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中庸之道”为主题展开系列课程的学习。中国人常说“中庸”,何谓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在于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至诚之道”,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亦在于刚健自强的处事观念。它虽然古老,但是对今人的为人处世仍然大有裨益。本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致力于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亲身践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主题一,“恪守中道”,让学生懂得中道是儒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君子能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才会不失公允。主题二,“欲速不达”,通过阅读经典,使学
2、生明确做事应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主题三,“过犹不及”,使学生感悟凡事都要掌握“度”,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否则会过犹不及。主题四,“中庸致和”,是希望学生懂得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了解得并不多,比如中庸之道、中庸致和的含义在生活中提及较少。这样的学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背后的含义,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比如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等能力,使学生成为参与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主人
3、。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能够在待人接物时学习古之圣贤,不偏不倚,践行中庸之道。5.恪守中道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2 .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恪守中道”的含义,初步懂得中道不是后人所谓的左右逢源之意。中道是如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君子只有守住一个道理,一个法度,才会不失公允。.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加强学习,真正理解何为“孝”与“不孝”。教学重难点:1.懂得中道不是后人所谓的左右逢源之意。中道是如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君子只有守住一个道理,一个
4、法度,才会不失公允。2.真正理解何为“孝”与“不孝”。教学准备:1 .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2 .与孔子、子路、孝等相关的知识材料。教学过程:1 .导人朗读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四句诗,“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放半缰稳便。”请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四句诗蕴含的道理。(恪守中道)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什么是“恪守中道”。2 .读典明理读典:(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一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
5、,师评。(评价中引导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5)齐声背诵。明理:(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一读懂。(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三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恪守中道”的含义一一中道不是后人所谓的左右逢源之意。中道是儒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君子只有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才会不失公允。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和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3 .学文立志学文:(1)自读故
6、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2)想一想:为什么子路收了礼孔子却很高兴?子路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立志:(1)讨论:我们每一个人做事情时,怎样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不失公允?(2)全班交流。4 .忆事思辨忆事:(1)读图,这三个生活场景大家应这很熟悉,你明白“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吗?(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思辨:(1)读图,通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2)想一想:数学考了满分就可以去看喜欢的故事书了吗?成绩不理想,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5 .博学研思读故事
7、,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1)什么才是真正的“孝”?(2)文中是如何介绍“孝”和“不孝”的?你理解的孝是什么呢?6 .学以致用(1)开展“思辨小课堂”活动交流。在生活中做一个恪守中道的学生。你身边有槟守中道的榜样吗?列举实例。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做事态度才有最大可能真正获得成功呢?(2)再次齐声朗诵三句经典。(3)教师总结提升:中庸之道就是折中致和,持中秉正,追求中和、稳定、和谐,同时也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庸之道是一种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修养。中庸之道也是一种价值标准,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太强太弱都不行,不可偏激也不能无原则,不唯理论也不唯经验,不
8、宜超前也不宜滞后,持中秉正、折中致和才是最合理的。6.欲速不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2 .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欲速不达”的含义,努力培养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的品质。3 .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反思自身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明白做事需谨慎小心,眼光放长远,厚积才能薄发。教学重难点:1.努力培养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的品质。4 .反思自身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明白做事需谨慎小心,眼光放长远,厚积才能薄发。教学准备:1 .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2 .与魏源、朱熹等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材料。教学过程:1 .导人讲述故事列子御风而行,提问
9、:尹生去而复返,听了列子的话后为什么非常惭愧呢?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什么是“欲速不达”。2 .读典明理读典:(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一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5)齐声背诵。明理:(I)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一读懂。(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4)学生质疑。谈话
10、: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三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欲速不达”的含义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3 .学文立志学文:(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2)想一想:魏源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立志:(1)讨论:石昌化是怎样拼命学习的?结果如何?石昌化的失败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全班交流。4 .忆事思辨忆事:和结果?应该怎样做?(1)读图,这三个生活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明这样的想法会带来哪
11、此坏的影响和结果?应该怎么做?(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思辨:我批评。(1)读图、涌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2)想一想:如果将情境中的小学生换成你你会伸他们那样去做吗?对照情境中小学生的所作所为.想一想,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改掉这些不足。5 .博学研思读故事,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1)帮助蝴蝶破茧的做法是合适的吗?为什么?(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3)谁了解朱熹?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6 .学以致用(1)开展寻找“欲速不达”现象交流活动。在生活中争做脚踏实地、认真谨慎、不好
12、高姝远的学生。交流身边“欲速不达”的现象。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再次反思自己的不足,借助这次活动的体会所得,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欲速不达”。(2)再次齐声朗诵三句经典。(3)教师总结提升:破茧成蝶,雄鹰翱翔,须经历千万次的磨炼;大树成材,小溪汇海,须经过很多年的积淀。因此,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脚踏实地.勤学苦练,才能扬起成功的风帆。7 .过犹不及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2 .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过犹不及”的含义,初步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做过头活做的不够都不合适的道理。3 .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反思自身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教学
13、重难点:1 .初步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做过头活做的不够都不合适的道理。2 .反思自身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教学准备:1 .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2 .与颜回、吉鸿昌、文天祥等相关的知识材料。教学过程:1 .导人(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有一人到千年古刹金山寺敲钟祈福,管钟的老和尚跟他说只能敲三下:第一下是福喜临门,第二下是高官厚禄,第三下是延年益寿。那人敲完第三下后心里有气,偏不信这个邪,趁老和尚不注意,故意又敲了一下。老和尚大惊失色地跟他说:“这下完了,前面敲的全废了。“那人问老和出为什么。老和尚说“钟不能敲第四下,敲了那就四大皆空了!”这下那人傻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今天
14、,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什么是“过犹不及”。2 .读典明理读典:(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一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5)齐声背诵。明理:(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一读懂。(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
15、谈自己对这三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过犹不及”的含义一一事情做得过头,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3 .学文立志学文:(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2)想一想:颜回判断东野毕的马会跑掉的依据是什么?(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立志:(1)讨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颜回的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提升:什么事情都有“度”,力度不够,功亏一簧;反之则过犹不及。4 .忆事思辨忆事:(1)读图,这两个生活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考试时觉得试题太简单而不检查对吗?长时间看电视会造成哪些坏的影响和结果?这两位同学的事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思辨:(1)读图。通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2)想一想:如果情境中的同学换成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