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书记2023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党委书记2023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党委书记2023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根据安排,现将2023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如下。一、问题整改情况针对2022年市教育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抓支部党建工作有所松懈”等存在的三个问题,本人对照党建主体责任制,明确目标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常态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增强抓好反馈问题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研究并制定防止问题反弹的办法和机制,切实真正通过整改解决一批同类问题和弱项。二、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突出政治引领,自觉种好“责任田”。坚决扛起党建主体责任,积极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主持召开党委会议X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X次,带头讲党课X次。
2、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子检视问题X个,制定措施X条,已完成X条。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督促党支部书记履职履责,专题听取党支部工作汇报X次,党支部落实主体责任情况报告X次。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全力支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落实党风廉政“底线”意识教育,召开专题部署会议X次,专题学习和排查X次,与关键岗位谈话X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X人次。二是推动党建行动,坚决守好“主阵地”。选树“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典型X个,以示范带动促进支部整体建设提升。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3、,重点提升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质量,评比学习标兵X人、工作标兵X人,在全市事迹展播X人。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表彰活动,评选先进集体X个、先进个人X人。严把发展党员队伍入口关,全年发展党员X人、入党积极分子X(学生X人)人、递交入党申请书X人。抓好正面宣传、阵地建设和网络安全,召开意识形态专题部署会议X次,开展、专题讲座X场,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向上向好。三是强化品牌打造,着力打好“攻坚战”。深化拓展学校“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承办职业院校大赛、技能大赛X项,获得一、二、三等奖X个、优秀组织奖X个。荣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二等奖X个、国家级行业赛三等奖X个、国
4、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X个,整体成效在同类院校处于较高水平。X名教师入选“X工匠”项目,X名教师荣获市级人才工作室(技能大师)。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X人次左右。筹建高职、优质校建设、项目建设亲力亲为,关键环节积极协调,工作落实跟踪督导。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存在问题:一是党建品牌引领不强。在推进“X”党建品牌打造工作中存在按部就班、成效不佳的问题,导致党建品牌打造的工作还停在口头上多,付诸实际行动少,党建引领的特色、亮点不够突出,成效不够明显。二是工作思路创新不足。缺少解放思想的勇气,对党员教育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
5、,方法方式单一,党组织建设缺乏生机和活力。抓党支部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推动力不够,部分工作难以有效实施。三是党建业务融合不够。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深入,针对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培训覆盖面和质效有待提升,有时候做不实融合或“貌合神离”,导致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共进缺认识、少行动、乏效果。原因分析: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宏观指导多,对党支部书记和业务骨干引领较少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不够,虽然各支部对党建品牌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工作落实中,思考少,方法少。二是对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整合支部力量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创
6、新措施不多。三是对党建引领发展的方法、机制、途径研究不够,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体制机制上融入不够深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在政治建设上持续下功夫。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使主题教育工作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校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师生的思想和行动,针对性的做好师生员工谈心谈话。二是在压实责任上持续下功夫。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从严治党等制度,压紧靠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党支部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第
7、一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常态化开展检查督导,将每半年开展党建考核并列入年中工作讲评,每年年底考核并进行述职点评。以顶层设计推动党支部夯实党建工作、党员互帮互学,确保党建工作掷地有声。三是在推动发展上持续下功夫。持续深化“X”党建品牌,努力构建“一支部一特色,一总支一品牌”的载体格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完善党建和业务“同部署、同考核”的双向影响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事业中建功立业。关于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践经验表明
8、,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建引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状,我从2020年10月至今,在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将村作为“麻雀”进行细致解剖,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村“两委”干部、村老党员、群众代表、镇组织委员等进行了深度个案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现场和集体讨论中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滋养,以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成就,乡村精神文明得到繁荣发展,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
9、机遇和条件。(一)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不断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领导体制已经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也正在推进,这些均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得国家有了推动“三农”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的物资基础、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高水准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客观上使得国家有了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从而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了“致富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他们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建设乡村、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
11、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民夜校等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增进了农民对党的了解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此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了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规范和行为引导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诸如“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表彰活动,“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信用户”“文明一条街”“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创建
12、活动,发挥好模范人物和典型做法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封建思想,筑牢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努力营造睦邻友好、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乡风和村风。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形势总体向好,但是也面临不少难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由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土地、资金等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党员的组织
13、性有所弱化,一部分农村党组织的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出现了村里有党组织但没有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而进城党员又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农村进城务工人口的日益增多及农村流动党员的出现,成为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出现了“盲区”。此外,部分乡村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官僚主义浓厚,在乡村建设中只顾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没有在村民中真正地落实,也不听取村民意见,没能切身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愿望,不让村民在乡村建设中建言献策,与村民拧不成一股劲,在村民中的领导地位虚化弱化。有部分村党组织工作趋于形式化,做表面功夫,唯上不唯实,在推进富民强村上缺乏实招实效
14、。凡此种种,都是村党组织地位作用弱化的体现。(二)农村群众工作复杂多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基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农村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通常表现为:一是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部分农民产生“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思想。二是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广大基层农村的群众从以前单纯的农民、工人和干部,演变成了农民、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私营业主等有重叠同时又有明显特征的群众主体。近几年还出现了农场主、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的农村经济主体,不同主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导致农村内部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三是群体和信息流动加速。过去,农村群众比较固定在农村地区,相对而言容易管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农村群众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农村地区开始告别信息闭塞的历史。新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农村地区信息互动和知识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使农村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变大,但是也容易将一些负面影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