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4242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隆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O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从古言韩信善用兵,书中不见信所以善者。予以谓信说高帝,还用三秦,据天下根本,见其断;虏魏豹,斩龙且,见其智;拔赵破楚,见其应变;西向师二虏,见其有大志。此其过人者,惜乎汉书脱略,漫见于此。(选

2、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材料二:羌寇武都。迂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崂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日:“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日:“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注,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衣布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

3、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牙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郡,指武都郡。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虏见吾灶A日增B必谓C郡兵来迎D众E多F行速G必惮H追我。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本,指根基,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根本”词义相同。B.亡,指放走,与“秦无亡矢遗镀之费”(过秦论)中的“亡”词

4、义不同。C.发无不中,指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与成语“箭无虚发”的本义是一样的。D.贸易,此处指变易、更换,与现在所说的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的“贸易”意思并不一样。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韩信对阵的陈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韩信相信自己的才能比陈余高,因此才敢于设计让敌军上当,最终战胜赵国。B.从韩信在作战过程中的多次决策看,他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C.虞诩临危受命担任武都太守,但他并未钻入羌人布置的圈套里,反而虚虚实实,让羌人处处受制,使羌人不敢贸然对虞诩的军队采取行动。D.虞诩率军到达武都,但是

5、虞诩军队的兵力和羌人士兵的兵力相差悬殊。他先是以小箭麻痹敌人,又在士兵数量上让敌人产生错觉,最后设伏拦截,大败羌人。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4分)译文:(2)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4分)译文:14 .韩信与虞诩作战取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联系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解析】10. 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材料中的意义和

6、用法的能力。“必固其根本”中的“根本”,指树木的根,和材料中的“根本”词义不同。12. 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表述有误。从原文看,作者只是认为汉书未阐述韩信善于用兵的原因,并认为这样做是“可惜”的。13. (1)军队背水列阵已经是危险的招数了,又丢弃军旗和战鼓后逃跑,这是必定失败的态势。(关键点“危道”“趋”和判断句每点1分,大意1分)(2)虞诩合计羌人应当退兵了,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在浅水设置埋伏,等候羌人逃跑(时拦截)。(关键点“计”“潜”“走路”每点1分,大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关键

7、词的落实,译文语句要通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4. 韩信示弱,诱敌出战。虞诩时而示强,时而示弱,麻痹迷惑敌人。(每点1分,两点都答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先明确答题区间,再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分条作答。注意两则材料都要联系到,答案要简洁一些。【参考译文】材料一:韩信袭击赵国,先派一万人背对河水排列阵势,接着高举大将军的旗帜,伴着军鼓,由井陛口出击,和赵国军队大战,假装失败,丢弃军旗和战鼓,从水路逃走。军队背水列阵已经是危险的招数了,又丢弃军旗和战鼓后逃跑,这是必定失败的态势。但是韩信却用这种战术,陈余是战场老将,(韩信)不用这种必定失败的情势引诱陈余,就不能让

8、陈余出战。韩信自知才略高过陈余,才敢用这一计策。假使陈余比韩信聪明一点,韩信怎么能够不失败呢?这就是所说的“知彼知己,估量敌人的实力拟定战略”。后来的人如果不估量敌人的形势,只一味模仿韩信,绝对会失败无疑。从古人开始就讲韩信善于用兵,但书中没有见到对韩信之所以善于用兵的情况的记载。我据此认为,韩信劝说高帝回军,拥有三秦,占据它作为统治天下的根基,可以看出他的果断;俘虏魏豹,斩杀龙且,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攻取赵国,大败楚军,可以看出他善于应变;往西面向军队放走俘虏,可以看出他有大的志向。这些是他超出别人的地方,可惜汉书省略了(这些记载),从这里随便就能看得出来。材料二:羌人进犯武都。朝廷任命虞诩做

9、武都太守。羌人于是派遣几千人,在陈仓、璃谷拦截虞诩。虞诩命令士兵停止前进,并公开宣布“上书请求皇帝派兵(增援),必须援兵到达之后,才(继续)进发”。羌人听说后,就分开兵力抢掠附近的县。虞诩趁着羌人兵力分散,日夜兼程,疾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士兵每人挖两个灶,每天都成倍地增加。羌人不敢贸然逼近。有人问虞诩说:“孙膑每天减少炉灶的数目,但是您却每天增加。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但现在我们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为什么呢?”虞诩说:“敌众我寡,假如我军慢速行军,就很容易被敌人赶上,快速行军敌人就很难预测到我军虚实;敌人看到我军炉灶数目每天增加,必定认为其他州郡的士兵前来会合,看到我军人多且行动迅速

10、,必定会忌惮追赶我们。孙膑显示自己弱小(诱敌),我现在显示强大(迷惑敌人),是(因为)情势不同。”到达武都郡之后,虞诩的兵力不到三千人,但是羌人士兵一万多人,围攻了赤亭几十天,虞诩命令士兵将强弩留下不射,只是暗中发射小箭。羌人以为虞诩军队的弓箭力道不强不能射到他们,就会合兵力快速进攻,虞诩于是让二十人使用强力的弓弩共同射击一人,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羌人大为震惊而退兵。虞诩趁机出城奋力追击,杀死杀伤很多羌人。第二天,虞诩集合全部人马,让他们从东郭门出城,再从北郭门入城,同时更换衣服,来回几次后,羌人不知虞诩军队士兵的数目,更加惊恐震动。虞诩合计羌人应当退兵了,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在浅水设置埋伏,等候羌人逃跑(时栏截)。敌人果然大举溃逃,伏兵趁机截杀,大败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