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活》精品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复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复活原著内容,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2 .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 .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同学们好!欢迎继续收看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节选)的第三课时。首先回想一下我们本课的大任务:话剧节把复活节选内容搬上舞台。前面的情节梳理、海报设计、人物心理分析都完成的很漂亮。为了让我们的表演能准确地传递出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寄托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我们完成最后一个小任务召开沙龙,结合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研讨长篇小说复活的主题
2、,探究小说以“复活”为题的深刻意义。学习任务:思考讨论: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等谈谈你的理解。要求:现点鲜明,有理有据。小组展示交流:观点一: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乙1.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经历了单纯善良放纵堕落H悔复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十年前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真诚善良、活力四射大学生,他接受了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这使他具有“愿意为任何美好目标而牺牲自己”的理想。此时在姑妈家度假的聂赫留朵夫
3、对情窦初开的玛丝洛娃怀有的同样纯洁的感情,充满着“诗意的爱”。“在他眼里,只有妻子才是女人,凡是不能成为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参军踏入社会后,在上流社会和军队的腐化生活的影响下,聂赫留朵夫兽性的一面开始滋长,他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空虚卑鄙。当新升为军官的聂赫留朵夫再次回到姑妈家,以放纵情欲、自甘堕落的贵族陋习为“榜样”,诱奸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玛丝洛娃,沦落成铁石心肠、畸形堕落、缺失人性的恶魔第三阶段:忏悔苏醒的复活者在法庭上与玛丝洛娃的巧遇,使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残酷”“下流”“低贱”,这是他进行灵魂复活的开始。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决心和贵族阶级决裂,
4、处理掉土地,内心因自己的“善行”而逐渐平静。然而,他却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我是犯人,你是公爵你在这个世界里你把我当作玩物,还要在另一个世界里用可怜的我来拯救你自己,使你的灵魂得到解脱,好让你上天堂吗?我讨厌你!”一针见血地指责了聂赫留朵夫行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此时,聂赫留朵夫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重新审查自己,产生了真正的精神转变。后来,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认识到上层社会官员的丑恶嘴脸,认识到社会的残酷不公。意识到“决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随着对社会了解的深入和视野的不断扩大,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也从对个人罪恶的认识,扩大到对整个阶级、整个社会的罪恶的认识与批判。灵魂苏醒的他否定
5、了自己阶级的生活方式,尽力帮助囚徒们,放弃剥削方式和贵族特权,把土地分给农民,拒绝和贵族小姐结婚,甚至抛弃了家庭和已有的一切,跟随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去,踏上了真正的精神复活之路。2.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典型意义。课文节选的探监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走向了灵魂的“复活”,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系已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之所以能够实现精神复活,首先是与那些普通的贵族青年在思想性格上存在本质的不同。他年轻时拥有纯
6、洁善良等美好品质,如将土地分给农民。虽然参军后放纵欲望,逐渐堕落,但心中仍有“精神的人”的存在。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他在法庭上与玛丝洛娃邂逅时,“精神的人”逐渐苏醒,并战胜“兽性的人:另外,聂赫留朵夫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非本身的道德缺陷。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社会的腐败黑暗等外在因素都促使聂赫留朵夫沉睡的灵魂苏醒。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观点二:复活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1 .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玛丝洛娃经历了从纯真少女到娼妓囚徒再到宽恕复活获得新生的历程。第一阶段:天其美好的单纯少女玛丝洛娃本是农奴的私生女,生在牛棚里,母亲死后,从三岁起
7、寄人篱下,成为了地主的“半养女、半家奴”。即便这样,她依然她天真无邪,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此时的玛丝洛娃“爱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东西,也不但是爱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而且还爱她吻过的那个”已经烂掉鼻子的乞丐。最初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她那可爱的脸蛋上泛起了青春的红晕,乌黑的眼睛闪耀着笑意和欢乐,她天真烂漫地从脚到头瞅着聂赫留朵夫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美好的情感却遭到聂赫留朵夫的无情抛弃。当怀孕的玛丝洛娃冒着风雨,前来看望路过的聂赫留朵夫时,而他却在灯光明亮的车厢里打牌饮酒、寻欢作乐,把她忘得一干二净。善良的她开始对爱产生
8、了怀疑。随后玛丝洛娃被驱逐出贵族之家,遭遇他人的非分之念,被迫沦落风尘。悲惨遭遇使她对聂赫留朵夫以及整个黑暗社会产生了深深的仇恨,她作践自己,当上妓女,以这样的方式对所有欺侮过她的男人进行报复。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并提出要与她结婚时,她气愤地对他说:“我是苦役犯,是窑姐儿您是老爷,是公爵,您用不着跟我打交道,免得惹一身脏。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红钞票。”“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那副肮脏的肥脸!你走开,走开!”这表明她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后来聂
9、赫留朵夫真诚赎罪的行为使得玛丝洛娃不仅宽恕了他的罪孽,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按照他希望的样子去改变。她开始戒烟戒酒,厌弃同男人调情,同情狱友的遭遇,恳求聂赫留朵夫为他们奔走说情。玛丝洛娃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她选择了拒绝和他结婚。“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她先前已经对他说过那些高傲的话,以后就不愿意改口罢了,而且主要的是因为她知道同他结婚就会使他不幸”“她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走掉,就会使他自由”,于是玛丝洛娃“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性”。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说明玛丝洛娃开始“复活”了,这也是托翁描写的玛丝洛娃“复活”的精神内核一一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感情和幸福,
10、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2 .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玛丝洛娃是一个心底善良的女子,即使身陷风尘,她依然心存良善。她那不断闪现的“斜睨”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人们:她也从骨子里看不起这样的自己,她始终无法正视这个为了讨男人欢心而出卖身体和灵魂的自己,蔑视那个靠着无耻的世界观维持自己所谓的尊严和自信的“卡秋莎”。尽管曾惨遭抛弃,当发现聂赫留朵夫有悔改之意后,她选择宽容谅解。尽管深爱聂赫留朵夫,为了聂赫留朵夫日后的生活和前途,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求婚。玛丝洛娃身上闪烁着仁爱宽恕的光芒,美好的人性使她灵魂得以复苏。当然,聂赫留朵夫一次次的探视促使玛丝洛娃沉沦的精神世界慢慢复活。革命者的影响也是促使玛丝洛
11、娃复活的重要因素。在与这些人的不断接触交往中,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杜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联系整部小说的情节一最终,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观点三: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无论是聂赫留朵夫还是玛丝洛娃的复活都是托尔斯泰精神的复活。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小说结局作者曾写成玛丝洛娃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这与托尔斯泰想表达的“复活”是不相符的。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
12、娃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从而完整地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内涵。讲到这个地方,回头再看同学阅读困惑,有两个个性化问题还一直还没解决。1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待遇,为何聂赫留朵夫愿意放弃特权去追逐人性?(韩佳贝)2 .在节选开头部分写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时,穿插其他人的对话和交谈,有什么用意吗?(刘玺)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了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仅靠课文“节选”内容是不够的。我这里没有答案,但可以给大家引导一个方向一读整本书。第一个问题:问及到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第二个问题:需要读完整部小说,才能理解小说的主题。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
13、会现实。课文中可以从玛丝洛娃的处境一窥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C在腐败机构的管理统治下,下层劳动人民受尽迫害与折麽,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同玛丝洛娃一样的命运,社会上到处都是冤狱,各个监狱人满为患C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了人物的世界观和道德本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就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共型代表。总结: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有浓浓的自传成分,反映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上的艰难探索。托尔斯泰借助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阐述了自己对爱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他站在农民的立场,满怀着同情与爱护的态度描写农民的苦难遭遇,否定贵族的特权和世俗观念,弃绝了“那个阶层的生活。“复活”后的聂赫留朵夫,标志着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照托尔斯泰主义的主张,只有心存人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倡导“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等观点,在复活中托尔斯泰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活经历表达爱的力量可以救人,能够让人获得新生这一主张,博爱充分体现着人性的善良,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为在理想与现实中矛盾的人们指出了一条道路一精神拯救之路,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期盼,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