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季传染病(PPT5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季传染病(PPT54).ppt(5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预防春季传染病预防春季传染病v流行性感冒v腮腺炎v麻疹v风疹v水痘v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v流行性感冒(epidemic 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点为突然发生的迅速传播,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病原学v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属于正粘液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丙型较稳定。流感病毒不
2、耐热和酸(56或PH3时即无致病力),对酒精、石炭酸、漂白粉及紫外线也都敏感。在自然条件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而甲型流感病毒则尚可感染猪、马、禽类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传染源: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尤以轻型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起重要作用。起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热退或一周后大多不再排病毒。v2、传播途径:经飞沫由人到人直接传染,飞沫污染手、用具、衣物等也可发生间接传播,但因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不超过30分钟,故传播机会不多。v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者为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仅8-12月,不超过2年。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
3、免疫,可反复发病。v4、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末春初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v1、潜伏期:数小时至1-2日v2、临床症状: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诊断诊断v1、流行病史:当地有流感流行情报对诊断最有帮助。v2、临床诊断:卡他症状体征不如普通感冒明显,咽痛、咽部红肿和扁桃体体征也不如急性扁桃体严重为流感临床特点。v3、病原学诊断
4、:病毒分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检查鼻粘膜细胞、血清内抗体检测。治疗治疗 v流感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应着重一般护理和并发症防治。v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合宜的喂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高热、烦燥不安、头痛等应给对症处理。v2、抗病毒药物治疗: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等。v3、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人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v4、中草药治疗预防预防v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v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v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v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v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v6、注射流感疫苗。腮腺炎腮腺炎v腮
5、腺炎(mumps,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全身其他腺组织也可受累。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病原学病原学v病原体炎腮腺炎病毒,系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类。在乙醇、甲醇中经数分钟即可被杀灭,用紫外线照射可迅速死亡,在冷冻条件下可生存较久,-45可存活9个月,4可保持活力2个月,在37只能生存24小时。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起重要作用,在腮腺肿胀前7天到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v2、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v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
6、于年长儿。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v4、流行特征: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潜伏期:14-21日,平均为18日。v2、前驱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v3、腮肿期:腮腺肿胀多为两侧性,一般先见于一侧,1-2月后对侧肿胀,肿胀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边界不清楚,表面灼热,有弹力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和咀嚼时更明显。腮腺肿胀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以后逐渐消退,整个过程为6-10日,最长达2周。诊断诊断 v当腮腺有明显肿胀,加以有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临床即可诊断流行性腮腺炎。v急性期血清及尿中的淀粉酶
7、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治疗治疗 v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v饮食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保证足够液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酸味饮料。v采取对症处理,高热降温,头痛或腮肿痛明显者用解热镇痛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预防预防 v小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v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v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v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v4、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8、。麻疹麻疹v麻疹(rubeola,measles)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病原学病原学 v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为单股RNA病毒,在低温下可生存较久,-15至-70时可保存数月至数年。0时约1月,4冰箱常用于短期保存麻疹减毒活疫苗,室温时则易失效。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v2、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口、鼻、眼部粘膜的分泌物都含有病原体,在前驱期及出疹期中可传染他人。v3、易感
9、性:普遍易感,大多数是婴幼儿。v 4、流行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一般在晚春最多,夏秋少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v1、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v2、前驱期:一般为34天。此期最显著的症状是发热(可达39-40)上呼吸道和眼部发炎及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第2-3日起,颊内粘膜上,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为0.5-1mm,有时有红晕环绕,对麻疹的早期诊断起决定性作用。v3、出疹期:2-5日不等,一般在发热的第4日,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渐及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四肢。开始时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大多为2-4mm,一般稀疏分明。其后逐渐加密
10、,可有不同程度融合,其颜色加深,成暗红色,但疹间还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及各种发炎症状也达极点,热度往往高至40,咽部红肿疼痛,舌上红刺增大,有时很象猩红热的杨梅样舌。v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上呼吸道症状也很快消退。疹退时,原出疹处略见麦麸状细微脱屑,留存棕色斑痕,经过1-2星期才完全消失。诊断诊断v在前驱期应注意婴幼儿年龄,冬春季节,密切接触史及未注射麻疹疫苗等流行病学情况,看到了麻疹粘膜斑和典型皮疹便易诊断。v可利用接触史、潜伏期以及鼻咽拭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来帮助早期诊断。治疗治疗 v
11、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v2、中医疗法v3、预防并发症v4、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痰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预防预防 v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v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风疹风疹v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斑丘疹和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的肿大。1940年澳大
12、利亚风疹大流行之后,发现不少婴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其母亲都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从此时起,风疹的预防问题更为医学界所重视。病原学病原学v风疹病毒为RNA病毒,能在人胚组织中缓慢增殖。出疹前1周到疹后5天可从鼻咽分泌物分离出这种病毒。此病毒不耐热,在室温及37很快失去活力,低温-60 可以保存。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传染病:风疹患者v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直接传给旁人,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风疹病毒易被干燥或高热灭活,故密切接触才能受染。v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内最多。v4、流行特征:春冬两季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v1、潜伏期:一般为16-18天。
13、v2、前驱期:此期很短,症状大都不严重。一般为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发热等,这此症状出现1/2-1日后,即开始发疹。刚发病时,可能在软颚及咽部附近见到玫瑰色或出血性红点,大小如针头或稍大。这种粘膜疹虽非本病特殊症状,亦不经常存在,但在风疹流行时如能及时发现,对早期诊断可能有助。v3、发疹期:通常于发热第1-2日即出现特殊的斑丘疹。出现迅速,一般由面、颈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1日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跖大都无疹。皮疹通常是浅红色,稍稍隆起。皮疹大多于第4-5日隐退,脱屑细小,大都不显著。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经常肿大,有时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开始肿大,对早期诊断有帮助。诊断诊断 v1、主要根据为
14、流行病史、很短的前驱期、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的症状、低热、弥漫的全身性斑丘疹和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v2、测定血内风疹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比较容易。预防预防v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v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v3、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v4、接种风疹疫苗。治疗治疗v无特效治疗。v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给流质、半流质饮食,可给清热解毒的中药。v对症处理。如:咳嗽可用祛痰止咳剂,结膜炎可用氯霉素滴眼等。水痘水痘v水痘(varicella,chicken pox)是一种常见的病情较轻的急性
15、病毒传染病,以同一时期查见丘疹、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病原学病原学v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病毒,属于疱疹组病毒,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不耐高温、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v2、传播途径:病毒的播散由于接触传染或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易感接触者约90%-96%发病。v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后期、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v4、流行特征: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潜伏期:一般为13-17日。v2、发病情况:大都发病骤起,往往先见皮疹,或同时发热及感觉不适。发热大多在39以下,经1
16、-5日消退。v3、皮疹:皮疹分布特点为向心性,以躯干、头皮、颜面及腰部为常见,四肢远端较稀少,但足底、手掌偶可出现皮疹。皮疹初为红色小斑丘疹或丘疹,稀疏分散,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变成椭贺形、表浅的露珠状疱疹,四周可围有轻度的红色浸润,其大小不等。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干,中心略微凹陷,然后结成痂盖,再经数日至1周或更久痂盖脱落,不遗疤痕。皮疹常分批出现,因此,体检时可见丘疹、疱疹与痂盖同时存在的临床特征。诊断诊断 v1、11-24天前有水痘接触史,前驱期缺乏或很短。v2、可在同一时期查见丘疹、疱疹、痂盖等不同类型的皮疹。v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部为常见。v4、疱疹位置肤浅,囊壁很薄,内含透明液体。预防预防v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v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v 3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治疗原则治疗原则v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发热病例应卧床休息,需要时可给退热、止痒或镇静剂。局部常涂龙胆紫液。为避免继发感染,应剪短指甲,勤换内衣。v2、抗病毒疗法: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v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