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推进离不开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双过硬的专业人才的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大国“三农”情怀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思政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施策方针。当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化等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思政教育创新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施策方针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
2、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乡村基层活动中,在实地实践中将学习的思政教育内容应用于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思政教程的编制。当前的思政教材内容更多的是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整理和罗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乏味、难消化等现象。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视思政教材的编制对构建思政教育创新培养体系至关重要。对于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应在教材中增加解释说明部分;针对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性内容,
3、可以在教材中增添详细解读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明确政策的出发点、具体内容以及重要意义等,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乡村,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理论、制度、实践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有机融入教材,在帮助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掌握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区域经济与规划、发展管理与政策,熟悉大数据分析等实践技能的同时,增强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底气,自觉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奋力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火热实践中。强化思政教育导向意识,引导学生投身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愿意投身基层、加入乡村建设队伍、服务乡
4、村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仍倾向于城市,选择待遇好、工作环境优越的岗位,相比较而言,乡村因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使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投身于乡村事业。除此之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人生观、思想水平、人生经历、职业观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选择,这对于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挑战,亟需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就业导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如为学生开设各种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另一方
5、面,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以国家政策和战略规划为导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要政策文件和讲话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从而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思想水平高、政治意识强、专业能力高的人才队伍。重视政治环境影响作用,开展好思政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政治环境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政治环境的发展和改变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如何更好推进展开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第一,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当下政治环境的适切性。事实上,无论是高校自身
6、还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都与政治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在发展、适切过程中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以,在时代背景下重视政治环境的作用,增强其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渗透是提高其适切性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应与政治环境保持一致的发展方向。根据政治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应随之不断更新和填充教育内容、明确教育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保持同向而行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和政治环境之间的渗透性。高校学生的思想长期受到政治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这就要求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在当下政治环境基础上,根据
7、学生的政治发展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教育规划,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政治环境的渗透,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第二,营造高校内部良好的政治氛围。高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校园内部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应拓宽思政教育渠道,积极利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台等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内容,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距离,在接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解。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了解自身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知不足而改进,明确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三,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创新思政教育育人手段。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知识、分享交流的重要渠道,高校应积极建设网络平台,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种教育载体。例如,创建思政教育微信小程序,在该平台上放置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增设理论知识答题环节,提供师生交流窗口,突破时空限制,师生随时随地能够开展学习和答疑活动,提高学习的便利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