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素养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 了解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3. 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重点难点】1 .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2 .难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问题导学】1 .归纳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史实?局限性?发展史实:农业领域的发展:新的农作物输入中国,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兼营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经营
2、方式,即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商人群体工商业市镇兴起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 .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致良知”为核心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3 .李贽的思想?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4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思想上:“经世致用”5 .明清小说戏曲出现的原因?表现?(1)出现原因:
3、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代表:小说: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戏曲: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昆曲“百戏之祖”、京剧“国粹”6 .明清时期的科技成果?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7 .中国古代科技特点?重经验,轻实验;重实用,轻理论;服务于农业生产8 .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演变:秦朝: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两汉: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4、明朝: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清朝:军机处(雍正)趋势:皇权不断增强,相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2)地方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演变: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推恩令刺史酷吏宋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四监司;通判元明清:行省制度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增强,地方分权逐渐减弱,至宋代地方再无实力与中央抗衡【问题探究】探究L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答案提示:文学创作往往是现实的镜子。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当时社会诸多方面发生变化的反映。探究2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
5、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徐光启对这部书推崇备至。他说: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yu),百家之学海。徐光启集卷2刻几何原本序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qu)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此书为用至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徐光启集卷2几何原本杂议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何在?答案提示:在合作翻译几何原
6、本的过程中,徐光启学习到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也深切体会到几何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他正是从这一方面对几何原本表示了高度推崇。探究3王守仁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说: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李贽则将上述“良知”概念发展为“童心”,并有如下论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
7、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避以为
8、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答案提示:“良知”是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是“天理”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王守仁在其基础上提出“良知”概念。他将“良知”解释为人最基本的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与程朱理学强调“天理”要通过知识和阅历的积累逐步体验不同,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即“良知”)只能通过心灵感悟获得,更加重视感性自然和直觉经验。因此在有的地方,王守仁乂说“良知”就是本来面目他的一些弟
9、子,还有李贽等激进思想家,不断发挥“良知”的主观性,甚至提出“童心”的新概念,从而大大发展/心学的思想解放和平等、叛逆倾向,以至于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多所否定。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巨大。【本课小结】【巩固练习】1 .明代,东南地区的丝织业三吴闽越最多,原料取于湖(湖州)丝;西北地区的丝织业山西潞州最好,原料取于四川的间中。这反映了当时()A.区域经济差距拉大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各地经济联系密切D.南北丝织业水平一致2 .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的论断,以“复封建”恢复上古三代王制为旗号,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
10、重组。顾炎武意在()A.回归三代政治B.加强中央集权C.限制君主专制D.推动社会转型3 .清初,政府严格限制在长城以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嘉庆八年(1803年),清帝颁下诏令,“凡自种黑地(今黑龙江、吉林一带)业产勘丈属实,照例开科,由户部颁给执照,准其永久为业该诏令的颁布()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增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C.意在调整八旗安置策略D.折射出人地矛盾的加剧4 .朱仙镇是中国古代名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部。南宋时,岳飞在此大破金兵,朱仙镇由此名声大噪。明清时期,朱仙镇作为水陆舟车会集之所,商业十分繁盛。清末,由于河道淤积,以及平汉铁路的修建,朱仙镇渐趋衰落。朱仙镇的发展变化()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B.受制于国内水陆交通的变迁C.根源于国家政策的调整D.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