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学习主题童话的表现手法姓名承金梅学习时间2018.01内容摘要读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真实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悲苦遭遇。在这篇童话里,作家精心描绘了三个典型事件。先是写稻草人的主人一一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的悲苦遭遇。她亡夫丧子,哭坏了眼睛,落了个心疼的毛病。她以衰弱的体力坚持“用力耕种”,前后足足六年,总算还清了亲人的丧葬费。可是接着两年水灾。这一年,刚刚盼来丰收景象,不幸又起了虫害。“他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J此后,她的悲愁与饥瑾都是可想而知的。接着是写一个疲惫不
2、堪的渔妇,为了“明天的粥”不得不抛下舱中病重的孩子,冒着寒冷的深夜捕鱼;鱼只打到一条,孩子却“只剩下喘气J这一家人的生活前景也是不言而喻的了。最后写的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女子,不甘心被丈夫随意卖掉而悲愤地投河自尽。在稻草人里,作者展现了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状,描写了在那漫漫的黑夜里发生的悲惨的景象,让孩子们听到了穷苦人民的哀号和咽泣,同时,作者还发出了期望“天亮”到来的呼喊,表达了人民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希望。然而稻草人作为一篇现实成分如此浓重的作品,作者是如何把它处理成一篇典型的童话呢?新颖的幻想内容是激发小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作品一开头就写道:“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画家把
3、它写成诗、画成画,夜间的情形则只有稻草人才能把它“告诉给世间的人”。这种交代怎么会不引发出小读者对稻草人的注意呢?接着便透过稻草人的眼睛清楚地勾勒了三幅凄苦的生活画面,使孩子们看到了“美妙的诗”、“生动的画”所没描绘而现实中却大量存在的悲惨事实。可见,离开幻想,童话就失去了生命力。幻想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高高在上的石像,由“看我多荣耀”的骄傲自大的神态与心理,到“我相信,千万不要把我扔下去”的悲怯、低三下四的变化,作者将石像和小石子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完全借助于幻想表现出来,让人从形象的语言和幻想中领略体会文章的寓意。可见,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
4、而借助于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亦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样,叶圣陶的所有童话杰作,除有明显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外,无不充满美丽的儿童式幻想。如燕子中的青子、玉儿为燕子刊登寻母广告;芳儿的梦中,芳儿梦游太空、为母亲编制星环等情节,都寄寓着丰富的情趣,新奇而又生动、自然。因此,我们可以说: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中的幻想常常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段、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出来的。稻草人里的稻草人,有着善良、温和的性格和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他看到丰收在望,“心里很高兴”,见小蛾落在稻叶上,“心里非常着急”,想到主
5、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由于主人不理解他的心,他“痛心”,甚至“禁不住低头哭了”。她憎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发自内心的“天哪,快亮吧!农人们快起来吧”的祝愿,集中地表现了他的革命意识。这里,既是拟人化手法的典型运用,也掺杂着几分夸张,简直把个“稻草人”写活了。而稻草人那种敢于正视现实,但却非常软弱,没有实际行动的形象,不正象征着当时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吗?他们渴望光明,不满现实,但缺乏行动的勇气。透过稻草人这个形象不仅暴露出黑暗旧中国的罪恶,而且告诉孩子们,光有同情心是拯救不了人民的苦难的,使他们想到必须改造这个旧世界。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的石像,则象征了高高在上、狂妄自大的人;小石子则象征了普通人民。作者从生活中找出某些人物、现象,甚至某种社会观念的性质和特征,集中到童话人物身上,赋予他们个性,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以说明事理。至于市民们为石像成功而“喝干了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则是借用夸张手法讽刺了市民们盲目崇拜偶像的可笑行为,使幼稚的小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应象。心得体会叶圣陶的童话奠定了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基石。叶圣陶的所有童话杰作,除有明显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外,无不充满美丽的儿童式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