX.-a-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酉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开局关键五年。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市委作
3、出了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安排,为酉阳的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了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彰显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优先、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改造座谈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筑牢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经济,做到生态惠民,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立足重庆市“一区两群”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武陵山生物多样性屏障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充分发挥林业
4、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的作用,加快建设“两山”实践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把酉阳打造成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支点、全国宜居宜游目的地。酉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陲,地处沅江上游和乌江中下游,是重庆市乌江生态廊道和武陵山山地生态屏障核心区域,在重庆市“四屏三带,山水相间”的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全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74.61万亩,森林面积481.39万亩,活立木蓄积1548.6万立方米,是全市幅员面积最大、林地面积最多、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区县,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非常关键,也繁重。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山水景观及生态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林
5、业理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生态支点载体和平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促进酉阳县林业生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酉阳、生态酉阳,全面提升酉阳在重庆市乃至全国的生态优势,做好酉阳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本规划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总体发展部署,严格遵循国家及重庆市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结合酉阳县林业发展实际,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进行了林业发展区域布局,谋划了林草资源安全体系、生态修复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生态产品供给体系以及改革创新、林业行业发展配套体系建设,作为全县林草资源保护、生态修复
6、、生态产业建设以及生态产品供给行动指南,将有力推进县域林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一、林业生态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落实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全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森林面积从397.35万亩增加到478万亩,增力口20.3%;森林覆盖率从52.6%提升到63.09%,提高了10.49%;森林蓄积量从1461万立方米增加到1548.6万立方米,增加6%o“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森林面积80.65万亩。森林资源保持安全稳定并持续增长,为全县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有力的生态
7、支撑。各级党政对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保护生态的社会氛围日渐趋好。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县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林地、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以森林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林地用途管制更加规范,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灾害防控治理十分有力,质量不断提升。严格森林资源用途空间管制,加强林地林木保护监管,夯实森林资源保护基础;开展了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将自然保护地由原有的9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整合优化为8个,自然保护地面积由927平方公里调整为923平方公里。彻底解决自然保
8、护地交叉重叠,最大限度地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全县自然保护地布局更加合理,主导功能体现更加充分;森林防火的人防、物防、技防三大体系全面加强,森林火灾受害率0.3%。以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队伍得到优化,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三、林业生态修复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县林业生态修复紧紧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酉阳目标,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县坚持以大的生态工程引领带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强化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和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3
9、年行动,累计实施营造林136.5万亩、封山育林18.98万亩,累计投资13.5亿元,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四、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林业系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历史机遇,推动林业绿色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建成了花椒基地、油茶基地、特色经果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花卉苗圃基地等各类林业产业基地60余万亩,培育和建成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5个、林业合作组织35个,林业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全县油茶加工等为代表的林产加工集约化经营效益初显,森林生态旅游业正在兴起,林产品商贸服务要素市场体系取得一定成效
10、,全县林业生态经济初见成效,林业生态经济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五、林业改革创新不断有力推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林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拓展了外延,新一轮机构改革赋予林业新职能,林业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大大拓展,林业部门角色相应发生新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全县林业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林业改革。一是建立政府纵向转移支付与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与江北区实施横向生态补偿75000亩,在全国和全市率先迈出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的第一步。二是探索林业“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的同时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三是初步探索林长制工作推进体系与运行机制
11、,为建立生态文明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四是有力有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效利用盘活林木林地资源。五是开展林权融资,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激发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林业行业的繁荣兴旺。六是大力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和建设,为国有林场的稳定和发展兴旺建立长效机制,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节存在问题一、资源价值体现计算口径存疑,“两山”转化成效显现欠佳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8.6%,按生态价值换算,效益巨大。但林业以经济效益体现的林业产值体现数据较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产值。林业的巨大社会效益至今仍停留在纸面测算未有具体的体现和认可方式,大部分林草资源价值转化仍停
12、留在资源初级利用的阶段,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地域同质化发展导致资源比较优势发挥不足,林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占比不高,对居民经济收入的贡献体现不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效体现不充分。二、林草资源管理基础不牢,现代科技手段应用滞后新时代林业发展要求不但要实现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自然资源管理要求。机构改革后,森林公安队伍转隶,林业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减弱,无法面对繁重的林业监管执法任务,机构改革后的职能职责划转有待进一步的厘清和理顺。资源、保护、防火、有害生物等监管平台建设尚未互联互通,加之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林权证等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真实度准确
13、度较差,监管平台无法做到精准监测和管理,管理效率低下;林业部门监测与其他部门监测相比,基础数据信息真实度准确度的历史欠账较大,应用高科技手段不足、科技含量低、时效性差,导致资源监管滞后,事前、事中监管能力欠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应用比较滞后,科技创新周期长、见效慢,现代科技应用跟踪不足,林草资源监管手段明显落后。三、生态保护矛盾较多,红线坚守难度较大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林草资源生态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地内原住居民多,农村居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多,用地矛盾突出。自然保护地在建立时,以为面积越大、范围越宽越好,因而一些不具备保护对象条件的范围纳入了保护地范围,
14、包括一些农地、农房、没有保护对象的农村居民承包集体的自留地责任山等划入了保护地范围,按保护地禁采禁养现行规定下,无形中剥夺了保护地原住居民的财产权(物权)、发展经营权,进而影响到其生存权。根据最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自然保护地内仍然有原住居民51825人,基本农田等矛盾冲突地类112.0269公顷。同时,在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控规则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对生态保护的诉求增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各类重大项目穿越自然保护地情况增多,公益林调整需求增长,林地征占用指标紧张,红线调整压力加大,生态保护压力持续增加。四
15、、生态修复空间狭窄,森林质量有待提升酉阳的生态建设事业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林业主管部门及全县人民的努力下,利用国家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十三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3.09%o随着全县宜林荒山基本全部利用,加之耕地非农化政策出台,全县可以用于造林生态修复的空间也接近天花板,因而生态拓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如果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态修复空间,需要通过“四旁”资源挖潜、城镇绿化等方式得以实现。酉阳目前森林覆盖率虽已达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目标,但生态质量不高,颜值不够。同时,残次林较多,相当部分森林林相不整齐,退化严重,生态景观的颜值和森林生
16、产力较差。因而必须在保证县委县政府对森林覆盖率增长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努力实现森林从注重数量扩展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五、行业发展活力不足,改革创新驱动不强林业投入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市场主体缺乏龙头带动,跨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不成熟,林业要素市场不健全,政府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型较慢;体制、机制、政策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不够,市场倒逼机制尚未形成,行业“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配套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等仍需完善;加上生态产品的生产仍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长线产品,因而全民共享、共建林业的氛围不浓,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领域不广泛,全民生态意识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