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导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2、学习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时空定位】I九品中正制均田令J科举制开始形成J科举制完备租庸调制J两税法J220年三省体制逐步形成581年确立三省六部制618年完善三省六部制780年907年”【概念解读】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是由各州郡的中正官评定人才优劣划分等级,朝廷以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是对察举制的发展。选官标准从初创时重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重
2、家世,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现象。科举制:隋唐时期朝廷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期开始实行,直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后世影响深远。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内容: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工
3、部:负责工程建设。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3、均田制和租调制(1)均田制:北魏时期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租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绢或布为调;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2)租庸调制:唐朝初年的赋税制度。租:田亩税,粮食(粟);调:人头税,帛或布;庸: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代役。(3)两税法: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主要内容为: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不分主、客,一律按居住地纳税。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
4、。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量出制入,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份额,分配到各地征收。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素养提升】探究1: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材料(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速(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构,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学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学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根据材料,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归纳指出皇帝“
5、独揽事权”的方式有哪些?O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职权分工明确,宰相权一分为三。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探究2: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后汉书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革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材料三进士
6、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臼“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课堂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请回答:(I)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制度:察举制选官标准:德行、才学、明法、意志谋略(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官独揽人才的选拔与评判;世家大族垄断高级官职;寒门才俊遭到埋没。(3)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
7、朝末年才被废除。根据材料三,思考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提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趋势:选拔标准品行、重门第到重才学;选拔方式从地方举荐、官员个人评定到国家统一考试选拔。探究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
8、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徒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资治通鉴卷226材料二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
9、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I)根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随着土地买卖和兼并的盛行,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许多农民破产逃亡,政府控制的纳税人数越来越少,财政收入减少。(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特点,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说明:
10、征税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探究4:两税法的利弊材料一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利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材料二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如下诗句: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绿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变官库门。缙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卷2重赋阅读上述材
11、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材料一认为两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制度欠缺,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材料二认为政府连年增税,钱重物轻;吏治昏庸,加重了人民负担。认识:两税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地主千方百计将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疑难拓展】一、隋唐以前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隋唐以前主要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2 .屯田制:汉末饥荒之际,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后大范围推广。是
12、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3 .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后成为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主要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土地不得买卖。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
13、法推行。(二)隋唐以前赋役制度的演变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两汉时期编户制度;魏晋时期租调制;唐初租庸调制;唐中期两税法。二、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创新:(1)政治制度上,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经济制度上,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
14、事制度上,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府兵制,即府兵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最大特点是“兵农合一”。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募兵制,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2、认识:(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隋唐社会发展注入活力,铸就了隋唐的繁荣时代。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紧密相连的。(2)制度创新要适应本国国情,顺应生产力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情的创新会推
15、动生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唐朝设节度使,不利于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唐朝走向衰败。(3)创新是在历史继承中的创新,也是政治制度历史变革中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隋唐科举制强化了两汉察举制的考试因素;而三省六部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汉武帝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的形成时期。(4)每一个封建王朝走到盛世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弊端,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能缓解社会矛盾,延续王朝的寿命,但是不能解决根源问题。如隋朝开皇之治后仍不能避免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开元盛世后,仍有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等。因为封建王朝弊端的根源还在于封建专制制度本身。三、分析:科举制的影响要点提纲史实阐释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影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