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下《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八下逍遥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缺乏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要理解庄子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行文,无端而起、迷茫恍惚的情感,高深莫测、艰深难明的思想仍有较大的困难。授课过程拟在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课前印发的阅读材料,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对生活有益的营养。教学目标:1 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真实含义。2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3 ,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教学重点:1 .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真实含义。2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学难点: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方法与策略:朗读法、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课
2、向下滑动查看鲍鹏山在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可以说是庄子思想的精髓。那么他为什么会提出逍遥游这样一个概念,什么人才能真正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文中去寻找答案。二、初读文本,感悟大鹏向下滑动查看1 .诵读文本。2 .理解大鹏形象。Ql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鹏鸟呢?(小组讨论)注:勾画出描写大鹏鸟特点的语句,小组中交流,看看这
3、些描写分别表现了大鹏的什么特点。绚昆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点出大鹏定义。(变化莫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说明它形体硕大无比。(体型)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将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描写它奋起而飞时的气势,体现了它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壮美。(活动范围广远)明确: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体大、背大翼若垂天之云明其羽翼遮天蔽日,北冥南冥介绍其活动范围之广远。即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龌鹏形象。
4、Q2.你愿意做这样一只大鹏鸟吗?大鹏鸟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愿意,理由阐述。补充诗句: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愿意,阐述理由。大鹏鸟要靠巨风才飞得起来,没有巨风它寸步难行!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三、再读文本,体味逍遥向下滑动查看如何理解其他生物对大鹏鸟的嘲笑?1.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鲸鹏?他们达到逍遥的状态了吗?它们自以为得到逍遥,进入自由的境地,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没有,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无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需
5、要依靠风力才能飞翔。2.作者为什么写斥需、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大鹏鸟不是不笑,是不屑于笑,对于斥需、蜩与学鸠这些小东西它是懒得笑,因为级别太低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这样吗?能不能再从前后文对照的角度进行思考?前文是小笑大,后文是大笑小,加起来就是互相笑。前文里的斥娼、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笑大;后文从宋荣子开始是大在笑小。从前文表面上看,是小笑大,是斥骗笑大鹏,是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的不理解大的。但大鹏鸟就能理解鼠目寸光的斥娼、蜩与学鸠的小小世界吗?显然也不能。作者为何要写这么多相互间的笑、相互间的不理解呢?小级别永远不懂大级别,大级别也永远不懂小级别,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作
6、者可能是在讲小有小的逍遥,大有大的逍遥。补充资料:逍遥义:大鹏之上九万,尺需之起榆杨,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宇宙任何物体,不论大小,只要适性,都可以逍遥。庄子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其间认为万物虽小大之别,然若皆能自足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J、鸟无羡于天池,小大虽殊,逍遥皆同。因此推而及之,则世间万物,各足于所受,无不逍遥。四、深入探讨,理解无待向下滑动查看理解有待、无待。1 .宋荣子笑哪四种人?为什么笑这四种人?明确:“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知效一官,大概是官吏,类似公务员;行比一
7、乡,可能是村长乡长;德合一君者,指的是大臣贤臣;而征一国者,可能是总统元首。2 .这些都是杰出的人物,为何宋荣子要嗤笑他们呢?明确:这些人都是功名之士,他们太看重名利,为名所累,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而宋荣子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不像他们那么的数数然于世。宋荣子笑他们,还因为他们自大,自视甚高。何以见得?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些人也像前面的斥婷笑大鹏一样的自我感觉良好。3 .那宋荣子是怎样一个人?宋荣子算逍遥者吗?明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即说宋荣子宠辱不惊。不算,庄子有个观点叫齐物论,在他看来世间的万物都是一样的,好就是坏,是就是非,人不要去分辨他,内就是外,荣就是辱,
8、可以混淆。而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所以荣子算不得逍遥者,因为他还能分辨,还懂得区分,心中还是有名利观念,他并没有真正忘却荣辱。4 .列子是逍遥者吗?不算,其虽能驾风而行,但还要依靠风。5 .从有待到无待的四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种人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以此津津自喜,自以为成就非凡。然庄子反将此类之人置于最低之层次,盖因其留滞于功名利禄,生命为外在爵禄所左右,有如斥需之小鸟,为一小知小见之人。第二层次是如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宋荣子定内外之分,嘲笑追求爵名利禄之人。但是庄子认
9、为这些人虽忘怀功名利禄,亦局于一己之内在,与世隔绝,而不得超脱,故言“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未有树也。第三层次则是如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旨有五日而后反。列子能摆脱形体之累,超越自我,然无风则不得行。故庄子认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即在于其虽摆脱形体之拘限,仍为外在自然之气风所左右O第四层次,即庄子认为最理想的人生应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到达无待之境,才能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己任,置身于六气变化之流,与自然世界合而为一,毫无分别对待,故曰无待。唯此无待,方为逍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第一种人有己他才会有功有名,;第二种人是可
10、以无功无名,但是他还是有己;第三种人虽是无己,不过仍受限于形体,随风而起;第四人物无己无功无名,是自己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自在,所以能游无穷,且恶乎待哉。五、如何理解逍遥游?向下滑动查看1.怎样做到逍遥游?谁能做到逍遥游?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里是指摆脱一切束缚,顺应六气变化,提醒我们要抛开名利思想。至人、神人、圣人,庄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摆脱有待的限制而达到无待的状态,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才真正能达到逍遥游的状态。2.什么是逍遥?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游自得、任性适意。他所追求的逍遥游并不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的自由。游:心游、精神漫游、精神与心
11、灵的放任。逍遥游:独立精神的自由翱翔。“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六、理性看待,辩证思考向下滑动查看如何看待逍遥游?背景:庄子生活在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其在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表达自己无欲无求、保持恬淡宁静心境的思想。内涵: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受到限制,社会上的人被生死、寿天、得失、荣辱、贵贱所牵累,其原因在于“有己,只有做到无己才能进而达到无功无名。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便是在头脑中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合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现实的绝对自由。庄子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在现实中无法摆脱的心为形役,即心与形
12、的矛盾,而超现实地在精神上追求绝对的自由。辩证看待:庄子的思想,消极地看是消极避世、全身远害的养生之道;而积极地看,则是“判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的至刚至柔的人情化的宇宙论,抛开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用他开阔的眼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他看来,不是人的物质条件束缚了人自身,恰恰相反,是人的思想束缚了人自身,因而无法达到逍遥游。反对追求功名利禄,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具有积极意义;宣扬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完全反对有所依赖,过分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则显示出其思想中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不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彻底摆脱各种传统价值和世俗观念的束缚的思想,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摒弃。课后作业请结合课堂所学及课外资料,阐述自身对儒道思想的理解。(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