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务六村群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务六村群团.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那务六村群团社会团体六村计生协会在化州市计生局、化州市计生协会和那务镇计生办、那务镇计生协会的指导下,协助政府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确保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六村育龄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政府动员六村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组织。六村青年协会成立于2014年1月,外出乡贤李善海为创会会长,林名超、林甫任副会长,以竭诚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宗旨,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引导青年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六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六村团支部成立于1961年,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最基
2、层一级组织,反映青年的要求,维护青年的正当权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为青年提供具体有效的服务,带领六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用,为推进六村经济民生发展贡献力量。武装力量团练咸丰初年,为镇压日益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官府大力倡办团练,州北各都大多建立团练局,协助官军镇压义军,属于半脱产的地主武装。进二都团练局编有15连,每连150人,共有2000多人。六村有部分村民曾作为练勇,平时留在家耕作,没有经常性的“齐团”训练,遇有战事就参与官军行动。平山坡村开基祖林永桢曾被推举为进二都团练局练总,并抽取族产祖尝用作团练粮饷,其次子林可达在同治元年(1862)正月的壶铜保卫战中
3、丧生,年仅二十八岁。同治三年(1864年)后,义军相继失败,战事停息,局势趋于稳定,团练组织解散,练勇返乡专注农事。保兵解放前,六村曾实行保甲制,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由此强化管理,保办公处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农民当保兵,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负责推行统治,维护村庄治安稳定。民兵1958年9月,全县推行人民公社化,上望管理区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军事编制,在管理区、各自然村和生产队相应设立营、连、排等民兵组织,由青壮年农民组成,不脱离生产,负责保卫村庄,维护乡村秩序安宁,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带头完成各项政治任务。文革期间,各级民兵组织在维护村庄治安、保卫集体财产等各方面,发挥了积
4、极作用。1981年3月,全县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制度,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分别编入一类预备役、二类预备役。90年代后,农民纷纷外出谋发展,村内各级民兵组织名存实亡。护村队2014年1月,六村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产生后,组建了护村队,作为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开展村庄范围内的治安巡逻,加强治安防控,调解村民纠纷,查禁村内丑恶现象,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全村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稳定全村治安秩序。群众性体育活动2014年1月,六村村委会举办首届村运会,高田村李善海赞助活动经费。2015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二届村运会,南地坡村外嫁姑子林翠虹赠送球服。2016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三
5、届村运会。注:2016年8月,广东省体育局向六村捐赠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引领全民健身。六村城堡原六村城堡位于六村天官庙前方右侧、村民林业住宅背面,附近有339乡道通往坪镇。城堡建于清末,为抵御匪寇入侵、维护集体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乡民用河沙、黄泥、石灰搅拌筑成,工程浩大,历时整年。城堡修筑之时,周边的大石鼓、木坑铜等村民亦捐钱赞助。城堡占地亩多,城墙高约7米,今遗有城脚,长宽可测量,坐北朝南,望六马岭。城堡四角加建了炮楼,每个炮楼之间有坚固的城墙相连接,炮楼靠边处有大小不一的炮眼、枪眼。城堡内隔有房间,结有灶台,挖有粪坑,建有猪圈牛栏。城门厚实,易守难攻。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布局,宏伟壮观,固
6、若金汤,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功能。民国前叶,地方战乱频繁,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命财产缺乏保障。稍有风吹草动,一传十,十传百,每家每户迅速带上财物躲进城堡,等到土匪撤退后才返家。乡绅从各村场征集壮丁,组织队伍,参与守城、巡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地方匪患渐平,六村城堡失去其防御作用。1958年,六村按照上级指示大炼钢铁。当时社员在城堡的东南、西南两边建高炉,献筹废钢废铜废铁,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日夜奋战,风雨兼程,重抓钢铁生产。引陵建成后,城墙相继被拆除,扛去加固河堤,到六十年代初,城堡彻底被拆毁,沦为废墟,杂草丛生。六村城堡产权归六村自然村和平山坡村,属集体用地。六村自然村拥有城堡的大部分产权,平山坡村拥有城堡小部分产权,依据当年两村村民所占据的区域进行划分。虽然城堡被拆后,六村第四生产队社员林国华、林名达在此犁地种竹,并延至如今,但权属是清晰的。城堡当时的存在,对于保护附近村民安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六村人民的生命守护神,影响力甚广。半边天六村妇女历来相夫教子、勤劳为家,在工作上也展现了女性强势的一面,巾帼不让须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妇女还担任生产队长,带头搞生产;有些还入党入团,当了大队干部。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家庭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则留在家看守,养老育儿,任劳任怨。因此,六村妇女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六村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