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78582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科病因病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耳科病因病理一般来说,急性耳病多属实证热证,常与肝胆有热,或邪毒侵袭有关;慢性耳病多属虚证寒证,常与肾、脾亏虚,或邪毒滞留有关。一.邪毒侵袭耳病因于邪毒侵袭者,以风、热、湿邪为多。1 .风寒侵耳:风寒邪毒外袭,肺气不宣,肃降不行,或邪毒侵犯少阴经脉,循经上乘,犯于耳窍,可产生耳内闭塞闷胀感,耳鸣,听力减退,多见于耳胀初起。素问热论篇说:“伤寒三日,少阳受邪,胸胁痛而耳聋。”景岳全书说:“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严寒季节,耳部受寒,血脉凝滞,可致耳郭麻木、肿痛、紫弟、甚或紫黑溃烂。2 .风热犯耳:风热外袭,或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肺气失宣,邪壅于耳,或循少阳经脉犯耳,可引起耳窍肿痛、胀

2、闭、溢脓、耳鸣、耳聋等症。多见于耳胀、脓耳、耳拜、耳疮等病证。如保婴摄要说:“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肝胆主外证,风热有余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3 .风热湿邪犯耳:风热湿邪直袭耳窍,或素有肝胆湿热内蕴,复感外邪引动,循经上蒸耳窍致病,产生耳湿肿痒疼痛、糜烂流水等症。多见于旋耳疮、耳疮,或慢性脓耳急性发作等病证。诸病源候论说:“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气血,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谓之聘耳。”4 .风邪入络:风邪外袭,入侵耳部脉络,致经气痞塞,气血阻滞,产生口眼嘀斜等症。如诸病源候论卷1说:“风口唱)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

3、正而目不能平视”养生方云:“夜卧,当耳勿得有孔,风入耳中,喜令口喟”多见于贝尔面瘫。二、火热上犯以肝胆湿热或火热上攻,热毒壅盛、肝阳上亢者多见。1 .肝火熏耳、肝胆湿热熏耳:肝胆湿热或火热上攻,是实证耳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一为风热邪毒侵袭,内传肝胆,以致肝胆火热炽盛,循经上犯于耳,可产生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等症。如类证治载卷六说:“有肝胆火盛,常闻蝉鸣者O若火热蒸灼耳窍,气血壅滞,则产生红肿、疼痛;若邪热灼腐肌膜,则耳流稠脓色黄。二是肝胆郁热素盛之人,复感湿热之邪,内外湿热交蒸,搏结于耳窍,致耳部湿烂,红肿痛,或蒸腐肌膜,化腐成脓,引起耳内溢脓黄浊。三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清

4、窍,引起眩晕、耳鸣、耳聋等症。医宗己任篇说:“眩晕一病,悉属肝胆两经风火。”2 .热毒熏耳:多因邪热由表入里,火热邪毒炽盛,循经上蒸耳窍,气血蕴结,化腐成脓;甚则蚀膜腐骨,脓毒流窜,入侵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产生一系列严重症状。多见于急性脓耳、脓耳变症、断耳疮等病证。3 .肝阳扰耳:肝火素盛,或因暴怒伤肝,怒则气上,升发太过,上扰清窍,可致耳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三、脏腑虚损耳病因脏腑虚损者,以肾元亏损、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肺气亏虚为多,可致阴虚耳窍失濡,阳虚耳窍失煦,气虚或血虚耳窍失养,以及邪毒滞留等。1 .肾元亏损:是虚证耳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5、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宜固藏而不宜泄露。若劳倦所伤,房劳过度,大病失养,或禀赋不足,肾虚精亏,髓少空虚,耳窍失养,或阴虚火炎,可致耳眩晕、耳鸣耳聋等症。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医学准绳六要说:“耳鸣耳聋皆是阴虚火动。”若肾水不足,水不制火,心肾不交,上扰清窍,亦产生耳鸣耳聋、耳眩晕。如辨证录卷3说:“心肾不交皆能使听闻之乱。”肝肾同源。若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积热于耳,浊阴相酿,湿热不尽,灼伤肌膜,化腐成脓,则产生耳脓日久不愈。若肝肾阴虚,虚阳上亢,清窍受扰,则可见耳眩晕、耳鸣耳聋之症。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泛,停聚耳窍,则产生耳

6、眩晕。如景岳全书说:“水泛则痰起于肾。”2 .脾胃虚弱: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素体脾胃虚弱,以致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耳失所养,产生慢性虚证耳病;或正气内虚,余邪留恋,或容易招致外邪侵袭,则急性耳病容易迁延成慢性,或慢性耳病反复急性发作;若脾虚运化失健,痰湿内生,阻遏气机,升降失调,可致眩晕;或湿浊循经上犯,停蓄于耳,可产生中耳积液,耳郭痰包等病证。3 .心脾两虚: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病后失养,或外伤失血,气血两亏,内损心脾,心脾亏损,气血虚弱,清阳不升,上气不足,耳失濡养,可致耳痒、耳聋、耳鸣、耳眩晕等症。如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7、4 .肺气亏虚: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久病气虚,或劳逸失度,耗伤肺气,失于宣发,则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或肺感外邪,失于肃降,水道不调,湿浊停聚于耳,可产生耳胀、耳闭、耳鸣、耳聋等症。证治准绳引王太仆曰:“手太阴肺之脉,其络会于耳中。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是以耳聋也。”四、气血痰浊瘀阻气血痰浊瘀阻致病在耳科主要是血阕耳窍、痰火闭耳、痰浊上干等。1 .血瘀耳窍:由于起居失宜,猝受惊恐,气血瘀滞,或多思少动,劳力所伤,或肝气郁结以致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或外感邪毒,留恋不去,久病入络,脉络阻塞;气为血帅,久病气虚,血行不畅,则致气虚血瘀,窍络闭塞,产生种种病证。多见于耳外伤、耳闭、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病证中。2 .痰火闭耳、痰热上扰:过食醇酒厚味、煎炒炙燃,可致脏腑积热,郁久化火,脾胃受伤,痰浊内生,痰火互结,上壅清窍,产生耳鸣、耳聋等症。医学入门卷4说:“痰火,因膏梁胃热上升,两耳蝉鸣,热郁,甚则气闭渐聋若痰火与邪毒互结于耳窍,则可成耳痔、耳菌等症。若痰热上扰耳窍,亦致耳眩晕。3 .痰浊上干:多因饮食、七情、劳倦伤脾,脾虚健运失司,痰湿内生,阻遏气机,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干清窍,引起耳病,多见于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症。如景岳全书说:“有痰饮留中,治节不行而运者,脾之弱也。”若湿浊停聚于中耳,则为中耳积液;停于内耳,则为耳眩晕;停于外耳,则为耳郭痰包之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