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95582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OnLiEr,SFictionalWorks作者:张立群作者简介:张立群,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原文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京)2014年第20146期第134-142页内容提要:为了整体呈现李洱小说的特质,本文采取综论的形式,依次阐释李洱小说的写作立场,以知识分子为主要的人物形象,以反讽为突出特征的叙事策略和“综合”式的发展走势,最后以“诗性”回应李洱小说的“难度”,形成开放式的研究特点。李洱小说的历史构成、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在此过程中得到集中的展现。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4年09期关键词:李洱/小说/“午后”/辩

2、证综合自登临文坛之日起,“难度”就一直是李洱小说的重要标志。对于我来说,难度是我的写作动力,是对自己的挑战。取消了难度,我无法写作,写作的乐趣没有了。难度是李洱小说的理想追求,是众多读者阅读其小说后的普遍感受,同时也是专业读者需要面对的难题。在此前提下,本文以综论的形式评述李洱的小说就容易成为一次文字的冒险。但如果将难度视为一种历史的沉积,即它是由李洱的创作史和面对的时代、文学代际意义上的影响的焦虑”等构成的,那么,综论又自有其客观意义上的合理之处。至少,它可以尽量呈现李洱小说的历史构成及其丰富性。-午后”的立场在写作的诫命中,李洱曾谈及自己的创作:”午后,这是暧昧的时刻我很想把这个时代的写作

3、称为午后的写作。”之后,李洱又结合加缪的正午的思想,指出悲观与虚无,极权与暴力,在午后的阳光下,不仅仅是反对的对象,也是一种分析的对象。一旦分析起来,就可以发现成人精神世界中充满着更复杂、更多维的东西。午后的写作也由此区别于正午的写作。在幽昧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丑和平庸,写作者的精神素质会受到根本的衡量,写作者严格的自我训练再次显示出了必要和意义。由于和正午进行比较,我们不难体味到午后隐含的价值判断:午后告别了崇高的悲剧,进入了暧昧、平庸的日常生活;午后是当下写作的写照,它充满怀疑、矛盾直至分裂与背离,衡量着写作者的积累、素养和能力,而其具体的写作也必将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发表于大家1998年第

4、2期上的中篇午后的诗学使午后一词得以名至实归。从一开始,写小说的“我和诗人费边关于彼此初次见面时情景再现的大相径庭,就预示了这是一个记忆无法确定的故事:同样是费边朗诵了诗,但时间、地点、内容、氛围的迥然有别已决定了不一样的结果。进入90年代,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们聚会谈论的话题大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颂祷、幻灭、悲愤和恶作剧般的反讽。每当此时,费边总会表现出善于分析、观察和判断的一面,他要么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要么随口说出带有哲理、诗性的精彩句子,比如诗性的迷失就是人性的迷失和写作就是拿自己开刀,杀死自己,让别人来守灵”。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掩饰现实生活的平庸、乏味和悲剧性的结局。阅读午后的诗学,人们

5、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当下生活的虚无感和失败感。费边写诗,也愿意和人雄辩,他清晰地记得叶芝的诗和别人争论,产生的是雄辩,和自己雄辩,产生的是诗。但他的生活空有诗的外壳,早已丧失了内在的诗意。这种境遇,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生活状态的折射,是“午后”立场的有力注脚:此时,费边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已不再具有同一性,他虽可以通过经典语言、诗句的援引和仿造产生雄辩的气势,但在华美、庄严、深刻的语言表层之下,那些脱口而出的哲思警句、诗学话语隐含的固有价值体系已然蜕变,主体思辨精神和行动能力之间也由此错位并使生活充满焦虑。然而,这一切又是真实的并负载着当下写作的意义,除了呈现当下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之外,创

6、作本身也从往日俯视芸芸众生回归到生活之中,此时,如何完成日常生活与文字创作之间的转换,进而凸显排芜去蔓、细节真实、穿越表象的能力,自然也成为摆在当代小说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按照李洱后来的解释,即“我所理解的午后实际上是一种后革命的意思,或者是后极权的意思。类似于哈维尔所讲的,在午后人们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靠某种惯性向前滑动。那种朝气蓬勃的,对生活有巨大解释能力和创造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是一种复制的,慵懒的,失去了创造力的时光”。午后”还包含着如何向历史敞开等一系列问题。正如在午后的诗学之外,现场国道隐含着重大题材;错误遭遇秩序的调换等呈现了重复、恐惧、了无生机的生活状态,午后”的立场反思了以

7、往创作激情、悬浮以及无法摆脱的意识形态性,力图以嵌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书写当代生活,价值模糊、风格暧昧甚至叙述上的“有始无终等,都成为其外在的重要表征,而由此言及后现代、零散化、新历史等手法也同样不再让人感到意外!二基本的形象李洱的小说主要塑造了知识分子形象,以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及精神世界、探索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题。纵观李泪的创作,即使是那些讲述历史、面向乡土的故事如光和影故乡鬼子进村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其主人公形象仍然无法摆脱知识分子的面貌及李洱本人习惯的介入视角。结合作家的成长史可知,基本形象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李洱的生活经历。李洱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专业作家,

8、对校园生活、知识分子的知与行十分熟悉。他生动真实地刻画了孙良、华林、吴之刚等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弟子,还有兼为诗人的费边和他的朋友,进而深入其情感世界、私人生活。他不时于小说中闪现参加会议的代表的层次越高,会议的学术品位就越低”(夜游图书馆);“虽然顾氏已经脱离学术界多年,但他还是没有忘记学术界的一个基本事实:只有纸上谈兵,才能够抵达学术的前沿(黝亮)等既具调侃性、又富辩证性的句子,显然与其专业身份、从业经验有关。当然,如果从创作主体着眼,“知识分子对于李洱的意义又是多重”的。正如他可以在随笔、访谈中如数家珍地谈论加缪、库切、卡佛、博尔赫斯等西方现代作家的创作,可以准确回顾当代小说特别是新时期以来

9、小说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当下小说创作的症结所在,丰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经验可以使其不断在创作中流露出睿智、幽默、略带狡黠的气质。他以真实的知识和虚构的力量,自由穿梭于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完成百科全书式的叙事、刻绘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以及复杂的生活图景,知识分子的书写和书写知识分子既是其小说的前提,也是其具体展开时基本的形象、主题与手段。在成名作导师死了(收获1993年第4期)中,李洱塑造了T立孜孜以求、在学术上颇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吴之刚教授。作为“我的导师,吴之刚教授善良、单纯、敏感、脆弱,无力面对琐碎而世俗的生活、摆脱婚姻的困境。出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与尊严,他只是以谎言和逃避回应妻子的私通从某种

10、意义上说,导师死了全面改写了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题材所包含的正义、向上以及固有的启蒙价值,同时,也为李洱后来的写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李洱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本主题,比如日常生活,性与权力,知识分子的话语生活,等等,都由此而来。鉴于李洱的小说是以知识分子的书写揭示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所以,当其笔下的主人公一无所有、无所依傍,陷入荒谬与恐惧时,小说家自身也必将经历灵魂的解剖。为此,李洱坦然承认自己是一个有底线的怀疑主义者怀疑主义者总在寻找意义,他观察、游移、体认并试图说出不同的价值之间的差异,怀疑主义者的价值观就孕育在他所说出的那种差异之中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知识的缝隙之中,时刻体验着知识和文

11、化的差异、纠葛,并在那时空、缝隙、差异和纠葛中探寻意义和意义的依据.秉持怀疑的态度,李洱的小说从容地卸下了道德评判之重,在日常生活的低空中飞翔,且每一次捕捉都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像夜游图书馆是以三个人文知识分子夜晚到图书馆偷书的情节,再现当代之孔乙己只是为了体验这里到处都是真理的过程;像喑哑的声音中的孙良老师解释自己好久没写东西的原因不是无东西可写,而是发现自己要写的别人都写过了;像葬礼中的华林教授写给自己初恋情人的安慰,不过是由两位文学大师的文字拼贴而成,但他依然沾沾自喜并充满想象李洱当然同样怀疑过自己小说的目的和意义,也因此需要常常面对写作的困惑,但他在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的同时,也用

12、怀疑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怀疑,这种辩证、反思的思维使其小说形象与主题呈现出序列式的结构,而协调上述序列结构的力量正在于一种矛盾的修辞”!三反讽的策略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文章中都曾指出反讽是李洱小说叙事的显著特点之一。对此,李洱也曾用形象的说法加以阐述:反讽即消解,只是反讽更多地还是针对自身。这里面既有对公共话语的消解,也有对私人话语的反讽。反讽确实首先针对自身,有点类似于先杀死自己,然后让别人和另一个自己一起来守灵。守灵的时候,别人和另一个自己还会有交谈。交谈的时候,眼角常有泪,眉梢常有笑。不必过多地援引,李洱的解释已表达了反讽的基本义,即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面对着没有激

13、情的生活?口80年代以来当代小说已有的创作经验,被文学史划至“晚生代或日新生代”的李洱自然不可能像先锋派那样,将故事的时空交给幻想的生活与渺远的历史,当代生活是没有故事的生活,当代生活中发生的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故事的消失。在此前提下,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叙述,写出不落俗套、耐人寻味的故事,应当是李洱以及整个“晚生代”作家需要思考的问题。至少在我看来,小说是一种否定的启示,是在否定中寻求肯定。QD依然是辩证与怀疑,而这种可以理解为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平衡状态(12),在转化为适应时代的风格写作时,显然应当呈现一种反讽的情境”。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反讽都具有无限的自由(13)。反讽具

14、有多样化的类型并与悖论、互文性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呈现夸大、多重、颠倒、断裂的文本效果及主题类别。以短篇饶舌的哑巴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里教授现代汉语课程的费定老师,虽在写信时字斟句酌、讲课时触类旁通,但其实他最不会表达主旨,他啰唆、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结果说的都是别人的话,正如他在课堂上讲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概念都来自英语,所以无法穷尽复杂的汉语的现象”。无言与失语使他成为一位“饶舌的哑巴,进入不了正常的生活角色(包括情感和事业上的)。以中篇现场为例,其主人公马恩遇到生活的实际困难之后,将一句在他人看来是这个时代的玩笑话我要去抢银行”付诸实践,具体行动之前,马恩已经管不住自己的嘴

15、了,他逢人就说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缓解紧张、恐惧的精神状态,他因此变得不由自主;另一方面,他之所以有此反常的举动,是因为他在寻求一种劝解,寻求一个可以不这样干的理由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轻喜剧似的描绘,李洱将沉重的生活变轻。没有现实的欢乐,也没有现实的忧愁,他随心所欲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从而使偶然、拆解、反形而上等注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与现实的反讽相比,李洱笔下的历史反讽很像琳达哈琴研究后现代小说时引用他者的话,指出反讽游戏错综复杂地搅和进了目的、主题的严肃性。实际上,反讽可能是当今时代我们能够保持严肃的唯一方式。必须重新思考过去的陈词滥调,而且只能以反讽的方式重新思考。Q4)中篇遗忘通过“我在导师侯后毅指导下,撰写的博士论文选题究竟是嫦娥奔月还是嫦娥下凡为线索,讲述了“遗忘”在历史书写中产生的决定性作用。李洱煞有介事地以民间神话传说中嫦娥的故事为“本事,剖析了遗忘及记忆”在历史考证中的价值:惟有“遗忘历史,才能重建历史一历史本身是没有记忆的”;它无法言说,它需要借助别人的嘴巴确证自身。期待完全呈现遗忘的主题是困难的,因为历史建构、记忆留存、知识生成与学科体系以及官方、民间、道德的参与等等问题,都过于庞大芜杂,但通过“遗忘及其主人公的再编码,我们可以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