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三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统编三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与理念:以要素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会语言表达方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诗情。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诵读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
2、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提高阅读质量。教材与学情分析: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见的连续晴天,所以诗人强调“日日晴”,“晴”为全诗赋予了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去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三年级的学生已
3、经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基本学会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了默读和复述的语言训练方式;能够换位思考,与文本建立起对话模式;能够将文本内容和生活体验相结合。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情。3 .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重点:1 .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情。难点: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4、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方法: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情。朗读法、自读自悟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读诗题1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春日绚烂的美景,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板题读题)2 .借助注释,理解题目。提示:“道”就是道路的意思。“三衢道中”即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3 .简介作者。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爱好旅游,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读读古诗吧。【设计思路】从诗题的关键字“道”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图文结合,理解古诗1.初读古诗。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2)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思考:作者
5、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天气怎么样?他游玩的路线是怎么样?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心情怎么样?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来,并作简单的批注。2 .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引导朗读。(1)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梅雨季节”(连阴雨天气,当地有“七阴八下九连阴”)。本该是梅子黄时的梅雨季节,恰逢连续晴天,作者心情怎样呢?(欣喜)指导朗读。(板书:联系生活实际)(2)借助注释理解“小溪泛尽”“却”(诗人游兴未尽,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欣喜与心头。请你读出作者的欣喜的心情)(板书:小溪泛尽重山却山行)3 3)“绿阴不减”“来时路”(板书:绿荫浓归途黄鹏鸣)正当诗人走在山路归途中时,听到清脆悦耳的黄鹏鸟的叫声,此时诗人心
6、情如何?走在凉爽的林荫路上,听着黄鹏悦耳的鸣叫,诗人情不自禁写下了后两句诗。3 .想象画面,随堂练笔(1)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诗歌,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2)交流。(3)拓展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诗,把你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师小结:孩子们,作者把自己看到、听到、感觉到的这幅情景写成一首诗,这首诗虽然是静止的,但我们的想象是灵动的。在我们的想象中,初夏的阳光,金黄的梅子,浓密的树荫,清脆悦耳的黄鹏鸣叫声,一切都是那么可爱。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板书:看、听明丽的美景愉悦的心情)4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思路】课标指出:“朗诵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生通过借助学习诗歌的方法,交流学习,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整体把握诗歌后,借助声音、想象填空,大胆想象画面,从而体会诗人丰富的感情变化。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背诵古诗。【设计意图】积累优秀诗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衢道中小溪泛尽重山却山行联系生活实际绿荫浓归途黄鹏鸣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