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为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学校教研室认真制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老教师改变自我。以县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结合我校实际现状和学校师资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XX镇中心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XX镇中心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XX镇中心小学心理名师工作室。为了各工作室积极、认真开展学校工作,特制定XX镇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教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建设名师工作室,旨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我校
2、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贡献。二、总体目标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搭建起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成长。L带好一支团队。工作室主持人引领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出质量,课题研究出成果,使自身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并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2 .做好一个帮扶项目。工作室每学年对应挂钩一个薄弱教研组或者薄弱学科,工作室成员通过蹲点调研、上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建设。3 .搞好一次展示。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每学年举办一到两
3、次校级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讲座、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在校区内介绍、推广。工作周期末要有一到两次本工作室学术成果集中汇报展示活动。4 .建好一个网页。学校公众号要开辟名师工作室专栏,使之成为集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于一身的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三、任务要求L工作室每学年组织一到两次汇报展示研讨活动。5 .每位成员每学年带教不少于2人,指导不少于2节的研讨课,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总结或论文发表到学校公众号。6 ,每个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命制一份期中期末考或模拟考试卷,引领规范各学科各阶段考试试卷命题工作。7 .工作室
4、要定期或不定期上传学科教学教研信息、材料、成果到学校公众号名师工作室专栏。8 ,完成教体局教研室交给的有关业务指导或培训任务。四、建设条件(一)行政推进组长:副组长:组员:(二)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工作室成员的条件及产生办法1 .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善钻研,有奉献精神,具有教育教学智慧与灵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或者是符合名师条件的教师。2 .自己申请、学校推荐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等。3 .名师工作室成员必须具有县优质课或县者教学能手的老师。工作室成员原则上为五人左右。工作室成员产生方式采取教师个人申请,学校推荐
5、,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的办法。五、主要工作措施L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4 .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每个成员带徒弟不少于1名。每学年工作室成员不断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途径,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工作室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能灵活地、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5 .外出观摩学习学校会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考察学习
6、,学习后撰写学习心得或做汇报交流,进行二次培训。六、活动学习方式1 .个人自主研习与团队合作研修相结合。2 .理论研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3 .现实活动与网络研习相结合。七、考核评价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从思想道德、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示范课、公开课、专题讲座)、研究能力(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徒弟的培养情况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展示汇报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价,每个工作周期末作一次总结性评价。周期内经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考核,在评优选先、提拔使用、岗位调配、外出学习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八、经费制度工作室的活动,经学校批准后,按规定报销。九、档案制度(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2)工作室成员的专题研究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的教案、讲座、发表的论文及相关视频材料等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名师工作室方案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激发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名师工作室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我校教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推动我校各学科教学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