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总称,也称诊法。四诊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又是临床诊查疾病的基本技能。现仅就临床需要,谈谈有关要求。(一)四诊既须综合互参,又要掌握重点:四诊是了解所有他觉和自觉症状,掌握体征的手段,在临床上必须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从多方面掌握疾病的全部情况,肯定问题,排除疑似之处,防止产生片面性。由于各个病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有时在全面诊查的基础上,可以凭借一种或两种诊法,掌握疾病的重点和主要矛盾。例如水肿、黄疸可以望而知之,进一步,望其肿势偏于下肢者,多属阴水,湿邪偏重;肿势面部为剧,多属阳水,风邪为主。黄疸色如橘色者为阳黄,湿热偏重;
2、色如烟薰者为阴黄,寒湿偏重。又如胃痛、泄泻,主要是由患者的叙述获得的症状,同时也是围绕这一主症,逐步深入探问,加深认识的主要根据。在脉象方面,例如典型的弦滑、结代之脉可以获得风痰和心悸(气血不足)的初步印象,腹部的切诊也可肯定鼓胀、积的诊断。(二)四诊认症是辨证的基础:四诊是认症的手段,症状仅是疾病的现象,只有认清其本质,上升到理性的阶段,才能为辨证服务。因为有时症状表现虽多,但主要病机可以相同;有时一个症状,又可能由于许多不同的机转所产生。所以不辨清症状的本质,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据如上要求,说明在临床中必须以辨证的思想指导来运用四诊,把四诊检查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明确病位,分清属性,了
3、解症状之间在病理本质上的共同性,或从某个症状所表现的病机,推断其他的可能性,扩大认症的范围,使得辨证更为全面可靠。例如临床有恶寒、发热、头痛、咳嗽、脉浮、苔白等多种症状的一个患者,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都属外感风寒的肺卫表证。又如同一胃痛,游窜不定的属气,固定不移的属血,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得温则减为寒,烦热灼痛为热,其机转又是多方面的。(三)望诊的应用: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重点有五色诊、舌诊两个方面:五色诊-是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他部位也可类推。因为十二经脉气血皆上注于面,因此观察面部气色的荣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推断病机,分辨善恶。具体运用,如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脏
4、腑在面目的分属部位,结合五色的不同,以测知某一脏腑的病变,及其相互之间的生克顺逆;可以用五色结合五脏,根据面部的色泽,联系某一脏腑的病变,分辨其善恶。不论五色如何,其共同的规律是:善者明亮含蓄泽一表-浮泽恶者晦暗暴露枯槁-里-沉浊与此同时,又当联系八纲进行分辨,才能进一步掌握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例如:白-虚气虚-B光白血虚-淡白赤,分实和虚实-面目红赤虚-两颔潮红青分寒热寒-黑青热-青赤黄分实虚实:明亮-湿热(阳)晦滞-寒湿(阴)虚-萎黄黑分虚实虚:青黑暗淡一阳虚焦黑瘦削-阴虚实:黑而带黄或者青黑相兼-阴寒舌诊一由于五脏之脉俱络于舌,所以通过舌诊,同样可以测知病变所属脏腑。舌诊应分舌苔
5、、舌质、形态及其润燥几个方面。审舌质以观正气之阴阳虚实,审舌苔以察邪气之寒热浅深,但临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外感内伤两类不同病种,分别掌握其重点。外感急性热病-重在观察病情的消长进退。内伤慢性杂病-重在了解证候特征以及病机的重点。2、同一舌苔,在邪正虚实寒热方面,有轻重深浅的差别。例如舌苔白腻病属寒湿,但是白腻的程度悬殊甚大,必须依此考虑湿邪的轻重。同一黄腻舌苔,病属湿热,如深黄厚腻者为湿热深蕴,中部聚积成腐者又有夹滞之候,若干燥少津者,已有伤阴之机。3、判别病机属性真假:同一黑苔,如黑而润滑者,为阴寒内盛有水极似火之势,若黑而燥裂有刺者,又为热极之症。他如舌苔因食物染色而改变者,尤须加
6、意了解,慎防由此误诊,导致辨证失当。4、注意病机的错综互呈:如舌苔黄白相兼或底白罩黄者,多为寒热相兼,或温邪由表初传入里,表里同病之候。舌苔光淡少津者,多为正虚气阴两伤之象。(四)闻诊的应用: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审查病人声音气味而加以辨证的一种诊查方法。例如哮喘病人的痰鸣气喘音,以及咳嗽患者,均可通过听诊获得诊断印象,并鉴别其虚实属性。如喘而痰涌声高为实,喘而痰声如鼾、气怯为虚;咳嗽气急有力为实,咳嗽气怯声低为虚。他如肺痈患者的腥臭脓痰、牙疳患者的腐臭气味,又可通过鼻嗅,得出诊断印象,尤其是某些危重病症,如尿毒症的口中尿臭,肝昏迷的肝臭,更有特殊意义。但是在某些情况,又须与望、问二诊结合进行
7、了解,例如大小便、妇女的带下等。(五)问诊的应用:问诊是四诊当中最须下功夫的一环,只有不厌其烦,全面深入的询问,才可掌握所有症状及其特点。张景岳曾有十问的指示,从临床实际需要来说,还应注意如下要求:1.注重内外环境的关系:在搜集患者现有症状的基础上,必须了解自然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嗜好、体质类型、形志苦乐等等与疾病的关系,及有关病史,找寻其致病因素。2、有目的的重点探问:围绕患者诉述的主要症状,根据辨证需要,深入追究特点,联系有关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治疗经过,这样才能有利于正确的辨证。此外尚须根据不同对象,如妇女、小儿等,作有关方面的了解。(六)切诊的应用:切诊分脉诊、触诊二部分。脉诊在中医学
8、诊查中具有重要的特色。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的程度。脉诊的使用,有其一定的常规。首先应当了解如何调息,如何下指,以及掌握三部、七诊、九候、五十动的基本要求,三部脏腑取诊法,脉与时令、个体、饮食、生活、情志的关系,正常平脉的形态等,然后才能认识辨别有病之脉。脉象的分类,一般说来有二十八脉和十怪脉,为了便于临床掌握,前人也做过不少比类、对举、归类工作,选择主要的若干脉象,作为纲脉,其中如滑伯仁的浮沉迟数滑涩六纲,也有再加虚实或短长而称八纲的。各家所说,虽有出入,但是都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初步从事临床工作者的逐步深入掌握。脉诊结合临床体会,尚须注意下列几点:1.兼脉临床所见,脉象单见者少,
9、兼见者多,凡属兼见之脉,必须区别主次,综合分析。2、脉症合参根据内经所说“色脉合参的道理,把脉象与其他症状联系考虑,互相对比,肯定问题,解决疑点,决定顺逆。既要凭脉辨证,也可舍症从脉,舍脉从症,分别真伪,认清本质。3、掌握病机演变脉诊不但要求凭脉辨证,认清现在症状的病理变化,还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例如无病之人,脉见结代者,为脉病人不病,真藏之气已伤,将有暴病之变;阴证脉见沉细的病人,忽然暴出虚大,为阳越于外,有脱变的危机;阳证脉来洪数的病人,忽然脉转沉细,有阳病入阴的转变;眩晕患者脉见弦劲搏指者,势将内风上旋,有暴中的可能。至于触诊,虽然包括胸腹、四肢、皮肤等部位,但在临床上以腹诊的意义最为重要。总之,四诊是中医通过医生的感官,直觉地掌握病情,并以基本理论作指导,分析判断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但中医从来不排除洋为中用“,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一些器械设备,加强诊查手段,提高四诊水平,深化认识,既要把握疾病的普遍规律以及脏腑之间的整体关系,还要进一步认识各个不同病种的特殊表现,为辨证结合辨病提供诊断依据。可以这么认为:现代医学的仪器实验室检查手段可以作为传统中医四诊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