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作者:李巧艳/王璐君作者简介:李巧艳,王璐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中心幼儿园原文出处:生活教育(综合)(南京)2014年第20147期第105-106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幼教版)复印期号:2014年09期导读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中心化的形成,以及生理的、思维的、言语的、社会的四种自我中心化具体表现类型,并针对这四种“自我中心化表现提出了分析状况,适当抚慰、冷静处理,合理满足、稍纵即逝,请勿打扰、学会分享,合作游戏这四种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一、学前儿童自我中心化的形成学前儿童在思维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理
2、解自我与他人的不同和联系。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中心地带,家中又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唯恐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更强化了这点。很多幼J瞪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意识带到了幼儿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都流露出这种思维,在他们看来,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二、学前儿童自我中心化的表现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经过归类整理大致
3、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生理的“自我中心。即生物性的自我中心,包括从自身出发的所有心理需求,比如妈妈只能抱我,爸爸只能疼我,老师要亲亲我等等。案例1:她是我妈妈!一可可是班里年龄较小的小女孩,而且比较黏人,特别是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经常出差在外面,所以妈妈偶尔回来一趟可可显得倍感亲切。妈妈送她来上幼儿园时,看到认识的小朋友就会去抱抱,而在一旁的可可眼泪就哗地流下来:这是我的妈妈,妈妈你不能抱她!”2 .思维的“自我中心”。幼儿对来自内部和来自外部的事物的根本混淆。幼儿还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不能学会与别人一起共同采取同一观点,或接受别人的观点及倾听他人的讲话,这些都要达到具体运算阶段之后才能做到
4、。案例2:我也想要!李老师!洋洋抢我积木,我不要和他一起玩。李老师,洋洋又抢我的积木了。短短一会儿佩灵的告状声接连不断。很快,我就走向他们,了解争吵的情况,我先问了告状的孩子佩灵:你们怎么了?她皱着眉头,指着旁边的洋洋,苦恼着说:他抢我的积木。而一旁的洋洋也不甘示弱:因为这个积木好玩,我也想要。一边说一边眼泪哗地流了下来,不管老师和小朋友的劝说。3 .言语的“自我中心”。常常是以我为主的表达方式,如说:我的玩具、我的汽车、我要碰等等;或者常常自言自语,可能是对着幻想物说话也可能是在描述自己的1舌动。案例3:“悄悄话欢欢一个人在搭积木时,他会一边拿着积木,一边念叨着这是窗户这是门这是房顶,他又继
5、续放了一块积木上去,哈哈!这是小白兔的家。正洋洋得意时,他突然拿来一块积木准备砸下来,不好啦!大灰狼来啦”结果搭好的建筑物洒落一地4 .社会的自我中心。表现为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与食品,有时似乎显得叛逆、不听话。案例4:“这是我的!周末活动玩具大交换”,孩子fl都带来心爱的玩具与小朋友一起交换,因为孩子对没见过的玩具会有新的感觉。莎莎带的是一个魔术棒,那是小女孩都非常喜欢的。正巧被旁边的豪豪看到了,伸手去抢,莎莎见状大叫这是我的!这是我的魔术棒!你不能抢!三、学前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自我中心”化的现象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首先
6、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正视它,知道这是T牛学前儿童都会出现的事,并不是自己的孩子特别不懂事。其次我们要了解它,知道哪些是不需要我们插手管理的,哪些需要我们来帮助引正的。最后,我们要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我们绝对不能使用硬暴力或者软暴力。1 .告知状况,适当抚慰。孩子的生理自我中心”是因为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当然也包括孩子。妈妈在抱其他孩子时幼儿会哭是由于生理的自我中心引起的。孩子会哭是因为他不理解不明白。在孩子稚嫩的想法里,妈妈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妈妈,只能抱自己,看到妈妈抱着其他孩子就以为妈妈不要自己而伤心地哭泣。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先告诉孩子妈妈只是
7、抱一下妹妹,妈妈还是你的妈妈,妈妈还是最爱你的!再抱抱他抚慰他。长而久之,孩子就会理清楚状况,就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儿哭泣。2 .冷静处理,合理满足。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孩子嚷嚷着想要东西的情况。这就陷入了孩子的思维自我中心”。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或者一顿暴打,更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冷静处理,合理满足。首先,我们要有先倾听后教育的观念,留给孩子一段空白的申辩机会。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大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原因,我们不要打断他,就让他自由申辩,就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心声。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幼儿教育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
8、和鼓励;不在理的话,我们就要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讲明原因,要让他知道我们拒绝的原因,切不可以命令的口吻对待。3 .稍纵即逝,请勿打扰。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发现小朋友喜欢自言自语。一些家长也经常在我这里抱怨孩子总喜欢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讲话。这孩子是不是生病啦?大家都会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我查阅了各种幼儿心理资料后,我发现这就是孩子的言语“自我中心”自言自语,它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现象。人的言语主要有两种形式出声的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人们默默思考问题时为自己所用的语言。内部言语是在幼J儿童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幼儿一方面思维依靠表象进行,另一方面,
9、语言动觉调节机能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然后就出现了幼儿自言自语的现象。我们对于学前儿童自言自语”的现象不必惊慌,也不需要采取遏制措施。这种现象一般在孩子35岁时出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消失。这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请勿打扰。要知道他们的自言自语正是头脑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呢!4循序渐进,学会分享。孩子的社会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独占,不愿意分享。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小朋友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糖果或者玩具,但是妈妈还是会硬生
10、生地抢过来给小玩伴,还会念叨着不就一块糖嘛,妈妈再给你去买,别小气”的情景。其实,每个人都有拒绝分享的权利,强硬地从孩子手中抢走心爱东西的做法实在欠妥。分享应该是自愿和快乐的,教孩子学会分享要一步一步来,我们可以先向孩子提出分享的要求,孩子即使拒绝也不要强迫他,这次不行下次再提。孩子之所以不愿分享,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我们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一道自己在关心帮助别人后,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关心和帮助回报自己。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相互作用时,由于动作和观点的不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改变幼儿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过程。每一个孩子是初生的苗苗,他们的心智还在萌芽。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颗颗稚嫩的小苗苗,理解这一阶段的小苗苗特征,尊重小苗苗的发展规律。换言之,在这个年龄阶段、家庭结构背景下,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化现象是存在的,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成人就要研读儿童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自我中心”化现象,剔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现象,看淡会自然消逝的现象。在我们的理解、尊重和引导下,我相信孩不门的自我中心”会逐渐扩至“亦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