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州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1:连州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导思想3二、总体目标-3三、总体要求-4四、行动方案-41 ,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行动方案-42 .连州市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计划12-3.连州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发展提升计划16_4.连州市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22-5.连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27-6.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计划32-7.连州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39-8.连州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行动计划44-连州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更好地落实连州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提升连州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服务地
2、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连州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从连州市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新时代连州高质量发展做新贡献。二、总体目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目标,至2025年,构建与连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教育设施更完善,教育体系更优化,教育治理能
3、力更强,师资队伍素质更高,教育质量更有保障,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更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更高,连州市教育发展超过清远市平均水平,在清远北部地区乃至粤湘桂交界区域的影响力更明显,成为与清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及粤湘桂交界区域中心相适应的教育高地。三、总体要求(一)紧扣连州市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认真落实教育发展的相应任务。(二)坚持深化改革,力促教育创新发展。(三)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切实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效。(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四、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一: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行动方案按照全面推
4、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推进乡村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加强教育为农村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服务能力,高质量培养乡村人才,割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以振兴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步伐。1.统筹发展乡村教育,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1)加大乡村教育统筹力度,形成教育先行发展合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发展的统筹力度,教育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确定乡村教育振兴的重点和主攻目标,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力促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振兴
5、迈出实质步伐。实施教育发展共同体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城乡学校一体管理、协同发展、捆绑评价,缩小城乡差距。(2)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加快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以促进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重点,紧抓办学条件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两个关键环节,按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加大投入,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增优势,提升连州市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要充分把握国家、省、市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和资金。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和“三个确保”,建立长效机制,将乡村学校生活设施建设、装备配置及更新维护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发动和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6、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优质民办教育。(3)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抓好学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振兴乡村的信念,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结合乡村特点,健全立德树人育人机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校风培育”内涵三融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寻找乡村教育的独特内涵,打造红色文化等特色学校文化,丰富乡村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初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正确
7、面对人生、规划未来,为乡村振兴、国家富强而刻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推进城乡协作校际协作,建立帮扶乡村学校常态化机制。引入外地或安排本区优质学校作为支持学校对乡村学校予以帮扶,采取集团化办学、名校领办、委托管理、捆绑结对、强校带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属学校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学校与帮扶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教学设施和学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为每个镇(乡)安排3-5名市级以上名校长和名师对乡村学校进行帮扶。并选派乡村学校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充分利用广清帮扶促进连州振兴乡村教育,争取广州教育资源参与连州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项目,如师资培训、教
8、学改革、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育等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5)建立乡村教育科研交流平台。建立连州市专家团队,定期对乡村学校进行指导,对乡村学校进行起点评估,查找制约发展的短板、发掘改进办学关键要素,指导乡村学校制定学校发展中长期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开展全程专业指导。有计划地每学期对乡村学校进行集体教学视导,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乡村学校围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课题开展研究,并列入重点课题予以支持指导。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组织协作项目,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6)协调发展乡村各类教育,全
9、面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乡村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探索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乡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2,推进乡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继续落实连州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连府办(2018)122号),根据人口增长趋势和流动情况,定期评估和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上严格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和国家农村普通中小
10、学校建设标准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尽快补齐补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短板,逐步完善和提高基本建设和装备配置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按标准建好配齐生活卫生设施,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结合连州市实施的校车服务,把距离远、条件差、学生少的农村教学点实行撤销或合并,引导这类学生到附近或寄宿制学校就读,同时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合理规划学校服务半径,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努力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接受有质量的教育。(2)推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保障乡村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健全控辍保
11、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定教、以评促教、教学相长”,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益,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与科学互动,学习与研究并行”的课堂教学体系。重视学科与生活、学科与科技的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培养学习意志,形成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4)加强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健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进
12、一步完善“三通二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乡村校长、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提高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推进乡村智慧学校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脱贫攻坚、振兴乡村教育的保障作用。3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1)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引导乡村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致富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规划职业生涯、选择合适的成才路径。积极宣传国家职教扶贫的政策,加大职业学校招收乡村学生的力度,帮助农村孩子学习掌握职业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让农村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巩固职教扶贫的成果。(2)增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振兴乡村经济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要把连州市职
13、业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对照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充实教学设施,提高职业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积极发展与连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绿色产业有关的专业,如旅游、康养、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吻合度。(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活力。紧密结合连州乡村经济的发展,重点开展与旅游、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康养服务等相关的职业培训,发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开展烹饪培训,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培训。积极面向乡村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适应其就业需要,尤其是要为脱贫户“两后生”提供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帮助脱贫户“两后生
14、”实现技能成才、技能致富。4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文明城市建设重视在乡村开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积极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实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文化培训,促进乡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致富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乡村中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积极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营造乡村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形成崇教好学的良好新风尚,增强农民的学习意识、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加强乡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构筑服务“三农”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不断提升乡村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立适合乡村特点
15、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利用多种形式在乡村开展家长教育,通过手机或互联网沟通互动平台开拓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多途径宣传家教理念,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新型学校、家长、社会合作育人方式,促进家校共育。鼓励社会力量到乡村办学,鼓励乡村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I,多渠道多途径拓展乡村教育资源,创造乡村便民学习条件,推动乡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增强乡村的文明建设,提升乡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5,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专业化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各项制度,完善学校岗位设置,教育部门在岗位总量内,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乡村学校岗位数量。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机制、多渠
16、道补充乡村学校教师机制、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任教机制,通过“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退休教师、有计划选送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到相应师范类院校进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不断补充乡村紧缺师资。为乡村学校配足师资,小规模学校配备不少于2名教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配足生活老师、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建立完善区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比例达到省的要求。(2)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在业务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培训经费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满足教师走教、轮岗、支教等需求。加强乡村教师在职培训,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提升渠道。全面提高乡村校长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实施“强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