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23380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全套剪力墙(纯剪力墙)1剪力墙截面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l16o参数指标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

2、.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剪力墙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o剪力墙分布筋布置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IO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o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

3、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约束边缘构件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6A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

4、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注意: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介于48之间时,为短支剪力墙;大于8时为一般剪力墙。5连梁截面跨高比小于5为连梁,不小于5为框梁。(楼面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连梁配筋时注意只要一端与剪力墙在同平面内连接即认定为连梁,按连梁构造配筋,箍筋一律加密,上下纵筋配筋梁一样(考虑抗剪)。一二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小于2.5时,应加配斜向交叉钢筋。其构造要求及计算方法详混凝土11.7.10-11.7.11o6其他底部加强区范围剪力墙结构从地下室顶板算起,范围可取底部两层和总高1/10二者的较大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范围从地下室算起,取至

5、转换层以上2层,且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0。墙肢与平面外的梁刚接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活在墙内设暗柱。设墙时,墙厚不宜小于梁宽;设扶壁柱时,截面不应小于梁宽;墙内设暗柱时,截面高度可取墙厚,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暗柱或扶壁柱箍筋直径,一二三级不应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纵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不应大于15O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o柱设计1截面尺寸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Omm,圆柱不宜小于45Omm;长宽比不宜大于3o柱截面控制指标剪跨比宜大于2(可用柱净高除

6、以截面长边来4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高)。轴压比限值按抗规表6.3.6取用,注意看表下注释;【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配筋率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2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6.3.7-1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角柱和框支柱来确定配筋率,注意看表下注释),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5%;另外,建造于IV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0.1%;【注意:模型计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箍筋体积配箍率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

7、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核螺旋箍时,箍筋体积应折减0.8;(实际体积配箍率=Ic)O高度范围内不含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除以扣除保护层的混凝土体积;根据柱轴压比算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6.3.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小于C35)/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注意:剪跨比不大于2(短柱,易出现在与梯梁连接和框剪结构中的柱中)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L2%,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另外框支柱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其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应比抗规表6.3.9内数值增加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核芯区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照抗

8、规表63.7-2确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率特征值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o3配筋构造纵筋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20Omm,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400时不宜大于300;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箍筋1箍筋直径一级不小于IO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2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

9、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一级框架在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O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IO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O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O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IO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注意: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IO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加密区

10、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4其它柱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一级时单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且一级时不应小于1.5%;加

11、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四级框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板柱节点计算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9及附录Fo板设计1截面尺寸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O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

12、,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O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o2配筋率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3钢筋布置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O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O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o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板厚不小于18O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o4板配筋计算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PKPM生成施工图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新定义。阳角处增设放射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