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工作法:“枫桥经验”典型事迹汇编(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式工作法:“枫桥经验”典型事迹汇编(12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枫桥式工作法:枫桥经验典型事迹汇编(12篇)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现对其中58家单位的典型事迹予以摘登。(本文实际刊登12篇)目录:L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法一一北京市东城区委政法委2. 黑土地纠纷“三个靠前、就地化解”工作法一一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3. “近邻互助”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一一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石道河镇4. “中心协调、部门联动”解纷工作法一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5. “排、调、管”化解旅游纠纷工作法一
2、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6. 旅游园区“移动调解”工作法一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7. “三所联动”化解疑难纠纷工作法一一上海市虹口区原城新村派出所8. “三定三查三责”商业街区租赁解纷工作法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9. “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一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政法委10. “一站式、一码管”综合解纷工作法一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委政法委11. “以外调外”涉外解纷工作法一一浙江省金华市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2. 预防化解海上矛盾纠纷工作法一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第一篇: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法北京市东城区委政法委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使命重
3、大。东城区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重要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创新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法,把网格一一社区一一街道一一区四个层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打整体仗、协同仗,形成新时代超大城市“枫桥经验”的东城实践。一、网格感知到位,排查化解苗头性矛盾。一是网格划分精细化。按照每名社区工作者负责约200户居民的网格责任区标准,把全区划分为2477个“微网格”治理单元,细化社工每日巡查点位、入户走访的责任和工作流程,推动力量下沉、关口前置。二是全面感知实时化。每名社工在每日巡网走格中,实时捕捉矛盾纠纷的苗头信息,运用“社区汇聚”平台及时记载上传,实现矛盾风险“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二三是矛
4、调小组实战化。社工带领楼门院长、老党员、热心群众成立网格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提升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做到矛盾纠纷即知即办、就地化解。二、社区汇聚到位,及时化解一般性矛盾。一是科技支撑底数清。通过“社区汇聚”信息化平台,让社区台账更加清晰,为精准迅速化解一般性矛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上下联通效率高。社区书记实时掌握社工上报的未化解矛盾等情况,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线上派发社区矛调工作站或上报街道,实现“发现一一研判一一分流一一结案”链条畅通、流转高效。三是赋能增效工作实。对于社工在网格内难以化解的矛盾,社区矛调工作站调动社区民警、公益律师、联建单位等,及时介入、合力解决,最大限度把纠纷化解
5、在社区。三、街道实体到位,联合化解复杂性矛盾。一是实体平台聚合力。充分整合公检法司等专业力量,职业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社会力量,采取“责任单位常驻、重点单位轮值、涉事单位报到”方式,打造矛盾化解多元共治“引力场”“终结站二是流程便民聚人心。畅通群众参与“一码共治”“一网接入”的线上渠道,全类别记录诉求,全过程接受监督,全流程质效评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机制融合聚效能。推进政法力量下沉街道,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逐案会诊、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大力提升街道化解矛盾风险质效。四、区级调度到位,监督处置重大矛盾。一是动态监测、感知态势。打造“金水桥边矛盾风
6、险监测指挥平台”,实时动态将各领域矛盾风险案事件,分类嵌入各街道各社区地图模块,形成警示地图,直观反映各类矛盾问题的变化趋势、地域分布,做到精准调度、科学决策。二是滚动督查、倒逼履职。创新打造“平安指数+群众安全感”双指标考评体系,每两个月召开全区平安建设推进会,印发各街道“体检报告”;会后由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带着问题清单,直插包联街道,对所涉矛盾纠纷化解等靶向督办落实;继而集体会商督导反馈情况,明确下步工作着力点。通过常态化、滚动式督查,形成“由果导因、对症下药、反观成效”的工作闭环。三是协调有力、攻坚克难。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突出区级统筹作用,政法单位、行业部门、属地街道合力攻坚。第二篇:黑
7、土地纠纷“三个靠前就地化解”工作法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林海镇在化解“黑土地”纠纷工作中,打破传统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探索实施下沉力量“靠前”摸排、应急分队“靠前”处置、法律资源“靠前”服务的“三个靠前、就地化解”工作法,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生产和平安创建“两不误、两促进二20232024年,土地纠纷同比下降55.7%,化解率达到IO0%。一、下沉力量“靠前”调解,解纷于初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事关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村民之间经常因为土地边界不清问题产生纠纷。镇党委组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站、司法所及各村委会通过实地踏查、丈量面积、化零为整、兑换土地等方式,确定村民土地边界
8、,从根源上避免因土地边界不清产生矛盾纠纷。针对土地边界纠纷、破坏黑土地行为、乱占耕地建房、毁坏青苗等问题开展排查和调解,通过排查梳理找准问题症结,引导当事人依法依规解决矛盾纠纷,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向林海法庭提起诉讼。二、调解分队“靠前”处置,止纷于域内。土地纠纷有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化解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发力、相互配合。镇党委为了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化解土地矛盾纠纷,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各站所优势力量,成立了调解小分队,有151名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常年活跃在村屯,为防范化解土地纠纷提供了坚实保障。2021年4月,某村村民与承包者因土地使用权产生纠纷,镇党委接到消息后,立即指派司法所、
9、派出所、水管站、农业站、土地所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法理教育,告知利害关系,及时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三、法律资源“靠前”服务,防纷于未然。提供合同法治体检。全镇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26家,都需要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如果合同不规范极易产生土地纠纷。镇党委主动与县法院联系,在规模较大合作社设立“签约法官”,开展“点对点”法律服务。每年年初,都由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一次“法治体检二2023年,针对合同中出现的转包方缺少其他家庭成员签字、权利义务关系约定不明、未约定国家补贴待遇归属等土地流转问题指导纠正600余次,有效避免了一系列土地纠纷问题发
10、生。加强黑土地法治宣传。镇党委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律师等政法力量,依托村(社区)“百姓说事点”,每周固定一天为说法日,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判决、现场答疑、法治宣讲等方式,多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群众遵法、守法和依法保护黑土地的思想意识。第三篇:“近邻互助”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石道河镇石道河镇把“近邻”理念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创建“近邻互助”工作法,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互帮助、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因基层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大幅下降。一、重领导强互助,织密网格。镇党委在已划分49个网格基础上,把村屯相邻
11、10户的家庭结为1个互助组,镇区以楼栋单元为1个互助组,以组为单位建立1个微信群。全镇共组建互助组271个、微信群271个,推选有威望、有热心的村民、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担任小组长,共271人。建成由镇党委统筹、村(社区)领导和网格长(员)指导、互助组组长负责的组织架构。互助组组长及时在微信群内向组员宣传办理低保、社保、预防电信诈骗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协助网格长(员)采集组内居民基本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同时对组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关注,给予关爱和帮助。通过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建立相知相帮、团结友善、和睦共处的新型邻里关系。二、重预警强排查,赋能增效。为有效解
12、决邻里、家庭、婚恋、情感等易引发案事件的矛盾纠纷,石道河镇党委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以互助组为主阵地,互助组组长在日常走访帮扶中通过唠家常了解邻里间隐性矛盾;协调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力量对接互助组,实行“一对一”包保,每月定期与小组长共同走访摸排。通过入户排查及走访村民聚集的超市、小卖店、文化广场等,对各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小组内。三、重整合强协作,多元联动。石道河镇党委成立镇矛调中心,形成力量整合、资源融合、信息汇合、执法联合的“一站式”便民解纷服务体系。小组长日常排查发现组内纠纷后,第一时间了解纠纷起因。如是家长里短的一般性矛盾纠纷,通过倾听、劝解、安
13、抚等方法,及时将邻里间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互助组内;如是涉及户数较多的争吵、噪音、蓄养牲畜等复杂矛盾,组长即刻上报,由网格长(员)组织相关当事人进行调解,及时将邻里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如是宅基地边界、土地山林、民间借贷、经济合同等疑难纠纷,及时联系网格长和下沉的政法干警、法律顾问等相关人员,快速介入、协调解决,同时通过手机小程序将矛盾上报至镇矛调中心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镇矛调中心针对纠纷类型分流、转交、督办及反馈,形成闭环管理。四、重“法治”强“宣传”,实施精准普法营造氛围。镇党委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助力精准普法,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在传统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全镇建立4个互助组之
14、家,定期由网格法官、网格法律顾问或网格辅警等下沉力量,在互助组之家,组织互助组组长、组内成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邻里纠纷案例开展讨论分析,促进村民知法、懂法、守法。这种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接地气的普法方式,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互助组之家成立以来,组织邻里纠纷案例讨论分析7次,受众村民500余人,达到了较好的普法宣传效果。第四篇:“中心协调、部门联动”解纷工作法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雅尔塞镇辖7村1社区,有13个民族,居住分散、风俗多样、文化多元,镇党委在社会治理中融入“和为贵”理念,针对难以化解的疑难复杂
15、纠纷,坚持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的“一站式”解纷思路,构建了政法委员牵头,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协调联动的解纷机制。一、推动力量融合,共织依法化解纠纷“一张网”。为便于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镇政法委员牵头抓总、全面负责,调度各有关部门单位力量,构建“由谁干、干什么”职能清晰的从“群众家门口”到“矛调中心”解纷服务全流程。一是用好多元力量连通“最初一米以综治中心为“指挥部”,用好村(社区)干部、调解员、网格员以及乡贤、“五老”、志愿者等力量,织密调处网络,形成群众家门口200米内有人调处的矛盾纠纷吸附圈,实现小矛盾有专人上门化解、大矛盾有机制导入“一站式”
16、解纷体系。二是用好“四所一庭”下延“法治资源着眼方便群众就近找到法治资源,派出所下沉警力16名,8个村(社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并配备警务助理,实现治安管控扁平化;司法所组织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7名法律明白人常驻村(社区),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常设法治调解员”;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4名执业(工作)人员每人加入2个村(社区)居民微信群,方便群众日常法律咨询;人民法庭延伸触角,8名干警对接村(社区)法官工作站,为群众提供“送上门”的诉前调解服务。三是用好综治中心“一站”终结矛盾。着眼群众向上反映重大疑难问题的需要,镇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矛调中心,3名人员负责窗口接待群众,2名人员负责基层上报、部门流转、上级指派等矛盾纠纷的转办、督促、回访工作,“四所一庭”以机构负责人挂点联系、工作人员值班轮驻的形式参与日常化解,其他的镇职能部门以及村(社区)负责人随叫随到,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集中会诊、一站化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