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与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押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现、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
2、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2)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既
3、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6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7 .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8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要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结合的观点,反对脱离
4、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9 .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一尊重、一发挥、两结合、两反对)(二)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联系5+发展5+矛盾价综合1,共17条原理)(第3课)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
5、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强调整体作用】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2)【强调部分作用】部分服从和服务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
6、展。5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1 .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敢于创新,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 .发展的状态(形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强调状态】事物的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是量变和
7、质变的统一。(2)【强调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强调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4)【强调反复】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AN-i4刖进。4 .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5 .发展的环节【辩
8、证否认】三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要勇于创新。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矛盾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或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用全面的观
9、点看问题)3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强调二者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
10、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强调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强调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强调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
11、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事物的性质。看问题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支流)。【综合探究】睢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共5条原理)(第4课)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
1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史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 .实践的特征I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13、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第5、6课)(一)社会历史观(共9条原理)(第5课)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
14、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
15、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是,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4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5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决定中实现的。6 .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7 .社会历史的本质:社
16、会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形成全部社会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的发展。8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9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意义(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保证,也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