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抗菌药物选择及足跟采血发生污染原因、血片采集步骤无菌操作要求和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抗菌药物选择及足跟采血发生污染原因、血片采集步骤无菌操作要求和要点总结.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抗菌药物选择及足跟采血发生污染原因、血片采集步骤无菌操作要求和要点总结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是两种常见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致病菌经组织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叫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管炎下肢多见,如足癣感染,在伤口附近有一红线,压痛明显。多为浅层淋巴管炎,表现为局部压痛和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淋巴管炎继续扩展到所属的淋巴结叫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或是肘内侧或胴窝,如上腹胸壁或乳腺扩展到腋窝淋巴结,而下腹、会阴部扩展到腹股沟部淋巴结,头面部扩展到颈部或领下淋巴结。浅部的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
2、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急性淋巴结炎在局部感染灶所属部位有肿大淋巴结,压痛。可有红肿热痛或脓肿形成,一般在局部感染灶治愈后淋巴结炎自然消失,但如不消失或持续存在,要鉴别有否其他疾患。急性淋巴结炎未形成脓肿时,如有原发感染拜、痈、一般蜂窝织炎、丹毒等,应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炎暂不作局部处理。若已形成脓肿,除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切开引流,同时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抗菌药物选择以各类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三种优势菌均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而对莫匹罗星、利奈嘤胺、万古霉素及替拉考宁未呈现出耐药
3、性。足跟采血发生污染原因新生儿足跟采血未严格无菌技术可能引起局部感染迹象、脓肿形成深证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操作期间以下环节均可直接污染采血部位导致感染:操作前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皮肤消毒不严格、穿刺针污染;穿刺时刺入皮下过深,致创面过大或伤及骨膜;穿刺后因采血不畅,过度挤压足底或重复穿刺致软组织损伤;操作结束后未再进行皮肤消毒;采集血标本时非无菌的滤纸接触穿刺针眼等。血片采集步骤无菌操作要求 血片采集人员清洗双手并佩戴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选择足跟内侧或外侧缘并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待乙醇完全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消毒部位,深度小于2毫米,挤压局部使流出的血液呈水滴状
4、,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留取标本 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避免重复滴血,根据筛查病种,至少采集4个血斑 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采血技术改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足跟部体表面积小,血供不良。传统的足底采血在足跟的内侧或外侧(不定位法),由于采血部位选择不当易造成采血量不足,需反复挤压足跟,是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沐浴、抚触等使末梢血管扩张,并对采血部位进行改进,可避免因采血困难而引起的新生儿痛苦和穿刺并发症。选择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作为穿刺点由于新生儿皮肤较薄,体表可清楚看见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故操作方便。选择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作为穿刺点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深度约23n三该穿刺点为浅静脉汇集点,血量丰富,出血快,对血片渗透好,大大缩短采血时间。要点总结新生儿采血皮肤消毒和操作人员的手卫生对于预防医院内葡萄球菌感染至关重要。正确使用滤纸也是至关重要的,采样时滤纸不得接触婴儿皮肤。此外还要加强对家属的指导和宣教,及时识别新生儿采血部位感染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