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汇编(8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汇编(8篇)目录1 .【理论宣传研究】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思考22 .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改革63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104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影响155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36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67 .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408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3【理论宣传研究】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思考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2、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对新质生产力进行哲学思考显得尤为必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辩证法维度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新事物与旧事物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与升华。传统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旧事物”,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事物”,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之中,新事物源于旧事物而又高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科学“扬弃”。新质生产力之“新质”是随时代、随社会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升级的“新质”。“新质”探索永无止境、“新质”发展永无止境。“新质”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加快形成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
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切实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切实际、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既要设法多维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所蕴含的丰富的“新资源”,又要设法保持相应的战略定力,遵循“新质”量变质变发展规律,确保“新质”按其规律“健康活泼”地“茁壮成长: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尤其需要正确处理系统与环境、量变与质变、总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新质与旧质、前进性与曲折性、战略性与策略性、阶段性与整体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等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观维度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诸多核心思想,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群众史观思想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
4、大进程中,加快形成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变同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设法调动新质生产力系统各方面“物”的积极性,更要设法调动新质生产力系统各方面“人”的积极性;紧紧抓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牛鼻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国内国际新需求,更好地解决供需不够协调和不够匹配的问题,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新时代,加快形成和大力发展新质生
5、产力,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作的战略抉择,更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观维度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物质生产的实践具有决定性、基础性作用,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对实践形式的丰富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作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二新质生产力不是空谈出来的,也不是幻想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实打实地奋斗出来的。加快形成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在实践、功在实践,不仅需要一般性的实践,更需要高水平、高质量高端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物质生产实践方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要高度重
6、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止经济的“脱实向虚”。实践越深入,越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趋势及其客观规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谱写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新篇章。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命题,也是社会组织与体制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重大变
7、化,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配,就能够有力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相比于生产力发展而言,生产关系的变革往往是滞后的,在新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旧的生产关系往往是发展阻碍。我国需要立足长远,以战略眼光改革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政府、市场与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生产关系的改革。高效的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科研,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研制战略武器开展了“曼哈顿工程”、“雷达工程”等大型科研项目,塑造了“大科学”的研究传统,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形成了高效的现代科研组织体系。冷战开启后,美苏双方展开了以空天科技为核心的激烈科技竞赛。苏联通
8、过强力的国家计划体系和研究院体制第一次将人造地球卫星、人类和空间站送入太空。美国更是通过“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等大型政府科研计划将大学和企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效组织起来,创造了人类登月的奇迹。“阿波罗计划”的成功推动了人类科研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人类所依赖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半导体、全球卫星定位等技术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相关研究项目。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主导有组织科研逐渐减少,高质量原始创新成果相较冷战时期明显减少。原始创新成本巨大,往往需要国家前期巨额投入进行铺垫,再进一步通过军民融合等方式走向市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通过“大科学”的方式取得过“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
9、就。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以国家为主导的有组织科研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向社会输送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基础,需要通过任务牵引、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发挥举国体制的组织优势。有活力的科技市场化应用,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先进科技成果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产物。蒸汽机的原理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才释放了磅礴的生产力。19世纪是电学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而电力革命则依赖于西门子、爱迪生等发明家的创造与市场应用。冷战期间,更加善于利用市场力量将前沿科技民用化的美国带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今时代,人类正处于第四
10、次科技革命的前夜,如何发挥我国大算力的基础优势,将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进行合理市场化应用,是我国生产关系改革的核心命题。当今时代,科技的市场化应用往往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提供资本支撑。资本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增殖,而不在于支持生产力发展,如果金融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甚至会抑制和阻碍生产力发展。这就需要我国探索建设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体系,鼓励科技发展,支持金融创新,做好监管,为科技市场化应用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与政府科研攻关的过程有明显不同,需要紧跟市场形势随时调整科研组织方式。需要进一步激发高校、体制内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合理设
11、置科研考评指标,灵活配置科研人才,为成果转化提供优良的制度供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全民的综合科技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历次生产力的重大飞跃都对当时的人民生活形成了重大冲击,人民的知识体系难以迅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难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关系,那么旧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在蒸汽机迅速普及的时代,传统纺织业从业者曾经试图以破坏蒸汽纺织机的方式抗议他们的工作被取代。在汽车开始普及的时代,英国马车司机曾经集体抗议汽车影响工作机会,导致英国抑制汽车发展的立法短期出台。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同样产生了一大批知识体系难以适应信息时代新业态的群众。在新质生产
12、力的发展进程,同样是人民群众不断学习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进程。无论是参与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还是在生活中运用新科技成果,都对个人的综合科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终身学习需要成为一种习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逐渐孕育新的科技革命,我国有望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策源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深度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需要主动改革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
13、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其中新质生产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建立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当前,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严重,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有效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发展
14、方式的转变指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新质生产力是智能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创新性、融合性、引领性和创新性为基本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数字技术加快发展使得传统劳动资料与智能化劳动资料融合升级,智能化放大、叠加传统劳动资料的性状,极大提升了劳动效率。高质量发展体现
15、在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都与绿色发展密不可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经济正发生结构性改变,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结构、区域城乡结构等持续优化调整,朝着中高端方向迈进。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突围向上的根本出路,也是需要迈过重重难关的艰辛道路。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美好
16、生活的追求日益多元化,服务型、发展型、享受型需求日益突出,这就对包括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但面对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趋势,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才能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