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规划(2021—2035年)》.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泸州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规划(20212035年)目录前言3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4第一节发展基础4第二节面临形势7第二章总体要求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发展目标11第三章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14第一节做大商贸物流枢纽15第二节增强两片区辐射功能21第三节构建“四向八廊”对外物流大通道24第四节构建多节点商贸物流配送网络体系26第四章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体系28第一节完善商贸市场体系28第二节构建多层次商贸网络32第三节创新驱动商业能级提升34第五章推进商贸物流集聚融合发展37第一节夯实商贸物流基础设施37第二节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40第三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41第四节推进
2、产业融合协同发展44第六章促进商贸物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45第一节提升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46第二节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46第三节增强物流服务能力48第四节促进商贸物流绿色化发展49第五节推进特色商贸物流发展51第七章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54第一节构建对外商贸物流新路径54第二节打造对外贸易发展引擎55第三节提升高能级平台开放功能58第四节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61第五节促进区域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62第八章保障措施64第一节加强组织保障64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持64第三节优化营商环境65第四节重视人才培养66第五节健全监测体系67名词解释69附件1泸州市商贸物流网络分布街道乡镇中转(周转)站点70附件
3、2,泸州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规划项目表72刖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完善的“水公铁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及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叠加优势,以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的商贸物流发展新格局,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服务支撑,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泸州市当前和今
4、后一个时期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制定相关规划政策的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商贸物流实现较快发展,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贸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十四五”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精心描绘泸州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美好蓝图。第一节发展基础区位条件优势明显,辐射市场范围广大。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东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南与贵州省相邻,西与云南省和四川省宜宾市、自贡市相连,北接四川省内江市和重庆市,是全省唯一与渝、滇、黔三省市接壤的城市,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川南经济区城际物流分拨的
5、重要支点之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通道重要节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泸州、自贡、内江、宜宾、昭通、毕节、遵义、江津、永川等川渝滇黔结合部九市常住人口为3558.03万人,泸州市作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辐射市场范围广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十三五”以来,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总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泸州市GDP为2162.63亿元,较上年增长4.2%。经济总量居川渝滇黔结合部九市第三位,仅次于遵义市和宜宾市,经济增速居川南地区第二位,在川南地区仅次于宜宾。泸州市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十三五”期末,泸州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
6、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6.5亿元、1042.4亿元、863.8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2.2%、29.8%、41.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2.7:53.2:34.1调整为11.9:48.2:39.%第一产业发展稳健,特色鲜明,形成了以精品果业、高效林竹、绿色蔬菜、特色经作、优质粮食、现代养殖、休闲农业、加工物流等农业八大特色产业。第二产业提质转型,重点发展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七大工业产业。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文旅产业、金融服务、房地产为支柱,教育和人力资源、商务会展、医疗康养、泸菜餐饮、家庭社区加
7、快发展,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和智慧城市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商业体系加快构建,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泸州市已形成一主三副”总体商业空间布局,正在打造“两层商圈”,拓展四个商业发展带,培育四主六副商业中心。目前,泸州市现有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市场8个,2020年交易额达到72.1亿元,泸州市现有农贸市场184个,2020年交易额达到75.5亿元。西南商贸城、农产品和汽车市场等局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一定的对外辐射力。泸州市拥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96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654家,住宿餐饮企业142家)、居全省第2位。泸州市各类物流企业910家,主营业务收入406亿元,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
8、业22家(5A级1家、4A级1家、3A级16家),数量居全省第二,收入1000万以上物流企业86家,快递物流企业38家O商贸物流通道改善,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十三五”以来,泸州市基本构建“水公铁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泸州港是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四川第一大航运港,位列全国港口铁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拥有6条内支航线、3条近洋航线、11条铁水联运通道,年吞吐能力25.5万标箱,正在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形成“一环八射一横”高速公路骨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5公里,居全省第2位、川南经济区第1位,覆盖程度广泛。铁路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泸州市客货运铁路建成总里程306公里,其中货运铁路
9、265公里,高速铁路41公里,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区,实现了铁路与大型工厂、港口、码头的无缝衔接。云龙机场于2018年9月运营通航,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万人次,通航城市达47个,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泸州市已建成以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为核心,众多专业类物流园为补充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一期)、川滇黔现代公路物流港、泸州市龙城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泸州华储物流园升级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新建乡镇物流节点31个,乡镇覆盖率100%,累计建成物流网点781个,建制村实现全覆盖,以县域综合物流中心(物流园)、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10、。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开放能级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3.8亿元。泸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4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9万吨,居全省第一位。云龙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62.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643.2吨。铁路货运量达406.59万吨,铁路货运周转量突破3亿吨公里。高速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00亿吨公里。物流方面,货运、冷链的需求逐年扩大。泸州同时具备自贸试验区、水运临时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七大对外开放平台,是长江上游除重庆外,开放平台数量
11、最多、开放能级最高的港口城市。第二节面临形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泸州市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为泸州发展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中老铁路通车加速泛亚铁路网建设进程,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加快成势。从国内看,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高质量供给和高品质服务,为商贸物流发展带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新时代西
12、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战略优势叠加,有利于泸州紧密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形成东向、南向、西向、北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从全省看,四川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有利于强化泸州与宜宾、乐山等地的港口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从泸州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消费目的地等加快建设,带来诸多投资利好、政策利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区县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激发商贸物流发展新动能。同时,泸州市建设区域商
13、贸物流中心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商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现有大中型零售网点主要集中于江阳区,批发市场主要集中于龙马潭区,其他区县商业发展不足,难以满足泸州市商业均衡发展需求。二是新兴消费场景打造滞后,现有消费场景仍以传统百货商超、批发市场为主,存在同质化竞争,社交电商、社区拼团、无人零售、零售新物种等商展结合、商娱结合新消费场景打造滞后,消费潜能激发不足。三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规模以上的物流园区较少,生产生活配套功能不完善,仓储冷链设施配套不足。四是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占比较低,港口航线运输能力有待释放。“十三五”末,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仅占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的0.93%,铁路货物运输周
14、转量占比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四分之一。长江、沱江实际航运通行能力未得到深入的挖掘,与宜宾及重庆港口联运不足,岸线资源尚未充分整合利用。五是周边区域竞争态势严峻,内江、自贡、宜宾产业发展与泸州相似,物流政策更加优惠,对物流企业吸引力更强,特别是成都、重庆虹吸效应导致泸州资源要素流向两地。六是开放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拉动经济成效不明显。“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已形成七大“国字号”平台联动发展新格局,开放平台数量居全省第二,但2020年末泸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01亿美元,仅居全省第5,开放平台的经济助推作用有待加强。总体来看,泸州市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充分发挥优势条件
15、、牢牢抓住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克服挑战、补齐短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培育商贸物流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商贸物流新体系,推动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格局。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泸州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水公铁空”综合交通优势,以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为主线,以“繁荣大商贸、发展大物流、培育大市场、引领大开放为目标,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着力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体系,推
16、进商贸物流集聚融合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泸州市商贸物流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水平等“七化”水平,促进生产与消费高效衔接、流通与制造协同联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内外贸易有机融合,打造服务川渝滇黔、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第二节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商贸物流发展中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和引导作用,统筹制定并完善产业规划、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积极营造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