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近些年来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影响和破坏力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又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注力度,同时将应急管理关注的重点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地区。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病毒传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此次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农村应急管理现状(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和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本上完成了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公民防灾意识和自
2、救互救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基层政府都制定了基本涵盖本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且鼓励基层企事业单位编制相关的应急预案。以某某街道为例,对各行各业及相应可能突发的预计线索进行摸排,根据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措施,覆盖辖区内9个村(社区)。(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某某街道按照行业板块,由办事处主任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等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机构。另外,村(社区)也明确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因此,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气象、防汛、地质灾害
3、,在林防火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三)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某某街道基本上完成了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公民防灾意识利自救万救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大部分都制定了基本涵盖本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预警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地区的应急管理中,各管理主体通常比较重视突发事件之后的处置和救治,而往往忽略突发事件之前的预测和防范,这也是我国农村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预警机制的深层次原因。(二)应急人力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
4、展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总量也具有不确定性。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资源储,备也很不充分,资源保障和技术保障都比较欠缺。(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应急管理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处置和恢复等整个应急管理行动过程的监督十分的不完善,部分环节甚至处于监督真空的状态。农村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高发性和应急管理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等不利于突发事件有效和及时处理的后果。三、对策建议(一)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完善预警监测系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及时搜集和发现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
5、行处理后,根据科学的方法对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及其规模大小进行准确预测和判断。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向公众公布突发事件可能爆发或者即将爆发的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预防措施。(二)建立多方合作的应急联动机制。从应急管理主体来看,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打破我国传统的政府单一管理主体的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应急管理主体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县和乡镇两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使其在基层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补
6、充。因为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它们可以填补一些政府功能的空白,与政府机构进行互补,提供一些政府和企业公民都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多元化需要。三是动员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成本,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三)建立多方合作的应急联动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县和乡镇两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使其在基层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补充。因为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它们可以填补一些政府功能的空白,与政府机构进行互补,提供一些政府和企业公民都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多元化需要。三是动员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成本,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