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2年,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达到30家,实现营业收入414.4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光伏产业规上企业16家,营业收入379.85亿元,占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91.6%;风电产业规上企业1家,营业收入约5.6亿元;核电产业规上企业3家,营业收入15.72亿元;氢能与储能规上企业10家,营业
2、收入13.29亿元。2 .龙头企业加速成长。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新能源企业达到21家,中环应材、环晟新能源、环晟光伏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7.67亿元、67.2亿元和117.7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比重的63.84%。其中,环晟光伏连续4年叠瓦出货全球第一,进入全球晶硅组件产品前十强,中环应材是单体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制造基地。另外,风电、核电等领域龙头企业持续涌现,华永电机出货量位居全国双馈风力发电机市场前三;宝银公司690核电用U型管被称为“中华核电第一管”。3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市拥有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14个,包括环晟光伏实验室、省光伏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
3、个光伏产业创新平台,国家核电三废处理技术联合研发和试验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银环分中心等6个核电产业创新平台以及省永磁风力发电机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风电产业创新平台。“陶都英才”项目引育新能源产业人才19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经理、“赛马”等攻关方式,推动环晟光伏掌握最具前沿性的组件高密度封装叠瓦技术,德融科技拥有国内唯一的柔性薄膜种化钱光伏电池量产技术,银环核1级高温气冷堆超长盘管级套装技术、核2、3级传热管生产技术领跑全国。4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度重大项目21个,占全市重大项目总数量的10%;总投资257.33亿元,占全市重大项目总投资额的1
4、1.78%,其中总投资106.78亿元的环晟新能源“年产Il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巨贤“高性能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制造一期”项目,总投资31亿元的中环“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二)存在问题我市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但对标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要求,仍然存在创新水平不高、企业质态不优、要素保障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新能源产业整体科研能力、技术储备水平仍然较弱,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首台(套)设备的研发不足,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较弱。二是产业发展质效
5、不高。新能源企业产品多数侧重于科技含量、附加值均相对较低的硅片、光伏玻璃等产业链前段,企业利润和对上贡献均较少。2022年,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14.8亿元,但企业利税总额仅约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L7%。三是发展要素保障不够。金融对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不够,金融产品对企业服务产品较为单一;同时,新能源项目的用地、用能、环境及工业污水处理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强。四是产业结构不平衡。光伏“一业独大”,产业规模占比超过90%,风电、核电、氢能、储能产业规模较小。同时,产业主要集中布局在经开区,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89.4%o(三)面临形势从技术趋势看,新能源日益成为全球产业风口。当前
6、,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低碳零碳成为全球共识,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多种能源集成组合、融合匹配、智慧运维、供需互动、多网融合等系统集成技术加快突破,推动新能源生产成本日益降低,产品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全球新能源革命正处于行业发展风口。从市场前景看,我国新能源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赛道面临重新洗牌,光伏、风电产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后起之秀加速突破。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风电、光伏和核电在电力装机和发电量中的占比将显著提升,新能源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我国
7、风电、光伏发电合计占总发电装机量比重将超过70%。从区域竞争看,推动新能源产业提速发展迫在眉睫。我市位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毗邻地带,发展新能源产业既“左右逢源”,同时也将直面上海、苏州、杭州等制造强市的产业夹击和虹吸。虽然在光伏制造等领域走在全市前列,但对标苏州张家港、南通如皋、常州金坛等氢能、新型储能先发城市,新能源产业细分赛道布局略显滞后,迫切需要借势而为、提速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8、系统构建“1+2+N”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光伏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氢能、储能产业,培育发展风电、核电和新能源配套等重点领域),系统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建链育链强链、产业集群培育、先进制造赋能、应用场景示范和发展要素支撑六大工程,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主要目标围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路径,发挥大尺寸硅片、光伏组件制造优势,加快延伸发展光伏逆变器等高附加值环节,加强产需对接和交流合作,推动光伏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氢枫科技等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电解槽、氢气压缩机、固态储氢车等装备研发制造,推动氢能与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营业收入60
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0个,新增培育4家产值收入超10亿元的头部企业、5家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建成中环产业园,重点园区、经济发达镇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建成创新引领、智能高效、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三、打造“1+2+N”新能源体系(一)推动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1.提升光伏制造发展质量。围绕产业链缺失的中下游环节,积极招引新型电池、光伏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生产设备及生产配套设备,完善产业生态。坚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加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
10、间、智能产线建设,推动光伏产业加速向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转变。依托中环系企业发展高效、智能、安全、可靠先进组件,扩大半片、叠瓦、多主栅、无主栅、金属穿孔卷绕(MWT)等特色高端产品规模,推进单晶钝化发射器和后部接触电池(PERC)等工艺升级,开发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电池、异质结(HJT)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加快发展溶液涂布设备、真空镀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激光设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扩散炉等光伏制造设备。到2025年,形成光伏组件产能11GW。2 .发展高附加值原辅材料配套产品。支持中建材()、帝科股份等企业发展轻薄光伏玻璃、导电玻璃,导电性能
11、好、性价比高的低温银浆、银包铜、电镀铜等产品,以及轻质高强边框和支架等辅材产品。鼓励建设组件回收利用示范线,提升光伏生产运营智能化、数字化水平。3 .鼓励发展新应用。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着力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试点示范,支持光伏智慧运维,不断深化光伏产业发展。(二)推动氢能产业加快布局1.大力发展氢能装备制造。支持氢枫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安全、低耗的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技术研发,发展轻金属合金储氢等装备产品,积极引进石墨烯储氢、碱性水电解槽、高压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等氢能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4 .加快发展氢能制备及提纯能力。充分发展利用灵谷化工等企
12、业副产氢优势,攻关氢气回收、提纯利用技术,前瞻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断提高氢气产出量。加快招引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技术研发项目,攻克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成套工艺,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三)推动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1.提升氢能与储能电池性能。加快招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造、氢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动力系统集成等相关项目,着力发展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密封材料、连接体等关键材料产品制造,实现氢燃料电池制造突破。瞄准储能电池制造,支持远东电池二期、巨贤合成材料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等装备制造项目,前瞻布局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
13、池、新型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安全可靠、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加快形成规模化产能。到2025年,储能锂电池产能达到5GWho瞄准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储能系统关键环节,提升新型储能管理系统开发能力。2.支持发展物理储能。依托华东抽水蓄能等企业,培育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研制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宽负荷压缩机技术、高负荷膨胀机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飞轮技术、高速高效电机技术、磁悬浮轴承技术、飞轮阵列技术,重点提高物理储能的单元储能容量、功率和效率。(四)培育若干个新能源增长点1.加速培育风电产业。风机制造,大
14、力发展5MW及以上高可靠性、易维护的风力发电机、风电机组、机舱罩等产品,积极招引高性能硅钢片、主轴、轴承等配套产品,突破主轴承、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部件技术,推动产品国产化替代。到2025年,配套风电电机产量20GW(4000台)。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招引分段式叶片、碳纤维叶片,传递功率高、扭矩大、寿命长、支撑能力强的齿轮箱,变流器、轮毂、高塔筒和分瓣式塔筒等风电零部件制造项目,拓展布局大功率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叶片新材料等制造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2 .大力培育核电产业。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依托银环、宝银公司、希捷科技、锐成机械等企业,发展凝结水精处
15、理系统、电力仪表、控制设备等电气设备,以及核级高强度紧固件系列产品、核级不锈钢管、核级容器、合金钢管、核电密封件等新材料产品,不断开拓涉核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国产化率。核电检测服务,围绕核电关键零部件检测门槛高和企业实际需要,引导核电关键零部件检测机构来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形成核电设备、材料质量检测、核技术应用产品检测及服务能力。3 .持续壮大新能源电缆产业。加强直流端单芯光伏电缆及线束和逆变器用多芯光伏电缆研发制造,海上风电电缆、IOkV及以上耐扭曲电缆和风电电缆线束研发制造,以及轻量化、高载流量车用电缆和充电桩用大功率直流充电电缆研发制造,加快高导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4 .积极发
16、展新能源通用设备及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空气悬浮鼓风机、磁悬浮鼓风机、MVR市场中蒸汽压缩机/鼓风机、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风机,积极开发具有高效节能、流量可调节范围大、结构紧凑、噪声低、节能效果好的新型高速离心风机。四、实施产业提升六大行动(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借鉴常州、苏州等新能源强市成功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争取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省先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中心、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来宜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集科学研究、应用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新能源省级创新平台达20个,其中光伏领域达到10个,核电领域达到5个,风电领域达到2个,氢能与储能领域达到3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镇、街道)2.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环晟光伏、华晟新能源、帝科电子等单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