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0633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一、序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就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革金融脱媒,这场变革最早出现在经济金融发达的美国,并成为完整经历金融脱媒的成功典型。美国金融脱媒现象比较明显的出现在Q条例颁布后,美国国内长期的高通货膨胀率使得市场利率开始明显上升,并超过Q条例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规定的利率上限,为了资产的保值和追求更高回报率,大量储蓄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进入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R益枯竭;同时为了摆脱分业管制和Q条例等的限制,市场主体创新火热,货币市场基金等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发展迅速,企业找到了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一一脱离传统银行中介的直接

2、融资,于是金融脱媒现象应运而生。金融脱媒的出现给商业银行造成了经营困境,但也带来了更高层次发展的机遇,美国商业银行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勇敢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成功的经受了“金融脱媒的考验,逐渐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全能型商业银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己经显现,并有加深之趋势。因此,及早深入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将具有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在整个经济、金融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

3、喻,它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遭受金融脱媒,所反映出来的状况却不尽相同。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开始面临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两年来连续5次加息,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经济形势和趋紧的信贷政策加剧了金融脱媒趋势。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定位、确定脱媒的发展程度、衡量脱媒的利弊、制定长远合理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站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立场来分析“金融脱媒现象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二、金融脱媒基础理论概述(一)金融脱媒的概念金鬲的兑媒也称资金的体外循环,是指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壮大,资金绕开传

4、统的银行的体系,通过一些新的手段和机构绕开商业银行,从而直接输送到资金需求单位。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金融的去中介化现象逐步扩大。从贷款市场看,资金的需求方在绕开高成本的银行去获得自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就可以获得资金,而无需再向银行借款。从借款市场看,资金绕开低利率的银行系统,直接流向高利率的基金、股票等领域。(二)金融脱媒起源和现状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美国,大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很多企业转向依靠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融资,此后很多企业纷纷效仿,金融去中介化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商业票据的发行取代了部分银行对公司的短期信贷,与此同时,居民也倾向于比储蓄收益更大的股票和

5、基金,商业银行的原有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利差收入大大减少,传统的银行业务已不足以让银行维持现状,很多银行转而采取相应的丽寸措施,以变革求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相关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银行货币存款达到36.6万亿,股票市场的市值为3.4万亿,银行贷款比例仍然高居79.2%o故而,随着直接融资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金融也的现在是脱媒趋势已经形成,但是还未完全“脱媒,传统商业银行的势力仍然很大。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一)金融脱媒改善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改变了过去企业高度

6、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偏高和银行风险过于集中,一方面也是由过去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差、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形成的高负债率造成的。现在,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增加股本的比例,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负债比率,并可以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来补充短期流动资金,有效的分散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改善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风险积聚、资本充足率低和经营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和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从2003年底的中国

7、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到2009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有商业银行用了6年时间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通过股份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初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我国银行业向富有竞争力的全能型银行发展奠定基础。(二)金融脱媒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机遇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被替代,然而金融脱媒也为新的业务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然而会有一部分资金以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等的形式回流至银行。其次,企业也会随着可投资品种和自有资金的增加,市场主体和风险意识的提高,更加注重现金

8、和资产管理,这无疑为商业银行开拓相关中间业务提供了机会。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风险收益偏好,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将以存贷差为主的利息收入模式转化为以手续费等中间业务为主的m环IJ息收入模式。除了代理理财,支付清算等低端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应该向领域更广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信用担保、信息咨询、融资融券企业兼并收购、基金证券保险的代销和托管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拓展,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全能型银行建设步伐。(三)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从资产业务来看,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的贷

9、款增长速度下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便利,大中型优质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筹集资金,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板、货币市场基金、短期融资券等获得资金支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大大降低。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z83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同比多259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0.6%,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其次,从负债业务来看,金融脱媒导致大量储蓄存款流出银行金融机构。随着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品种不断增多,并且越来越个性化,能够满足市场主体不同的消费需求,有趋利性倾向的市场主体投资热情高涨,从而对商业

10、银行的存款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再次,从盈利能力来看,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收入呈现减少趋势,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金融脱媒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一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为了稳定现有客户,挖掘新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优惠措施和新的营销策略,导致营销成本上升,从而缩减利润空间;另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的垄断地位受到削弱,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小、资金成本高、贷款定价能力低、利润来源相对更加依赖存贷利差,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更加处于劣势地位。贷款方面,信贷从紧的情况下,不仅大型企业开始转向债券和股票市场,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也很无奈的脱媒。从今年

11、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银行利润增长最快的业务模块是中间业务,其中大部分是债券承销商和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销售收入。止匕外,由于紧缩,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被迫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这也导致了社会资金的注入,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四)金融脱媒分流了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有了更好的融资渠道直接融资,融资成本较低而且融资效率比较高,于是商业银行原有的优质客户业绩优良且资金调配能力较强的大型上市公司会直接通过股票、债券或者成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筹集资金,不再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传统的融资方式。随着短期融资券以及创业板市场的推出,给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

12、融资渠道,部分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商业银行丧失了这一部分优质客户。金融脱媒不仅造成商业银行流失大量优质客户,分流了企业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还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遭遇重大变化不得不增加信用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压力。(五)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无处不在,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短期化而企业贷款长期化,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期限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依靠短期资金

13、支持长期贷款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201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幅波动,每逢季末存款都会大幅增加,然后到下一个月存款又会再度流出银行,使得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加大了流动性管理难度。随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形成的分流压力,未来风险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贷款定价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市场波动加大,利率、汇率等Ilj场风险会导敛丽业银行投融资成木发生变动,因此在金融脱媒景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注重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而缺乏经验,而利差收入又一

14、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会导致我国银行利差收入进一步缩小,影响其盈利能力。四、金融脱媒出现的原因分析(一)制度创新和变迁随着中国间接融资的不断壮大,金融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同时,由于信托、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因此,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安排,进行金融业的顶层设计,重构金融市场的格局。(二)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国外大量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市场,分散了中国居民原来的存款流量,不仅如此,这些金融机构以期高标准的服务质量,逐渐稀释了原来属于商业银行的融资安排方

15、面的业务。(三)中国的股票市场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随着一些原来困扰股市发展的因素逐渐被剔除,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向深层推进,中国股市相关的法律法律大量出台,这些都是股市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的股市发展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发展机遇期,股市的投机行为逐渐减少,其融资更能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金融脱媒的深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现有银行体系依靠利差获利的能力逐步降!氐,随着理财观念和理财工具的推广,居民的自己比如涌向投资回报率高的其它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原有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要转变。五、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一)抓住机遇,增长方式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方式大企业优质客户的流失迫

16、使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将服务重点对象转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分类进行深入细致的行业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体系。大企业一向是各大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但是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逐渐摆脱银行这一中介转向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面对大量优质客户的流逝,银行在忍受割肉和被抛弃的疼痛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创新,希望能继续为这些曾经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凡事都有两面性,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商机,同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努力学习并为大企业提供与资本市场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不但又留住了大企业客户,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大量的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面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被直接融资市场所分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指明中间业务指不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