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过程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化过程理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老化过程理论早期的老年学着重研究衰老现象,大部分早期理论都局限于生理衰老。20世纪以来,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3个方面解释衰老现象:生物学理论研究年龄增长与重要生命器官功能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社会学理论涉及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心理学理论探讨老人心理变化和老人适应环境变化需要的行为能力。(一)生物学理论老年学家LeonardHayflick(1988)首次提出老年生物学理论,他通过研究衰老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期生理变化,发现这些变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期变化是进行性的;老年期变化与机体本身有关,而与外界环境无关;老年期变化导致功能衰退;老年期变化对老年人普遍适用。常见的老化过程理论
2、包括:1 .基因理论基因理论(GenetiCTheOrieS)强调基因导致老年期细胞和器官变化。Hayfli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物程序理论(PrOgramTheOryofAging),认为人的寿命是由基因程序决定的,即每种生物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期限,并以分化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平均复制次数越多的物种,即预期寿命也越长。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平均复制50次,此后停止复制,并开始发生细胞突变(HayfIick,1974)o从胎儿组织中提取的细胞可自身复制100次,而从70岁老人中提取的组织细胞在复制2030次后就达到了极限,细胞不但不再复制,而且开始突变。所以,衰老正是躯体细胞突变或
3、DNA修复机制改变的结果。继Hayflick之后,Lints(1978)研究发现,父母于60岁前死亡的人群与父母于80岁后死亡的人群相比,前者的预期寿命比后者少20年;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比较,发现前者之间的预期寿命和死亡原因比后者之间更相似。这些对家庭成员预期寿命相似性的研究,支持了基因理论的观点。2 .耗损理论耗损理论(WearandTearTheory)认为衰老是人体组织细胞长期耗损而修复功能不断下降的最终结果。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AugustWeismann发现虽然遗传细胞(精子和卵子)可以“永远”地复制,但其他躯体细胞只能复制有限次数,所以躯体终将死亡。正常人体器官内存在自身修复的能
4、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修复能力日渐下降,人体组织无法完全复原,导致细胞或细胞分子结构的损坏或耗损,细胞分化,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死亡就难以避免(HayfIiCk,1998)。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损伤等各种内外应激源更进一步增加人体耗损程序。显微镜下发现骨骼组织、心肌和神经细胞的磨损条纹标志也证实了这一理论。3 .自由基理论Harman于1956年提出自由基理论(FreeRadicalTheory),认为自由基是细胞氧代谢的副产品。自由基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反应性,可从其他细胞中夺取氧离子,导致其他细胞结构异常。正常代谢、射线反应、与其他自由基的链反应以及某些
5、环境污染(如臭氧、农药、空气污染物等)均可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及其耦合物具有超电子负荷,因而极易攻击其他分子或DNA,导致机体遗传顺序混乱以及细胞核、细胞质中的代谢废物积聚。正常情况下,机体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降低氧化率和抑制自由基功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抗氧化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自由基在机体内日益积聚,大量破坏细胞膜,最终损坏机体功能。例如,导致老年斑的脂褐质就是与自由基有关的氧化副产品(Brody,1987)。4 .免疫理论免疫理论(ImmUnityTheOrieS)研究老年与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免疫功能逐步下降,这一现象称为老年性免疫衰退。老年人免疫衰
6、退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各种侵袭(如癌症、感染等)的抵抗力下降,因此老年人癌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比常人增高。免疫衰退的另一表现就是老年人的自身免疫反应增加。老年人体内细胞突变概率增加,这种突变细胞是一种异性蛋白,在体内出现时,激发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造成一连串细胞的损害。具体表现为许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对食物和异物(如花粉)并不过敏,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变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开始增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发生率增高等。有研究发现,长寿老人(8692岁)往往具有较好的免疫功能,因此组合免疫状态指标可能预测老年人的生存率(Ferguson,Wikby,M
7、aXSon等,1995)。这一发现支持了免疫功能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5 .交联理论交联理论(CrOSSLinkageTheOry)认为正常的分子结构是分隔的,当它们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交联物。交联物可能破坏DNA分子链。机体的正常防御机制通常可以修复这种损坏。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修复功能逐渐下降,而交联活动却仍在继续,使交联化合物在机体内日益积聚,导致细胞突变,代谢废物无法排除、铁质无法运送、胶原蛋白丧失弹性,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衰竭,机体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坏。这一理论解释了老年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二)心理社会学理论老年心理学理论研究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角色发展、行为
8、控制和自我调节适应能力;老年社会学理论重点探讨老年人和社会如何互相适应的问题。1 .个性发展理论个性发展理论(PerSonaIityDeVelOPmentTheOry)认为个性决定一个人能否达到成功的老年。老年人在老年期仍然有心理变化和发展。NeUgarten(1968)等人的早期理论将老年人的个性分为4种基本类型。协调类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或有选择性的活动,主动脱离老年带来的桎梏。他们往往坦然接受老年带来的客观改变,没有对衰老的过度恐惧,具有良好功能,仍然拥有完整的认知和心理技能以及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坚持类型:尽量回避老年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客观现实,努力维持中年阶段的个性习惯,或将自己与现实世
9、界隔绝。他们往往努力奋斗、雄心勃勃、追求成就等,以掩盖老年给他们带来的焦虑感。被动依赖类型:指个体的需要具有高度依赖性,或称为“摇椅依赖型”。他们需要别人来满足他们的物质或情感(如关心和舒适)的需要,才能维持原状。非协调类型:这是老年人中适应性最差的一种类型,个性受到破坏,心理功能大量受损。有些学者批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客观数据,对老年人存有偏见,对老年人有负面影响,并忽视心理发展是一种老年人学习行为等。尽管个性发展理论只是简单地将人的心理行为分为四大类,忽略了其可变性和复杂性,但它有助于护士分析老年人的个性类型,制定适应个性类型的干预措施,帮助老年人尽量向协调类型发
10、展。2 .老年适应理论老年适应理论(AgeReIatedAdaPtation)研究个体如何适应老年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变化,不断寻求更多理解和更高水平的适应,以达到心态平衡。老年期的心理行为改变表现在感觉、情感、知觉、学习、记忆、智力、激励、动机、个性、态度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适应理论研究老年人对各种挫败的心理反应和连续心理发展等问题。老年期面临的挫败可表现在生理(如多种慢性疾病)、社会(如退休、歧视)和心理(心态不平衡、丧亲失友)等多种方面。Havighurst(1972)提出晚年的任务是:适应机体衰老;适应退休;适应配偶或好友的死亡;参与老年人群活动;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并合理安排
11、现实生活。NeWman提出老年人的任务是:应对体力改变;积极投人新的社会角色和活动,如退休、寡居以及当祖父(母)等;接受独立生活;以及认识死亡等。3 .空闲理论空闲理论(DiSengagementTheOry)由Cumming和Henry于1961年提出,认为老年人群应自动退出某些社会角色(如退休),为年轻一代留出余地,以达到社会平衡。社会平衡是通过社会和老年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一过程由社会需要决定,而不由个体需要决定。这一理论引起了许多争论。反对者认为,这一理论忽视人类本性,忽视人类对老年和社会的特定反应,而事实上有些老年人很乐意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社会活动。4 .活动理论活动理论(Aeti
12、VityTheory)认为成功的老年应保持活力。HaVighUrSt和AlbreCht于1953年首次明确指出社会角色参与在老年人主动调节中。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通过各种角色相关活动而不断得到证实和强化,如果因为老年而导致社会角色的缺失,就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LemOn等人进一步发现日常社交活动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发现社交质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为目前老年活动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础。老人在活动中心继续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或进行康复期训练,不断改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此外,还有生命过程发展理论、连续性理论、亚文化理论等,这些老年心理社会学理论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护士理解和合理解释老年人的各种心理行为和心理健康需要,将老年人功能与社会以及各种环境因素联系起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