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减碳潜力评估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减碳潜力评估研究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减碳潜力评估研究2023年12月摘要研究背景与意义在?06G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减碳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重要的政策导向与研究方向。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建筑碳排放和交通碳排放两方面,讨论城市形态要素对这两类碳排放的影响。这类研究主要反映的是敬木节鼬,对居民行为相关的生活能耗关注不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未来生活领域碳排放发展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垂需增加关注。IPCC指出,通过引导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可以使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70%。社区生活圈是居民B常活动最频繁的城市空间,社区生活圈规划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用能习惯。关注居民生活行为带
2、来的碳排放影响,探索如何通过社区生活圈规划引导更低碳的生活方式,对弥补相关研究空白、实现高质量发展下的“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标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全域(不含崇明岛)开展生活圈减碳潜能评估。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构建生活圈碳排放计算方法学。2)通过大数据摸清社区生活圈规划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3)通过试点研究生活圈规划对居民居家生活用能的影响4)深度耦合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议题,为后续政策实施提供具有事理基础的建议。思路、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1 .探究居民出行和居家生活用能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子出行方面,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社区配套设施和城市形态如何影响居民出行的
3、交通方式选择;居家生活方面,关注社区配套设施如何影响就餐习惯和居家时长,进而影响生活用能和碳排放水平。2 .预测评估生活圈的出行减碳潜力基于碳排放影响因素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生活圈规划实施措施对居民出行结构的影响,进而测算潜在碳排放水平降低的幅度。3 .预测评估生活圈的居家生活减碳潜力基于居民就餐行为、社区活动中心使用行为与居家休闲电器使用行为的一手调查问卷,探究社区食堂和社区活动中心对居民生活行为的改变,进而测算潜在烹饪用能和居家休闲用能降低的幅度。研究主要使用的多源数据包括: 联通手机信令数据 开源地图数据 遥感数据 统计年鉴数据 居民问卷结论一、出行碳排放1.社区配套设施的覆盖情况
4、和城市形态都对居民低碳出行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社区配套设施覆盖程度越高,城市形态越紧凑,居民对低碳出行的偏好越强。2 .生活圈规划行动带来的设施配置的提升能优化居民的出行结构,具体表现为公交车、地铁、慢行出行总距离占比的增加和小汽车出行总距离占比的减少,从而带来出行碳排放量的降低。3 .总体上随着路网密度、公交站覆盖率、公园广场覆盖率、文化活动设施覆盖1率增加h居民周末和整周汽车出行总距离占比减少,居民周末和整周公交车、地铁和慢行出行总距离占比有所增加。4 .文化活动设施的覆盖率显著增加周末地铁出行总距离占比,减少周末汽车出行总距离占比;公园广场覆盖率对周末慢行出行总距离占比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5、。5 .以半淞园街道、盈浦街道两街道为例,预测在生活圈指标达标情景下,全年的总出行二氧化碳排放可下降5%。左右,全年周末总出行二氧化碳排放可下降G%左右。6 .以北新泾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为例,进行社区生活圈试点减碳潜力评估。在规划情景下,北新泾街道全年总出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68%o全年周末总出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6%。说明15分钟生活圈行动规划对居民的通勤出行和生活出行都能产生较大影响,减碳潜力较大。二、居家生活用能碳排放1烹饪用能方面,相对居家烹饪,社区食堂人均每餐碳排放可减少口2加;目前受访生活圈社区食堂平均可代替居家用餐T3次I人.周;社区食堂平均减碳量可达o.9kg
6、周。2居家休闲用能方面,本研究受访居民居家休闲时间有30%(夏季,冬季15%;伴随着空调的使用,有32%的时间伴随着电视的使用;社区活动中心平均可减少每人2.3Z周的居家休闲时间;由此推算社区活动中心夏季可减缓0.38kgC.周,冬季可减缓O23kg人.周,春秋季可减碳0.08kg.周,全年可减少碳排放0&1人。3以北新泾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为例,进行社区生活圈试点减碳潜力评估。在老年食堂服务范围提升66%的情境下,老年人人均每年可减少46.8kg碳排放,相当于上海市人均烹饪碳排放的18%。在文化活动设施覆盖率提升10%的情景下,社区居民人均每年将减少10唬碳排放,相当于全年个人生活
7、用能的约观。面向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政策建议针对生活圈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生活圈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在不同层面提出主要政策建议如下。一、规划体系层面1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控详规进行分层,充分发挥单元街区规划呈上启下的规划传导作用。2社区生活圈规划边界在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之间保持一致,以街道行政管理范围为准。3省I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编制针对本省I市的社区生活圈导则、技术准则、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配套文件。二、规划方法层面1.运用智慧监测与城市数字李生等技术,建立规划减碳协同技术体系。2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前,补充自下而上的信息传导途径,多维度、精准化了解居民生活需求,避免社区配套设施扎堆
8、造成资源浪费。3 .在现状分析中增加潜力资源识别(如国企土地资产、公有房屋等),并在规划成果中体现对相关潜力资源的功能转换及利用方案。三、规划内容层面1 .关注郊区与城市中心区的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重点的差异。2 .积极对接妇联、残疾人协会等机构,了解弱势群体需求,增加无障碍、老龄友好、女性友好等专项内容,扩大详规包容性。3 .在生活圈规划增加韧性与公共安全专项内容,做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的准备。四、规划指标层面I国土空间规划在单元或地块层面法定化、约束化关键碳源汇指标。4 .生活圈规划应基于人口分析,结合共享、线上服务预测分析,进行设施配套的精准化和差异化调整。5 .控规中增加混合用地
9、类型,扩大单一性质用地业态兼容比例,对教育、文化、体育、公共绿地进行弹性供给。4控规中补充小微型、结建型或嵌入型设施内容,完善评估-出让-建设机制,将指标与地块出让金挂钩,并在市、区层面统筹指标达标率。五、审批审查层面1.市区统一标准,借助信息化系统,优化技术审查市区事权。六、评价评估层面1 .编制生活圈行动规划过程中,应对现状、规划碳排放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2 .加强全要素、多维度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更新项目清单。关键词:社区生活圈规划,碳排放方法学,交通出行,大数据,机器学习,上海Vl目录摘要I第1章研究背景911“减碳”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9E2社区生
10、活圈规划响应双碳的必要性10B3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与不足11第2章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15a1研究目标与内容152 2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153 3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61. 3.1社区生活圈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162. 3.2社区生活圈规划对居民居家用能的影响18第3章数据获取与处理2031城市基底空间数据203. 1.1设施点203. 1.2城市形态2022手机信令数据203.2.1人口213.2.2出行OD213.3问卷数据21第4章研究方法构建2541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分析方法254.1.1 基于出行次数的出行分担率254.1.2 基于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的出行量2542社区生
11、活圈规划与出行方式相关性算法模型261. 2.1解释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64. 2.2预测模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265. 2.3出行总距离对标:基于PIaCeryPe(场地类型)的分析26夕3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计算方法学274居民居家用能碳排放计算方法学27第5章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社区生活圈规划驱动机制与交通碳排放29a1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出行人次29S2社区生活圈规划要素对居民出行选择的驱动机制296. 2.1整周模型297. 2.2周末模型31第6章基于社区生活圈规划的上海市居民出行碳排放预测34d1出行总距离占比预测模型346.1.1因变量: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总距离占比346.L
12、2整周模型:模型性能346.L3周末模型:模型性能356.1.4关键指标弹性解读36(22基于场地类型的出行总距离对标分析37G3居民出行优化情景下的减碳预测396.3.1半淞园街道出行减碳预测396.3.2盈浦街道出行减碳预测42第7章上海市社区生活圈规划对居家用能碳排放的影响461 1社区食堂对居家用能碳排放的影响461 .1.1社区食堂带来的用餐习惯转变467 .L2社区食堂碳排放测算481. 1.3居民选择社区食堂就餐的影响因素分析49R2社区活动中心对居家用能碳排放的影响522. 2.1社区活动中心带来的休闲习惯转变527. 2.2社区活动中心对居家用能碳减排的测算548. 2.3居
13、民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55第8章上海市社区生活圈试点减碳潜力评估58a1试点社区选取58$2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案介绍5883实施前后指标测算598. 3.1出行599. 3.2居家用能59&4预测模型应用608. 4.1出行行为和碳排放变化609. 4.2居家生活用能碳排放变化62第9章结论与建议6310. 1结论639.1.1社区生活圈出行碳排放639.L2社区生活圈居家用能碳排放659.2建议661.1 .1编制社区生活圈行动计划相关建议661.2 .2面向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相关建议69致谢72第1章研究背景本章梳理中国2060”双碳战略背景下区域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机
14、遇,总结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格局的要求,总结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议题中的不足,分析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碳减排的宏观推动力与内在逻辑,阐明后续研究的事理基础。1.1 “减碳”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0李,我国提出06。双碳目标”,承诺将力争在203G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族2060年前深度脱碳并实现碳中和。“零碳”、“净零碳”或“近零碳等碳中和理念,在我国各行业部/7已得到普遍认可。城市区域单元能源消费巨大,贡献了全球约80Q%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关键所在。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节能减碳已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2021年,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
15、布,将传统的建筑领域改成城乡建设领域,使得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从过去传统的建筑四大支柱变成城乡建设四大支柱,并要求从“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和“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三方面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引导低碳出行”三方面推进低碳交通运输系统建设。2022#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62021-2023年),指出“双碳战略的目标、方法和手段要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有机结合。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建设低碳绿色住宅、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等十项措施,倡导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上述政策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