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挑起脱贫攻坚“大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挑起脱贫攻坚“大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挑起脱贫攻坚“大梁”广西产业扶贫工作综述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5年底,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发生率10.5%,有5379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主要工作成效(一)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探索制定扶贫特色产业认定标准,建立全区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创新发展县级“5+2”、
2、贫困村“3+1”特色产业,指导各地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的转变,全区构建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2018年10月,广西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的做法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了97.03%的脱贫户,特色产业覆盖了99.06%的脱贫户,94.41%的脱困人口依靠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一批扶贫产业已成长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特色产业,蚕桑、糖料蔗、柑橘、百香果、火龙果、茉莉花茶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3、。(二)培育了一批联贫带贫的新型主体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示范推进等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帮扶、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稳定增收。截至2020年,54个脱贫县累计发展农业企业286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145家、家庭农场7199家。其中,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15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45家、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44家。全区各类新型主体带动了80%以上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直接带动了40.23万户贫困户取得产业收益。(三)建立了一支到村到户的技术队伍汇聚各级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和力量,全区组建了100个自
4、治区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33个国定贫困县产业扶贫专家服务组、133个产业扶贫培训讲师团,3.27万人(岗)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等队伍,形成了“区域全覆盖、产业全覆盖、户户有指导”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在主要农时季节、重要物候期、生产经营关键时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2016-2020年,全区累计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3.29万期,培训贫困群众160.99万人次,有力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经营水平。(四)创建了一批三产融合的示范园区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示范园区为平台和载体,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形成了“以产带园,以园带村,以村兴园”的
5、发展格局,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截至2020年,54个脱贫县共计创建7489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占全区总数的54.03%o其中,都安县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富川、隆安等4个脱贫县创建了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田东、融安等22个脱贫县获评创建中国及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3个脱困县乡镇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全区各级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带动138万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五)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立足广西生态、富硒、长寿等优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创新打造“广西好嚼”农
6、产品品牌。截至2020年,54个脱贫县获认证绿色食品产品294个、有机食品产品12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5个,分别占全区总数的55.37%85.42%、51.02%o在全区评审认定的285个“广西好呼”农产品品牌中,54个贫困县分别有区域公用品牌27个、企业品牌28个、产品品牌61个,品牌总数占全区品牌目录总数的41%。百色芒果、富川脐橙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钦州大蛇、昭平茶、富川脐橙等5个品牌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全区初步建成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格局,“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联农带农效果日益显现。比如,百色芒果累计
7、带动6.8万户25.23万人脱困,是全国第一个产业扶贫典型范例。二、主要工作措施(一)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一是领导带头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全力打好的“五场硬仗”之首,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抓调研、强指导、促落实,检查指导产业扶贫工作。二是组建专门机构。创新设立自治区、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构建了由20多个部门组成的多层次、多部门合力推进产业扶贫的组织架构。三是协调高效有力。各级产业开发专责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五保障”,建立成员单位工作例会、信息统计、暗访检查、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
8、推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产业扶贫。(二)聚焦制度供给,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自治区党委、政府建立“1+2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实施“八个一批”“十大行动”“二十个专项”,涉及产业扶贫有“三个一批”、“五大行动”和“十个专项。并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产业扶贫进行周密部署和统筹安排。二是部门联动落实。各产业发展主管部门立足职能职责、部门优势和行业特点,制定了40多份关于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主体培育、产销对接、三产融合、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办法。三是市县精准施策。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市县按照“
9、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了560多份科学的、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政策措施。(三)聚焦产业发展,强化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62020年广西共筹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7.84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45.56亿元,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扶贫产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09.44亿元,惠及贫困户269.35万户次。二是增加金融保险支持。创新“户贷企管、户企共营、户企共享、户贷户还”模式,引导贫困户带资入股,以资领养领种,实现户企共赢、利益共享。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
10、额信贷359.37亿元,惠及79.91万户贫困户。落实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缴保费政策,农业保险累计为294.20万户贫困户提供521.01亿元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三是争取世行贷款支持。2018年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4亿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扶贫示范项目,主要用于扶贫产业发展,涉及全区28个贫困县(市、区)1791个贫困村,覆盖约165万贫困人口。(四)聚焦科技服务,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建设农业科研拔尖人才队伍。开展首席科学家(院)进广西等活动,聘请13位院士为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选聘22位国家产业首席科学家在内的114名区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广西现代农业“高端智囊团”,为扶贫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二
11、是建立产业扶贫培训指导队伍。全区组建了自治区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国定贫困县产业扶贫专家服务组、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培训讲师团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等队伍,连年开展产业扶贫春季大培训和秋冬季大培训活动,提升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实用技能。三是建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培育,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截至2020年,54个贫困县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73304人,占全区总数的58.8%;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810人,占全区总数的50.2%o(五)聚焦示范带动,强化主体培育一是引进培育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成长计
12、划,开展“央企名企进广西”“千企扶千村”“千企进千村”“万企帮万村”等活动,举办了400多场次“企业+扶贫”活动。全区5379个贫困村均实现“一村一新型经营主体”或“一村一产业示范基地(园)”的覆盖。二是提高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农民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强评选等工作,规范和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截至2020年,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53家、自治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94家、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67家。三是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支持有技术、有能力、有市场、有平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协议,
13、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链获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六)聚焦产品销售,强化产销对接一是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开发“三品一标”农产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培育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聚力打造“广西好嚼”特色品牌。百色革命老区的芒果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产品畅销全国,成功打造出全国闻名的“百色芒果”品牌。二是展示展销贫困地区农产品。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10余场大型农业展会,组织贫困地区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专业会展,创新举办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广西)农业
14、丝路行专题活动,广泛宣传推介广西优质特色农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全区有58个县66次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累计建成服务站点5429个,物流配送网点3779个,网络零售额221.32亿元,农产品网销单品6833个;累计培训贫困人口11.66万人次,带动就业10.44万人,帮助销售8.51亿元,增收4.27亿元。(七)聚焦典型宣传,强化范例推广一是召开现场会推广。每年组织召开一次以上全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组织学习和推介各地产业扶贫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二是选编案例推广。总结推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园区带动等九大产业扶贫模式,组织编印广西贫
15、困村产业扶贫案例大石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实例等案例汇编,累计推广800多个产业扶贫范例。三是新闻媒体推广。在广西电视台开设八桂农业五彩田园专栏,广西日报开办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专栏,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产业扶贫信息4500多篇。(八)聚焦粤桂协作,强化产业合作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粤桂扶贫协作13条优惠政策等,积极动员和引导广东企业到广西贫困地区投资产业、建立基地、兴办工厂。2016年以来,共引导超过1.3万多家广东企业到广西投资参与扶贫,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2.11万人。二是共建扶贫产业园。建设一批劳动密集型扶贫产业园和扶贫车间,主动承
16、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引导1.32万多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实际投资3218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0.91万人,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61万人;建设深巴、深百等扶贫产业园区90个,引导196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和产业集群入驻,投资355.95亿元。三是加强产销协作。通过搭建购销平台、宣传推介、定向采购、商超直销、基地订销、电商促销等方式,主动对接广东巨大消费市场,并将消费扶贫纳入粤桂两省区层面工作清单重点推动,引导广东社会各界购买贫困县的产品和服务,累计销售广西农畜产品和扶贫产品金额644.0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5.9万人。三、经验启示(一)组织领导是前提广西在建立“区负总责、市抓协调、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配合”扶贫机制和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基础上,自治区、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创新设立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20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实现了由一个部门单干向多个部门共推转变,形成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