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8338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炭一体化项目110kV送出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焦炭一体化项目IlOkV送出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一卷第一册(架空部分)说明书目录1I匕1L1概述11.2设计依据11.3设计内容和范围11.5主要技术特性及经济指标12.1 线路概况22.1.1 线路路径22.2.2 线路地质概况32.2.3 交通运输42.2.4 重要交叉跨越43机电部分43.1设计气象条件43.2导地线型号53.2.1导线型号53.2.2地线型号63.2.3导地线安全系数73.3导、地线防振83.4绝缘配合83.4.1本线路污秽等级的划分8重庆电网污区分布图93.4.2绝缘配合的原则93.4.3绝缘子选择93.4.4空气间隙93.4.5绝缘子串和金具93.5防雷保护及接地113

2、.5.1防雷保护113.5.2接地装置113.6换位124结构部分134.1 设计依据134.2 杆塔选型134.3杆塔材料及防护144.4基础设计及原材料154.4施工注意事项154.6塔基自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194.7铁塔及基础运行注意事项195通讯干扰及影响206环境影响206.1环境保护编制依据206.1.1高压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206.1.2保护方案及措施206.1.3林木砍伐及房屋拆迁原则207“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情况说明208施工注意事项228.1电气部分229标准化工艺执行情况24附表1导地线挂板倾角一览表附表2杆塔坐标1总论1.1概述本工程为焦炭一体化项目IlokV送出工

3、程线路部分。1)平原站-焦炭站:平原站通过架空方式至架设T3,由架空变为电缆下地,采用电缆方式至焦炭变。新建T3终端塔-焦炭站电缆通道路径长度703.22米,架空线路长约20.63kmo导线采用2XJLGlA-300/25钢芯铝绞线,电缆截面采用1200mm。2)平原站-清溪站段平原站通过焦炭已建T1#塔电缆下地,通过电缆沟和排管敷设至Nl,由电缆变为架空,通过架空方式至清溪变。新建Tl终端塔-Nl终端塔电缆通道路径长度132.88米,架空线路长约2X6.08km。导线采用2X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电缆截面采用1200mmo1. 2设计依据1)原可研资料。2)送电线路设计相关技

4、术规程、规范。1.3设计内容和范围新建平原站-焦炭站、平原-清溪站双回架空线路,架空线路长分别约20.63km、26.08kmo导线推荐2XJLG1A-300,电缆截面推荐120Omm2。1. 5主要技术特性及经济指标1线路电压等级:IlOkVo2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3导线分裂数:双分裂导线,子导线垂直排列,分裂间距400mm。4线路起止点:平原-焦炭线路:起于平原站构架,止于T3终端塔;平原-清溪线路:起于Tl终端塔,止于清溪站构架。5回路数及线路长度:双回架空,架空线路长分别约2X0.63km、2X6.08km06设计气象条件: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5C,5m

5、m覆冰,设计基本风速23.5ms,同时气温10。7沿线地形地貌:全线沿线丘陵占100%。8人力抬运距离:200mo9曲折系数:平原焦炭1.04,平原.清溪:1.08。10导地线型号:导线选用2XJL/GIA-300/25型钢芯铝绞线;两根地线为24芯OPGWo11绝缘子:耐张串采用双联IOokN防污玻璃绝缘子,悬垂串、跳线串采用单联70kN瓷绝缘子,进线档采用单联联70kN瓷绝缘子。12杆塔使用量:新建平原-焦炭站线路预计使用杆塔3基,其中双回电缆终端角钢塔2基,双回转角角钢塔1基;新建平原一清溪变双回路线路预计使用杆塔24基,其中:双回直线角钢塔9基,双回转角角钢塔11基、双回电缆终端角钢塔

6、1基、利用原铝厂线路双回转角角钢塔3基。13主要交叉跨越:跨高速路1次,跨IIOkV线路1次,跨35kV线路3次,穿22OkV线路1次,跨IOkV线路11次,跨公路19次,跨鱼塘2次,河沟2次,低压和通讯线25次。林木砍伐:松树200棵,果树100棵,杂树500棵。14杆塔型式:主要采用通用设计IF2、1F5和1F2W2子模块的角钢塔。15原线路拆除:拆除铝厂N1-N4双回线路长度约2X0.3km,拆除导地线和金具,杆塔利旧。2线路路径方案2.1 线路概况2.1.1 线路路径D平原站-焦炭站:在平原站通过架空方式向西北出线通过架空架设至T3#,由架空变为电缆下地,采用电缆方式继续向北敷设至焦炭

7、变。新建架空部分长约2X0.63km。预计新建杆塔3基,其中:其中双回电缆终端角钢塔2基,双回转角角钢塔1基。2)平原站-清溪站:平原站外站焦炭线路新建TI采用电缆走线穿过原IlOkV石平双回线、IlOkV平清双回线后改用架空向西南走线,先后跨越G50S高速公路、35kV白南线、IlOkV鱼涪线后于龙溪村穿越220kV清平线,再与小谷岩附近跨越35kV白南线、35kV白珍线后至清溪站外IIokV铝厂双回线N3塔,再利用IlOkV铝厂双回线清溪站-N3段线路(更换导线)接入清溪站。新建架空部分长约2X6.08km。预计使用杆塔24基,其中:双回直线角钢塔9基,双回转角角钢塔11基、双回电缆终端角

8、钢塔1基、利用原铝厂线路双回转角角钢塔3基。沿线海拔高程170420m之间。线路全线按照5mm覆冰设计。平面路径图见线路平面路径图。2.2 .2线路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信封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1一110、北纬28l(r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C,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C,最低2C,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

9、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O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巴蜀盆地)东南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本工程推荐路径方案处于重庆市中南部。境内多山,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170-420之间,全线地形为起伏相对较小的丘陵,档距分布较为均匀,大档距较少,地形条件较好。本工程线路地形呈现西高东低态势山地高低起伏不定,相对高差在100m内。根据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状况,确定线路的地形划分如下:丘陵100%

10、o(2)地质构造:本工程线路地层主要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的覆盖层,主要岩性为素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线路所经地段无地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架空部分地质比例为:普土占10%,松砂石占40%,岩石占50%。3)地震动参数:本工程全线植被发育良好,沿线附近未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地质现像,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I)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l),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l度,属基本稳定区域。4)沿线矿藏情况:据涪

11、陵区矿区分布图,线路路径附近不存在煤矿、铁矿等重要矿产开采和规划。5)水文条件:线路经过地区为丘陵及山地,全线无淹没区,水文条件较好,能满足线路安全运行要求。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表层第四系堆积物为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其属于低矿化的重碳酸型软水,砂、泥岩孔隙水及溶岩裂隙水,地下水含量小,埋藏较深,矿化度低,其对混凝土及钢筋一般无浸蚀。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渗流、径流特点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沿线地质情况如下:岩石占50%、松砂石占40%、普通土占10%。2.2.3交通运输拟建线路属于涪陵区内,交通主干道主要通高速公路连接。已建或在建公路已形成网络,

12、沿线场地有支公路及乡村机耕道,少数支公路多数路面未硬化,总体交通状况较好,预计汽运10km,人力抬运距离200no2. 2.4重要交叉跨越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GB50545-201011Okv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程的规定执行。主要交叉跨越:跨高速路1次,跨IlOkV线路1次,跨35kV线路3次,穿220kV线路1次,跨IOkV线路H次,跨公路19次,跨鱼塘2次,河沟2次,低压和通讯线25次。3机电部分3.1设计气象条件根据GB50545-2010技术规定,设计气象条件应由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IlOkV33O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基本冰厚应按30年重现

13、期确定。对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可用的地区,通过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覆冰调查情况确定设计冰厚,但不与重现期挂钩。根据以上原则,最终确定了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1)基本风速按GB50545-2010技术规定,本线路全线基本风速为23.5ms(基准高度为离地面10m)o(2)设计覆冰情况本次设计线路沿线海拔在170米420米之间,路径走廊海拔高差小。经现场踏勘,及调查附近低压线路及通信线路运行情况,部分地段会出现少量雾淞的混合冻结现象,持续时间不长。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5mm覆冰设计。具体气象条件组合见表37。表3-1设计气象条件组合表项目温度(C)风速(ms)冰厚(mm)最高温度4000最低

14、温度-500年平均气温1500基本风速1023.50最大覆冰-5105大气过电压15100操作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年平均雷电日50天3. 2导地线型号3.1.1 导线型号本工程导线的选型、工艺、试验、制造及验收等方面均按GB/T1179-2008标准执行。本工程新建线路所经区域为一般平丘,根据设计手册规定同时借鉴典设与西南地区同类工程,选择导线。根据本院系统资料及初设审查意见,本工程导线选用2X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普通段安全系数使用2.8。全线除进出线档外,导线档中采用垂直双分裂排列,为了控制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分裂间距取400mm。耐张塔引流线采用水平排列方式,子导线间距为120mm。进出线档子导线推荐水平排列方式,间距预取400mm。导线主要物理技术参数详见表3-2。表3-2JL/G1A-300/25导线主要物理技术参数表导线型号JL/G1A-300/25截面积(mm2)333.31直径(mm)23.76弹性系数(MPa)65000线膨胀系数(XlOVC)20.5单位重量(kgkm)1058计算拉断力(N)834103. 2.2地线型号根据通信专业资料,沿新建线路铁塔地线支架架设两根24芯的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随电缆敷设2根24芯非金属光缆(均需穿阻燃硅管)。光缆选择OPGW光缆的选择除需满足系统通信的要求外,还需满足设计规程对地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