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险评估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风险评估调查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根据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隧道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施工图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3、风险评估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基本风险点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错误!未定义书签。八、风险控制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减少掉块风险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2、减少塌方风险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
2、、边仰坡垮塌风险控制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九、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5、危岩落石应对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存在问题和提议一、编制根据1、审查意见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企业、京福闽赣铁路客运专线有限企业、向莆铁路股份有限企业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实行细则(东南铁安(2023)31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23200号)。2、隧道设计基础资料:霞美村隧道设计征询图纸资料霞美村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汇报3、有关的国家和行业原则、规范及规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loOo3-202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
3、工技术工规程(ZQ/9604-2023号)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ZQ9219-2023号)(4)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TB10020-202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23)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2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23)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TBJlO1099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2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ZQ/9217-2023号)(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23)(1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原则(TB10503
4、-2023)(13)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献编制措施(铁建设(2023)152号)0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23200号文(15)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9006-2023二、隧道概况1、工程概况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北起福州市,路过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线路北端衔接合福铁路、温福铁路,南端衔接厦深铁路、龙厦铁路,与东南沿海铁路福厦段共通道,既可构建京福厦高速铁路客运通道,也是东南沿海铁路客运通道日勺重要构成部分。福厦五标位于泉州市,通过泉港区、惠安县、台商投资区,其中霞美村隧道位于惠安县与台商投资区交界处,
5、进口在惠安县螺阳镇锦水村,场地以丘陵林地为主,有2道220KV高压线(含2座高压铁塔)、大型风水墓3座,出口在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长新村,场地有孤石、民房分布。霞美村隧道全长972m,隧道全段DK145+511DK146+483位于直线上,隧道DK146+125.02-+483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25000m。隧道DK146+405.8+447.3范围内下穿泉州绕城高速公路,DKl45+645685隧道顶部回填10%水泥土设置反压板。本隧道为客运专线双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350kmh,设置双侧救援通道,本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高速铁路建筑限界内轮廓及基本尺
6、寸”,隧道内线间距为5.Om(曲线地段线间距不加宽)。隧道衬砌内轮廓采用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照图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通隧20230301)内轮廓,隧道内轨顶面以上有效净空面积为100m2,隧道内均铺设CRTSl型双块式无昨轨道,轨道构造预留为515mm。隧道进出口洞门均采用斜切式洞门,明暗交界里程分别为DK145+530、DK146+464o隧道最大埋深23.15米,最浅埋深4m,IV级围岩开挖断面面积144.8911V级围岩开挖断面面积152.4m2o2、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拟建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南部,构造线重要展布方向为西北西向及北北东向。沿线断
7、裂规模大,分布密集。隧址共发育1条断裂构造,2处节理密集带。线路于DK146+082处与断裂带相交,夹角为75。重要发育节理段落为DK146+150DK146+190段,DK146+350DK146+380段。隧道全长972m,其中IV级围岩17Onb占全隧道正洞长比例的17.5%;V级围岩802m,占全隧道正洞长比例082.5%不良地质:隧址进出口坡面分布有风化残存孤石,块径以0.5L0m为主,呈散体状态分布,孤石块径为0.53.0m0出口端孤石直径为25%对线路施工和运行导致潜在威胁,应结合工程施工状况,分别采用清除与加固防护措施。对于自稳能力较差,严重影响工程及人员安全的危岩孤石,采用清
8、除加固措施,保证工程安全。工程水文:地表水重要以水库、冲沟、水塘等地表汇水为主。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为全风化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3、施工图设计概况洞口设计隧道进口里程为DK145+511,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隧道出口里程为DK146+483,亦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洞口施工前对洞口附近的危石进行清理;对明挖段采用分段施工对边仰坡及时进行封闭处理,尽快施工衬砌构造并回填。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暗洞施工前对洞口开挖临时边仰坡及掌子面进行喷锚(网)。隧道除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外,其他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防排水本隧道对裂隙水发育地段,采用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或补注浆等形式;其他地段防排水遵
9、照“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地表和地下水妥善处理,使洞门外形成一种完整、可靠的防排水系统。施工组织施工措施:本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双线隧道V级围岩地段采用六部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设临时钢架),IV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法施工。运送方式:隧道采用无轨道运送方式。工区安排:本隧道按出口工区组织施工。环境保护及弃作本隧道出祚约15.4万方(紧方),工区弃作处理如下;弃祚量约15.4万方(紧方),弃祚弃于DK150+300线路左侧750m废弃采石场,占地约100亩,运距8km。采石坑需采用对应日勺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隧道施工及运行过程中
10、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隧道进洞采用“早进晚出”方式,以减少洞口边、仰坡刷坡,并对洞口边、仰坡采用绿色防护设计。隧道施工期间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防止污染地表水。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的本工作评估对象为霞美村隧道施工图也许出现的安全、掉块、塌方、边仰坡垮塌、危岩落石、涌水突泥等各方面风险。拟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项风险原因(事件)确定初步处理方案,以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措施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祝超副组长:周登殿、王国平、高文义成员:张雨昊、寇从宝、朱贤浩、刘鹏飞、王也若、冯立业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设计单位隧道重要
11、安全风险点和应对措施设计一施工单位列出风险点清单、归类一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及防止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台账一编制隧道安全评估汇报一专家评审一修改评估汇报一建设、监理单位按照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汇报内容进行督促、检查。3、风险评估措施本次风险评估采用风险原因查对分析法,重点对施工过程中安全和环境原因进行风险评估。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原因通过对设计资料、施工图、施工组织等进行分析,以及地质及详细施工状况,霞美村隧道风险原因见表5T:5-1霞美村隧道风险原因查对表一一风险事件风险原因掉块坍塌边仰坡垮塌危岩落石涌水突泥施工准备设计文献查对实行性施工组织施工调查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搜集地质预报开挖状况开挖方式和进
12、尺爆破器材检查贯预留变形量学子面减压措施应力释放措施地下水处理爆破措施超欠挖进洞断面变化施工期防排水注浆堵水措施排水降水措施支护及衬砌支护刚度超前支护预注浆支护时机支护措施支护质量闭合成环周期防护状况机械设备防护人员防护监控量测学子面稳定状况量测频率量测项目量测制度信息反馈及处理施工管理人员设备状况检测状况施工质量隧道特性埋深断面大小长度坡度辅助坑道注:其中打“”体现该风险原因对风险事件有影响。交通、用电、火灾、爆炸等其他风险原因查对表风险事件风险原因交通事故重要有:司机、运送设备、交通管理、道路状况、通风照明状况、洞外天气等用电事故重要有:用电设计、施工组织、设备状况、用电管理等火灾事故重要
13、有:易燃易爆物品、火源及传播途径、消防教育、消防措施、消防器材、人员管理等爆炸事故重要有:火工品管理、储存、运送、使用及压力容器存储、使用、油库等六、基本风险点清单根据以上分析,本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重要风险为:掉块、塌方、边仰坡垮塌、危岩落石、涌水突泥等风险。因此对隧道重要存在日勺掉块、塌方、边仰坡垮塌、危岩落石、涌水突泥等风险原因进行重点识别,识别成果表。霞美村隧道风险清单表序号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险源类别后果备注1掉块硬质岩、陡坡、浅埋、断层影响带地质、地形与设计原因也许导致工期延误及经济损失2塌方硬质岩、陡坡、浅埋、断层影响带地质、地形与设计原因也许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及第三方风险3边仰坡垮塌硬质岩、陡坡、浅埋、断层影响带地质、地形与设计原因也许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及第三方风险4突水突泥硬质岩、陡坡、浅埋、断层影响带地质、地形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