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研究摘要: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构建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党建与就业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效果上存在一致性,具有耦合的可能。为促进两者耦合,应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为党建就业同步发展做好体制保障;促进平台耦合,不断提升就业服务保障力度;加强渠道耦合,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落实行动耦合,创新就业推介活动形式。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2021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人群,如何使之顺利就业、高效就业,成了亟待探索的问题。大学
2、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大事,也应当得到党的引领与指挥,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下,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环境多样化,更需要高职院校做好就业问题分析,构建完善的促就业体系。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就业”服务体系,既是高职院校对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是推动就业工作迈向“新高地”的重要途径,无论是
3、从政治上、从民生上,还是从实践工作上,党建促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一、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的背景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弹,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大环境。在各界的配合与努力下,中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社会复工复产也进入了常态化时期,但行业波动日益加大,导致企业对就业者的需求量有所降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21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4、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本身是国家事业性单位,其办学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必须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期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将党的思想渗透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则能够确保就业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发展、学生管理等各环节符合党的要求,使高职院校与国家发展的步伐协调一致。从当前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层面来看,受到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问
5、题,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就业依赖心理较强。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就业目标设置集中于大城市和大企业,而不愿意到小城市和小企业中就业。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希望父母为自己的就业做决定,或依据身边同学的就业去向来决定,无法准确有效地把握就业机遇。据国家教育局统计数据信息,我国2020年应届毕业生入职率不足20%,仅有一小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后疫情时代下,虽然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恢复,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复杂的形势,有待通过党建工作促进就业发展,带领大学生明晰就业环境,改革就业观念。党建促就业就是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由学院党委进行统筹规划,学
6、生党支部协调组织,专任教师联系推荐、党员干部参与服务,通过构建多层面有机衔接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就业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实现党建与就业的相辅相成。二、高职院校党建与就业的耦合关系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相比于普通高校更应当重视人才就业,只有加强党建与就业的联系,才能发挥出有效的引导作用。
7、通过对党建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能够带动就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对就业工作进行改革,则可以促进党建工作的基层化、深入化落实。(一)双方工作目标一致高职院校党建与就业虽然是两个领域的工作,但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从目标上来看,党建与就业的最终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一步细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党组织建设为广大学生党员个人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健全党员制度,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就是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构建“党建+就业”指导模
8、式,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双提升。可见,这两者虽然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落实在了大学生个人发展上,通过引导和管理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二)双方工作内容交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工作内容辐射面较广,涉及党组织管理、干部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学生管理等多层面内容,任何一个层面的内容管理不完善,都会影响党建的工作效果。而就业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大学生就业,也是学生管理的一部分,从工作内容上来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存在交叉,通过开展党建促就业工作能够有效端正大学生就业观念误区。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上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内卷化现象
9、严重,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较大而产生偏激心理,选择“不就业”或者“慢就业”,这种现象亟待高职院校进行引导。而该引导工作的开展载体自然落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上,党建工作者应当通过一系列教育与管理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三)双方工作效果互补促进高职院校党建与就业本质上是一个彼此作用、彼此联系的整体,双方存在互补促进的作用关系。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党建活动,结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党建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党建工作直接指向学生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党员可以在接受党建教育、学习党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
10、和综合就业能力,从而可以以个人的优秀素养影响全校大学生,带动其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而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从更基层的问题上对党建工作进行落实,为党建工作在其他各层面、各领域的落实提供方法和案例。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需要党建管理者谨慎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观念、就业态度、就业能力等,并根据这些情况对党建工作的重点进行确定,与此同时还可以反过来对党建+就业的开展状况进行审视,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导性解决。可见,高职院校党建与就业两者工作互补促进,双方相互推动、互为补充。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的现实审视目前,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过程中还面临制度、
11、平台、渠道、方式方法等多层面的问题。在制度上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党建与就业一体化融合的制度,导致学校领导干部在就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实际工作开展中也缺乏有力支撑,影响了工作效果。其中较为显著的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割裂严重,党建工作内容仅放在了作风建设、教学管理、组织建设等层面,与就业工作之间缺乏联系,而反之就业工作又一味地关注就业意向、就业动态等,缺乏与党建工作的对接;在平台上,高职院校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党建与就业融合促进平台,党建工作者与就业工作者之间缺乏沟通载体,信息传递不及时,未能形成及时传递、及时沟通的良好局面。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其与就业工作进行融合促进,离不开平
12、台建设,而平台建设不完善,会导致双方融合失去支撑,从而影响融合促进的实际成效;在渠道上,现有状况下高职院校常用的党建促就业渠道就是党建工作者直接参与就业管理,通过会议或者通知等方式为就业管理人员传递党建信息,缺乏课程融合、专题活动、实践做法等层面的融合,整体渠道显得单一、浅薄。党建与就业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两者缺一不可,且渠道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参与党建和就业的效果,因此未来有待对融合互促渠道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方式上,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还存在方式固化的问题,局限于口头讲解或者口头宣传,不能深入到更深的层面中开展多元化融合促进活动,难以激发融合互促的活力。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党建
13、负责人定期与就业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但沟通内容仅局限于政策内容、文件内容等,很少涉及具体做法、实践活动,且不能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针对性的党建促就业融合架构,不能为基层人员落实党建促就业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四、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的建设路径后疫情时代下高职院校构建党建促就业耦合机制,需要寻找党建与就业之间的耦合点,构建双方耦合的架构体系,使党建在就业中起到良好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一)制度耦合,为党建就业同步发展做好体制保障建立党建就业“一体化”制度,在党建工作制度中融入就业引导制度、在就业引导制度中融入党建制度,构建两者“一体化”融合的制度体系,推动党组织活力转换为就
14、业工作活力。从政策和制度高度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人才的体系,明确具体管理细则,使党建工作渗透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生涯规划指导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制度,在党员的日常教育活动及实践活动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以党的思想为引领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思想和就业观念,构建与自我发展需求相契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制度,根据不同专业特征构建教师党员扶持小组,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从思想上进行引导、从能力上进行提升,将过去教育就业的“输血”功能转变为新时期的“造血”功能;构建实时跟踪制度,在每一个毕业班构建联络员,设置联络内容和方式,实现双向互动,联络员
15、及时将院校的各类通知、消息等传递给毕业生,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岗位转换状况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实现对毕业生的全过程跟踪与引导;建立就业导师制度,在高职院校内部实行就业导师制度,以导师为载体,专门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保障。在挑选导师过程中,应当选择使命感和责任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高的党员,使之在对大学生提供就业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自我模范作用。导师应积极对毕业生开展就业辅导和安全把控,对每一位毕业生构建就业档案,全程关注其就业状况,从就业准备、简历投递、面试方法、实习签约等多层面提供有效指导,在了解学生求职进程的同时,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院校应针对就业导师构建
16、完善的规章体系,使就业导师明确自我责任与义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章可循,并重视对就业导师的评价与管理,构建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其有效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二)平台耦合,不断提升就业服务保障力度1 .构建党建促就业人力物力平台在学校范围内构建就业促进小组,从各专业或各班级抽选出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共同组成就业促进小组,借助互联网对小组工作进行分配,构建交流互通平台,将小组工作延伸到学校的党员之家、百人自习教室,在这些场地中为学生提供促就业服务;开展“助力就业”志愿帮扶活动,利用互联网对志愿帮扶活动进行规划,明确帮扶内容、地点、人员,邀请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工作,与就业教师协同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助力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各班级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加强联系,以合力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为不同专业学生构建就业模拟场景,建立实训基地,呈现企业工作环境,提供多层面的物力支持;以党员、学生、教师为主体开展责任包干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党员、学生代表、教师等下寝室、下课堂、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