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朝以建康为中心的山水诗源流-On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LandscapePoetryCenteredonJiankangintheSouthernDynast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南朝以建康为中心的山水诗源流-On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LandscapePoetryCenteredonJiankangintheSouthernDynasty.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南朝以建康为中心的山水诗源流On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LandscapePoetryCenteredonJiankangintheSouthernDynaSty作者:吴新雷作者简介:吴新雷(1933-),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文学史,小说戏曲。江苏南京210009原文出处:南海学刊(海口)2019年第20193期第100TO6页内容提要:宋、齐、梁、陈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山水诗人,他们激赏江南大自然的美景,从玄言诗风中解脱出来,纷纷面向自然界,自觉地写出了具有审美意识的
2、自然山水诗,使建康成了南朝山水诗勃兴的发祥地。他们从京城走向四方,扩大了生活面,见识了各地的名山大川,从而由建康诗坛向外拓展了山水诗的新境界,如东到太湖流域,出现了描绘无锡惠山的山水诗;南下会稽、永嘉,使谢灵运的吟咏翻新了意境。而谢跳出任宣城太守以后的山水诗,实践了“永明体”讲究声律的“新变”,直接影响到唐代律诗的形成。以大谢和小谢为代表,开创了山水诗新的艺术风格。从这条创新道路向前发展,便造成了唐代山水诗的大盛。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0年02期关键词:建康诗坛/自然山水诗/谢灵运/谢跳/永明体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256)o中图分类号I206.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166(2019)03-0100-07论语雍也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表明土人对山水的爱好,自古而然。在魏晋南微之前的作品中,登山涉水的诗句当然是早已有之,但大多是比兴寄托之辞,缺少连篇的主题创作。时至东晋,北国的土族文人纷纷渡江南迁,为江浙一带的自然美景所陶醉,流连于风景秀丽的湖山之间,形之于笔墨,便开始出现了山水文学的专题篇章。如晋穆帝永和九年(358),王羲之、谢安、孙绰、曹华等41人,以三月三日上巳修禊的名义,在山水胜地兰亭(位于今浙江绍兴西南郊)集会,众人即兴赋诗,共得五言诗23首,四言诗14首,由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描述了“流觞曲水的赏心乐事。不
4、过,当时的玄言诗风尚未消退,直到东晋末年晋安帝(397-418)的时候,谢安之孙谢混(字叔源)的创作,才扭转玄风而归于写景抒情,如其游西池诗云:景民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诗情隽永有味,为改革诗风作出了良好的开端。至南朝宋、齐、梁、陈之际,富有审美情趣的山水诗便作为一种文学潮流而勃兴起来。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所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竟也。由体现老庄思想的玄言诗蜕变而为理想、唯美的山水诗,这真是晋、宋之间文学界的一大进步。建康是南朝山水诗勃兴的发祥地宋、齐、梁、陈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不仅是南朝
5、的政治中心,也是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东晋时,王、谢等世家大族在朝中为官,于秦淮河畔、乌衣里巷都有宅第。建康都城位于长江之南,山水明秀,风光旖旎,这便引动了一批土族文人的注目,他们发现了江南大自然的美景,便从玄言诗风中解脱出来,纷纷面向现实的自然界,登临游赏,模山范水,从而在宋、齐之世涌现了以谢灵运和谢眺为代表的一批山水诗人。他们都曾在朝廷中任职,都是在建康诗坛中涵养出来的。他们从京城走向四方,开拓了山水诗的新领域。吾师胡小石先生的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文指出:王、谢等贵族从北来南,一方位于浙江东部山阴、上虞等地,一方在首都又各有其田舍,长干、清溪间第宅相望,故当时山水诗人实以南京为大本营。
6、此派文学,至谢灵运、谢眺等而极。彼等赞美自然,多用诗赋韵语。其在河、洛对立之北朝文人,则用散文纪述(如水经注)。此南北之不同也。文学对象,由人事转向山水,为中国文学史上开一新境。而大江之浩荡,钟山之嵯峨,后湖之明秀,秦淮、青溪之曲折,方山之开朗,栖霞之幽静,又俱足以启发灵感。故以上诸名胜,在当时皆常常见诸吟咏。文中提出了“当时山水诗人实以南京为大本营”的重要论点,这是有史实为据的。盖因南朝君臣,爱文者多。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京中建立了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四馆,文学得以独立。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在鸡笼西邸广招文学宾客,著名的有萧衍(后为梁武帝)、沈约、
7、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便,号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而沈约、谢眺、王融善识声韵,以平上去入四声作诗,称为“永明体”,这对于山水诗在艺术上的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京都的山林园囿,又为建康诗坛提供了吟咏的自然景观。如以鸡笼山为中心的“华林园,内有景阳楼、花萼池;以覆舟山(今称小九华山)为中心的“乐游苑,北临后湖(玄武湖),南望林光、正阳二殿。宋文帝刘义隆登景阳楼诗云:蔓藻嫩绿叶,芳兰媚紫茎;极望周天险,留察浜神京。用华丽的辞藻,赞美了京都景色。而中书侍郎颜延之写了发景阳楼,表述了唱和之意。宋孝武帝刘骏创作游覆舟山诗,中书舍人鲍照便写了侍宴覆舟山二首。齐武帝时,任昉、丘迟和沈约有同题
8、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丘昉另有奉和登景阳山诗,沈约则有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和正阳堂宴劳凯旋诗。梁武帝萧衍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其游钟山大爱敬寺诗的佳句是: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锦幽谷响嘤嘤,石漱鸣溅溅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梁书卷二十一柳悻传记载,柳辉曾与萧衍唱和了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因此而“深为高祖所美。萧衍的长子萧统“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并与乃父唱和,描绘钟山的美景:嘉木互纷纠,层郁蔽亏;丹藤绕垂干,绿竹荫清池。舒华匝长陂,好鸟鸣乔枝;霏霏庆云功,靡靡祥风吹。(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
9、寺诗)萧衍的第三子萧纲也喜爱与文士交游,所作山池诗云:古树横临沼,新藤上挂楼;鱼游向暗集,戏鸟逗楂流.东宫学士徐陵当即写了奉和山池诗。陈后主与尚书仆射江总游栖霞山,创作了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中有“天回浮云细,山空明月深”等名句,江总写了多首入摄山栖霞寺诗前后相和。这些客观地描摹自然景物的作品,反映了南朝君臣喜作游宴山水诗的奇特层面。另一方面,朝廷中文臣外任地方官时,他们离开建康城廓,扩大了视野,独立自主地写出了具有审美意识的自然山水诗。当时送别之地,东南郊以方山为景点,西南郊以新亭和新林浦为景点。宋武帝永初三年(422),散骑常侍谢灵运外任永嘉太守,写下了邻里相送至方山:“解缆及流潮,怀旧
10、不能发;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表示了自己对京城旧友无限留恋的情意。齐武帝永明年间,曾任竟陵王府主簿的范云外任零陵郡内史,作有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远树浮,天未孤烟起。”描绘了江天一色、烟树一体的景象。当时谢眺在新亭为范云送行,也写了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停修我怅望,辍棹子夷犹。诗中出现了带有你我主观色彩的惜别形象。齐明帝建武二年(495),谢眺夕M壬宣城太守,创作了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这种旅途抒怀的笔法,把自我的感情显现了出来。他最有名的描写京都的山水诗,是永明八年(490)创作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襄夹驰
11、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铜。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诗中典型地概括了金陵(建康的古称)的地方特色,艺术地反映了豪华繁盛的京都气象。谢眺的另一首杰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云: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三山位于建康西南郊的长江东岸,三峰相连,一片葱翠,诗人登山眺望京都,但见晚霞当空,芳草遍野,清澈的江水如同洁白的绢带。诗中用五彩的锦绮比喻落日的余晖,用散字对静”字,细腻地写出了春江夕照、鸟语花香的景象,色彩鲜明,形态生动。这诗曾博得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激赏,在所赋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又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
12、又清发。”可见李白对谢眺山水诗是何等的推崇啊!由建康诗坛而拓展的山水诗新境界南朝定都建康171年的历史,文艺上虽多建树,但政局上却极其混乱。宋、齐、梁、陈,君臣篡夺;上下争权,内乱不止。而文人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往往成了权位更迭的牺牲品。他们或遭贬远任,或退隐避祸,纷纷从京城离散出来,东到太湖流域,南下会稽、永嘉,西南则到皖南宣城一带。他们扩大了生活面,见识了各地的名山大川,为逃避矛盾而寄情于山水,这是山水诗勃兴于南朝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导因。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第一编第三章中曾论及隐逸与山水诗产生的关系,特别指出:朝隐(隐与仕的结合)使得传统隐逸中的山水之情得到普遍的认同,促使山水成为审美对象而
13、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士大夫们把寄情山水、优游岁月当作朝隐最完美的实践。使欣赏山水成为一代风尚,直接促使了山水诗的兴起.从这一论题切入,我们可以举出宋文帝时司徒长史湛茂之(名挺)的山水诗为例。湛茂之因为厌倦官场,离开京都建康,东游无锡,隐居于历山东南麓(即今惠山寺之地)。他和文帝第四子刘锐(封南平王)友善,刘银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馀首,时人以为亚迹陆机,曾到无锡访他,创作了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有句云“九峰相连接,五渚逆萦浸;溜泉夏更深,林交尽长荫.描写了从历山南望太湖的自然景色,表示了对他退居于林泉之间的欣羡。当时湛茂之与刘银酬答唱和,作了历山草堂应教,诗中说:习隐三潮市,追常在山
14、泽。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抒写了高蹈恬静的仕隐生活。到了南齐的时候,湛茂之仍隐居于此,著名诗人江淹来访又作有无锡县历山集诗:落叶下楚水,别鹤唳吴田。岚气阻不及,日色半窥天。写出了山林逍遥的气氛。湛茂之草堂诗的影响不小,唐德宗贞元年间,诗人丘丹、李益、吕渭、韦夏卿和湛贲等都跑到无锡惠LU,作有经湛长史草堂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和题历山司徒长史祖宅等山水唱和诗(11)。他们推崇湛茂之为惠山山水诗苑的鼻祖,所以惠泉亭旁建立三贤祠尊奉湛茂之为三贤之首(12)。至于浙东风光,因谢灵运的吟咏而得到意境翻新的反映。谢灵运(385-433)是东晋“肥水之战”功臣谢玄的嫡孙,袭封“康乐公。刘裕夺晋恭帝之位建立
15、刘宋王朝后,把他的爵位降为“康乐侯”,虽然仍在朝中为官,授职散骑常侍,但没有实权。由于王谢旧族与刘宋新朝的矛盾难以弥合,他一直处在政事的漩涡中受到排挤打击,曾夕M王永嘉太守、临川内史,最终被贬徙广州,在宋文帝元嘉十年因谋反之罪被杀,年仅49岁。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他到永嘉上任之前,先回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上虞万日居,这里有他的庄园田宅,所作过始宁墅诗云:白云抱幽石,绿修媚清涟”,描绘了故园景色之美,流露了退归林下的意思。但他不得不受命赴任,便沿着富春江西上,沿途写了富春渚七里漱诸诗(昭明文选卷二十六行旅)。到了永嘉(今温州)后,一年之内就游览了绿嶂山、岭门山、东山、石鼓山、帆游山、池上楼、孤屿山、西射堂、白石岩等名胜,写出了二十多首山水诗,其中最有艺术特色的是登池上楼和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昭明文选卷二十二游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的蓬勃生机,艺术感染力很强。登江中孤屿全诗如下: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回,寻异景石延。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Jllo云日相辉映,空水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