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5789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橡皮筋拉伸后再松手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且拉伸得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力叫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这个动力来自哪里等。本课以“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为教学起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明确概念: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思维* 利用分析、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能够理

2、解橡皮筋小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探究实践* 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设计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态度责任求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一套、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准备小车、橡皮筋、软尺或绳子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一、聚焦(3分钟)1 .教师出示橡皮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橡皮筋时的感觉,并将学生提到的关

3、键信息板书。2 .学生玩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体验拉橡皮筋的感觉。3 .教师指出:拉长的橡皮筋在释放后会产生一个要恢更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4 .聚焦问题:如何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课题)让学生动手玩一玩橡皮筋,体会橡皮筋也会产生力,然后直接提出“弹力”的概念,为后面认识、利用弹力作铺垫。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组装橡皮筋小车。1 .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安装橡皮筋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然后派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指正。2 .用课件展示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提问:要想让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怎样缠绕?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二、探索活动二,探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

4、皮筋缠绕的圈数的关系。1.提问: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得远一点?2 .教师: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3 .用课件展示实验操作要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1)如何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2)只做一组实验,就能得出缠绕的圈数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吗?(3)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合理设计不同梯度,如1圈、3圈、6圈)4 .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通过实验探究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掌握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的关系。

5、三、研讨(10分钟)1 .指名学生说一说在实验中的感受。2 .各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发现。(1)橡皮筋缠绕圈数从1、3、6增加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在逐渐变长。(2)发现: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引导学生提高证据意识,而不是只关注实验结果。在研讨阐述观点时,要用数据或现象进行解释,将实验取得的证据与实验结论联系起来。四、拓展(4分钟)L提问:如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呢?2 .学生交流,教师现场演示:在三根长度一样、股数一样的橡皮筋下端,分别挂上1个、2个、4个钩码,请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3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弹力的例子,如弹弓、蹦蹦床等。通过演

6、示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改变橡皮筋的长度可以改变其产生的弹力大小,并体会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板书设计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陂筋被粒伸口鼻力喜小车行.一一动力小一距离近椎皮筋茹生MItL多一动力大一矩远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按照教材正常的安排,弹力这个概念是在最后才出现的。实际上很多学生已经知道弹力的存在,只是不清楚弹力的科学概念。所以我适当地做了调整,在上课刚开始就呈现出了弹力的概念,这样后面就不用再藏着掖着了,便于教学。当然,本课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课前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自己能把组装过程拍成微课再呈现一次,或许学生能看得更清楚。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了在闲聊,有的组还在摸索,这个情况是自己现场处理不佳,现在想来,可以让最先完成的小组去帮助那些还未完成的小组,学生教学生或许比老师教更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