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0222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探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体系建构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1、基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从生活世界中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一脉相承。2、基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认识我国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这门课程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

2、突破,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鼓励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直接体验,直接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3 .基于对小学生终身有益发展的远虑受中国传统文化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也存在着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过于强调对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掌握的问题,而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从小学到高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就是基于此种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创新素质,它

3、有利于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智慧火花,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增强信心,不断进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是一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课程。4 .基于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的担忧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增设,恰似一泓喷涌不止的清泉,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缕曙光。然而,课改实行已有12年的历程了,可静观我们一线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的开展,却浮现出一些偏离目标的严重现象:(1)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轻视活动过程的指导;(2)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3)注重活动流程的实施,忽略有效评价的推

4、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培养每个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偏离课程目标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持续不断地开展探究活动的热情,导致了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成为为一纸空文,更是改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初衷。(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L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可以推动人们求知欲的内在力量。在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制定活动方案,切

5、实有效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推动、引领学生茁壮地成长,使学生在逐步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得兴致盎然,津津有味。2、改善师生日益紧张的关系传统教育中,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教师始终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师尊生卑”的不平等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它极力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协助者的身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接触,交流,师生的关系日异融洽,师生之间建起了一种相互信任

6、、尊重和彼此接纳、理解的良好关系。3 .培养学生终身有益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应对时代发展对国民素质挑战的基本策略,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一门课程。这些能力的习得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及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给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活动指导中,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对讨论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由此,积累了宝贵的指导经验。学生的成长有

7、赖于教师的引领,教师的发展又促进学生的成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5 .优化学校发展提升的进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承载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责任。该课程的开设摆脱了传统课程静态封闭的教学观念,树立了动态、开放的课程理念。当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奏响之初,许多学校第一时间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积极探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有效策略。他们审时度势、寻找突破,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创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之路。不仅学生学习研究成果斐然,而且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成长速度更是喜人,也为学校、社

8、会造就出了一批批具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才。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初,杜维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整合运动的开展,到20世纪70年代综合课程的重大发展,再到80年代末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融合,西方政府不断加强课程体系,使综合学科课程得到了发展。美、法等国家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已经拥有了完整的适合本国教学特点的课程模式。2002年,日本提出T“横断综合性学习时间”的理念,试图通过统和生活和学问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统和学习能力。日本主张选择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察、实验、体验学习、调查、信息收集和自愿者活动等达成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国外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

9、的关注,并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实践经验。基本培养模式包括“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模式”、“见习一实习模式”、国外研究专家认为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产业合作模式、“社会服务模式”以及“生活磨砺模式”等,他们认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真实成长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通过网络,借助各种搜索引擎和中文期刊网查询的文献资料表明,各国立足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文献资料较少,立足小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有效评价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二)国内研究现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了国内教育者的较大重视。我国试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改革原有封闭

10、的课程教学结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内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多数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课程实施、课型的研究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郭元祥教授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其分解一文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能力目标进行了分级划分。上海市七宝中学的翁文艳、王秀奎探索了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培养,他们表明实践活动和教师指导对有效发展学生的领导能力同等重要。要求尽可能将领导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设计系列主题,形成实践活动与理论反思相互交通的课程模式,混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效果

11、的综合评估。方凌雁研究了表现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操作建议。她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引入并遵循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与操作举措,并就表现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操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教师如何运用该表现性评价提出了建议。(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是与各国教育实践及课程与教学现状联系在一起的。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理论、设计与实施、问题及策略、实验与案例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对本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发现国内

12、的研究大体呈现了这样的发展思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价值一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综上所述,国内着眼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较少,立足能力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体系的建构的研究在国内比较领先,且意义重大。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能力发展依托一定的活动才能达成,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参与活动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更需要借助科学、多样的评价来推动。为此,笔者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确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分层目标通过访谈、交流,问卷调查,查阅

13、文献,学习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详细了解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所储备的知识和能力状况,确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循序渐进地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分层目标。(二)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分层次的能力目标达成,需要借助科学、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本课题,通过学习各种指导纲要,借阅专家研究的丰硕成果、结合本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了解学生实际储备的活动能力,试图构建出科学、多元、有效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体系。1、确立评价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原则的确立应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发展学生研究能力为标准。2、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

14、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课题中确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分层目标。3、拓展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拓展多类型的评价主体。4、探寻评价策略多样化的评价策略将成为该评价体系中熠熠生辉的亮点。课题组成员将努力探寻适合本班的各种科学有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技巧、评价途径、评价的手段等,从而达到“已评促能”的目的。(三)汇编典型的评价策略集选择和整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在全校进行推广和学习。同时进行多渠道的分享,使执教者形成合力,可提升本校、本县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实效性。四、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

15、法:采用问卷、谈话、个案研究等科学方法有计划、周密和系统地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并收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 .行动研究法:研究者和行动过程中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和评价方法的资料,对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评价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4 .个案分析法:围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把实际教育中真实的案例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5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可推广

16、的经验。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一)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的主要保障条件:本校为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小学,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科研氛围相当浓厚。1、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情况:从教15年,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2004年开始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指导经验。笔者指导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果在评比中先后获得了不菲的成绩。2010年,珍爱眼睛,从我做起科技实践活动成果荣获绍兴市二等奖;2011年,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实践探索案例在第十届绍兴市青少年科技节科技辅导员论文征文比赛荣获一等奖,在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中荣获活动方案组三等奖;2013年,全民动员,共灭蜂螂实践活动在第二十八届绍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4年,送迷途的垃圾回家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