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0539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江南博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正确答案: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正确答案:B【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

2、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正确答案: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实质。陈述性知识解决的主要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

3、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A.情绪B.兴趣C.态度D.个人的知识经验正确答案:D【解析】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来说,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吃了糖后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A.适应B.对比C.感觉后效D.感受性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味觉对比的现象。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正确答案:【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向,强化法可以

4、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而处罚法则是抑制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穿竖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错觉D.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C【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A.诱导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正确答案:B【解析】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

5、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视、电影等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A.明适应B.喑适应C.感受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B【解析】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A.图像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视觉编码正确答案:B【解析】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主要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正确答案:【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记忆的三种类型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一说

6、是约5秒一2分钟)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亿的过渡阶段。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得以继续保存;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对于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中得到最好发展的是()A.远距离感觉B.近距离感觉C.内部感觉D.平衡觉正确答案:A【解析】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的事物的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

7、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对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的记忆属于()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逻辑记忆D.形象记忆正确答案:A【解析】对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的记忆是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所以属于陈述性记忆。感觉阔限与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关系。A.正比B.对数C.反比D.常数值确答案:C【解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由他们的()水平决定的。A.视觉发展B.听觉发展C.皮肤觉发展D.运动觉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力量不强,骨化未完成,因此运笔不协调,字迹容易歪歪扭

8、扭,使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为了规范书写。根据记忆的(),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A.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B.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C.意识参与的程度D.内容和经验的对象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人脑反映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其中,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A.社会知觉B.运动知觉C,颜色知觉D.形状知觉正确答案:B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

9、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正确答案:C【解析】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可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正确答案:【答案】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表现为陈述观念的能力。(2)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正确答案:“耶克斯多德森定

10、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关系呈倒U型曲线。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正确答案:(1)复述的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2)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3)在复述的方法上,包括运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如果我们对某事感兴趣,或者对它持积极态度,就会记得牢固;反之,则容易遗忘。简述常用

11、的组织策略。正确答案:(D归类策略。(2)纲要策略。它主要有两种:主题纲要法;符号纲要法。其中,符号纲要法主要有: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简述对桑代克的试误说的评价。正确答案: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它系统地回答了有关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这为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奠基作用。它对于我们了解学习,特别是动物的学习过程及其外部条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但是,桑代克发现的学习律仍然有些

12、简单和粗糙,不能完善地说明学习的根本规律。他以试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桑代克的根本错误在于:背弃了反映论的观点,取消了反映过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简述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正确答案:(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五补偿;联觉。简述感觉且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正确答案:(1)联系: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

13、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2)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仅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于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简述记忆的品质。正确答案:(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简述教师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正确答案:(1)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2)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

14、节策略的目的。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规律。正确答案:【答案】(1)泛化与分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2)消退。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作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3)恢复。消退现象发生后,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这种未经过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

15、象被称为恢复。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正确答案:(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2)可逆性;(3)守恒;(4)分类;(5)序列化。简述理解对于知觉的三个主要功能。正确答案:【答案】(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2)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3)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简述前正策略的具体方法。正确答案:(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答案:(1)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

16、习两类。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类似于心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 学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 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 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 (2)人本主义者倡导学生中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是完整的人,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的教学观。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