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25193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传播模式正在趋向多元,这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同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与挑战。本文主要讲述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发途径。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但由于媒介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博弈中难免顾此失彼,再之新兴

2、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目前受到观众和业界对其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一、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一)节目内容重复,过于强调民众的话语权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新闻理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换,记者的角色也就自然发生了转变:从地方政府的代言人,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的总结和宣传者,变成了普通百姓的民意民声的代言人,生存状态的记录者,情感诉求的倾听者和传播者,服务信息的提供者。也就是让新闻从政治话语回归到民众话语,这自然是迎合了民众的需求,一时间,民生新闻风声水起,如火如荼。但以此同时,由于媒体人的观念、素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在与市场经济的博弈中,民生新闻中大量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充斥其中,在反映城乡现实生

3、活的同时,由于有意向民众的日常意识和新闻的世俗化靠拢,报道中大量充斥着许多并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市民小事、奇闻怪事。栏目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在同一城市不同的民生新闻栏目里不仅内容有很多重复,就是同一事件由于采编水平、素质的不同竟在同一时间里竞相演绎,让人不知可否。同样由于过于强调民众话语权,加之民生新闻采编者的观念与价值趋向,在画面、声音、文字的选取与表现上,因有意向着所谓的“民众”,都是有选择性的、有限制,受镜框制约的、单意性的(只有一个视点)、是机械性加工润饰的结果,它代表媒体所展现给观众的信息远非是整个情景或背景,只是包含了全体中非常有限的部分。民意的通畅表达,是纾解社会中一些抱怨情绪的前

4、提。而促进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有序表达,更是防范和化解社会平安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作为党的喉舌的传统媒体,在关心弱势群体,强化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同时,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媒体决不能偏听偏信。记得著名学者于丹这样解释“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Ello(二)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着新闻娱乐化倾向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对新闻事件叙述的娱乐化,另一方面是对画面的渲染。在镜头的展现上过份强调视觉冲击力,过度渲染;在写法上文字刻意煽情,将记录变为演绎;在编辑与制作上刻意将事件神秘化,悬念化,故事化。甚至不惜误导受众,对受害者不合时宜、不负责任的调侃,对事件的参与

5、者缺乏人文关怀。(三)强调新闻本土化,追求原生态民生新闻强调本土化,追求原生态的具体表现:不去探求事件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因素,而是一味地强调本色表达,自然主义地展示社会现象,让观众看所谓的客观真实。这类新闻最突出的表现是流水帐化,大量地运用所谓的原生态话语、画面,广泛运用同期声,采访拖沓冗长,镜头拍摄很随意,把原始的镜头也就是素材堆砌在一起,最关键的是后期制作与编辑也比较随意。导致民生新闻的采访弱化与编制粗糙的原因:一是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原生态,主观上认为民生新闻面对的群体是低端观众群,没有必要做得精练简洁;另一方面是民生新闻栏目的长度偏长,大多数市级台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都在半个小时以上,而

6、每天有价值的本土化新闻事件在相对的时间与空间内又十分有限,也只能流水帐似的采访凑满栏目时间。二、电视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眼球的解决途径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是以党和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为己任。因此,民生新闻要本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着眼于大局,注重下情上达,上下沟通,化解矛盾,帮助民众解决生活难题。民生新闻要做好做强,就必须要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意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说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找到与百姓需求的契合点,不断拓展报道领域,则民生新闻才能更加旺盛健康的发展。(一)借助新兴媒体,取长补短,实现融合发展随着新兴媒体的勃起,传统媒体要走共融之道,取新

7、媒体之长。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早在2010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上形象地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比喻为乘法,而非简单的加减法,他说:“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支臂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结合好了就能形成完整、有机的架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作为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各台在操作过程中,也在借助、利用,甚至起着推手的作用。传统媒体的形式也许会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甚至会以新兴媒体的面目重新出现,但其所代表并传递着的新闻理念,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影响社会生活方面,传统媒体的力量并不会因“发言者日众”而有所削弱,反而会因此凸

8、显其特有的公信力,依然是引领主流舆论,构建价值体系的核心环节。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借助网络,火眼睛睛,取新兴媒体之所长,补已所短,实现融合发展。(二)民生栏目要解读大政方针如何满足百姓对政策的了解,对知识的渴求?老百姓也渴望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但基层民众的理解力、接受力层次不一,作为党的喉舌,尤其是镜头面向最基层民众的民生栏目,有责任和义务向百姓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解读时,需要小话语,只有通过小话语、小镜像,将大政方针政策化解到民众生活中,并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感染百姓,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力量。大政治为什么需要小话语?因为大政治需要追求美好,而柔语轻声的小话语,无闹

9、人的喧哗、无逼人的气势,最易为人们欣赏与接受。(三)民生新闻引进重大主题,进行民生化报道许多民生新闻的定位比较狭窄,从而导致民生栏目小新闻、软新闻多,有力度有硬度的新闻少。其实国计民生永远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关注的两个热点,国计是建立在民生基础上,并为民生服务的,那民生新闻就不应该单单停留在小民生上,而是应该从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转向更多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和走向的新闻上来,树立“大民生”理念,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国家政策对百姓的影响,实现由“小民生”思维向科学的“大民生”思维的转变。这样的民生新闻才会有影响力,才能做好做强。(四)创新节目是做好民生新闻的关键以互联网为代表

10、的新兴媒体,正深刻改变着现代传播的方式与格局3。要让老百姓会按时坐在家中打开电视,在网络数字众多的电视频道中,锁定民生栏目,就要在创新节目理念与内容上下功夫。必须从老百姓理解和关注的角度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新闻。这不仅是发挥民生新闻的最大传播效果的需要,也是加强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首先是以新的思路选择报道内容,一定要做到贴近百姓的需要:新闻报道要选择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关键是看新闻题材是否切入了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否把握了时代脉搏并对舆论或公众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同时还要看选题的社会关注度,也就是其舆论的放大效应如何。其次是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以独有的特点吸引观众。一般而言,民生新闻的主题

11、,往往是从轻松的话题或角度入手,进而发掘出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每年的“两会”报道除了做好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出彩的无疑就是会场内外的见闻。这类报道既有特色又有亮点,既抓住了新闻和民生这个结合点,同时又紧紧围绕两会这个主题,具有鲜活的内容和真实的感染力,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五)提升记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积极有效监督,是媒体的职责所在。近年来,不少民生新闻栏目,大打维权、帮忙牌,的确为百姓维权,帮百姓解难是新闻能动的拓展,其正面积极的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新闻实践中,由于新闻从业者素质的参差不齐,部分记者为了追求所谓的维权、帮忙效果,“打偏架”

12、、“帮偏忙”,超越了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扮演了本不该由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错位”,采访越权,监督越位,直接导致了新闻失实和职业“权利”的异变。民生新闻栏目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因此新闻从业者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把关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职责所在,不能一味地强调收视率,一味地迎合观众。正因如此,民生新闻栏目对观众热线报料不能有闻必录、有事必报,而是要精选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真实状况:把那些充分反映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新闻选择,并把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予以曝光。在深入现场,实际操作,也就是采编过程中,切记以自己的预设立场对新闻事实进行取舍,更不能见到弱势者就哀

13、其不幸,并将其不幸的责任一味地推给社会;对于市民生活中水电煤气等方面一些具体生活问题,要做切合实际地分析,从而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不能将问题作平面化的张扬,忽略由这一问题应该引发的深入采访。否则非但不能对舆论进行引导,只会将问题简单化,从而导致将社会利益推向对立。由此可见,提升记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现象在树立公共意识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提高民生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受众的忠诚度,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果能拥抱新媒体,充分利用其优势,凝聚与传承好应有的公信力,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于丹.大众话语权时代企业如何通过媒介打品牌0口.教育腾讯网,2010-12-06.2(美)贝尔吉著.赵敬松译.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袁军.新闻媒介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