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14297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 X页) .ppt(7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纵隔疾病纵隔疾病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 Goiter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胸内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胸内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胸骨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方、气管前方和气管旁。病理包后方、气管前方和气管旁。病理包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X线表现线表现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肿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肿块向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块向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上端与颈部肿大软组织影相连续。上端与颈部肿大软组织影相连续。气管受压侧移位和后移位。气管受压侧移位和后移位。肿块可随吞咽

2、动作上下移位。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位。胸部正位片(胸部正位片(A)示右上纵隔影明显)示右上纵隔影明显增宽;侧位片(增宽;侧位片(B)示纵隔肿块与颈)示纵隔肿块与颈部甲状腺关系密切部甲状腺关系密切CT与与MRI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一侧,肿块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一侧,肿块边缘清,可分叶,肿块上缘与颈部边缘清,可分叶,肿块上缘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密度中等,可有囊变甲状腺相连,密度中等,可有囊变或钙化,气管移位。增强扫描有或钙化,气管移位。增强扫描有明明显增强显增强。MRIT1WI中等信号,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高信号MRI矢状面成像能清楚显示胸内肿矢状面成像能清楚显示胸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块

3、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部正位片(胸部正位片(A)示上纵隔影增宽,)示上纵隔影增宽,气管受压向右移位;(气管受压向右移位;(B)见上中纵)见上中纵隔肿块,气管受压变形并向右移位隔肿块,气管受压变形并向右移位 MRI T1WI示颈部甲状腺肿大,气管受压示颈部甲状腺肿大,气管受压(A、B),冠状位像(),冠状位像(C、D)示气管)示气管两侧肿块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相连两侧肿块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相连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对胸骨后甲状腺肿根据其部位及其对胸骨后甲状腺肿根据其部位及其与颈部肿大甲状腺的关系,呈密度与颈部肿大甲状腺的关系,呈密度均匀的实质占

4、位等表现,一般均可均匀的实质占位等表现,一般均可正确诊断。正确诊断。胸腺瘤胸腺瘤Thymoma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胸腺瘤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据统胸腺瘤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据统计胸腺瘤病人中约计胸腺瘤病人中约50%出现重症肌出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0%15%有胸腺瘤存在。有胸腺瘤存在。CT和和MRI难以区别难以区别胸腺瘤良恶性,常根据肿瘤是否侵胸腺瘤良恶性,常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至胸腺包膜外而把胸腺瘤分为侵犯至胸腺包膜外而把胸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X线表现线表现v前纵隔中部胸骨后区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前纵隔中部胸骨后区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向纵

5、隔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可向纵隔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可有分叶,密度中等。可见斑点或线状钙化。有分叶,密度中等。可见斑点或线状钙化。v恶性胸腺瘤侵犯心包或胸膜时,可出现心恶性胸腺瘤侵犯心包或胸膜时,可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胸膜多发性结节影,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胸膜多发性结节影,很少远处转移。很少远处转移。v下列情况提示胸腺瘤有恶性可能:下列情况提示胸腺瘤有恶性可能:肿瘤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短期内明显增大;肿块较大有分叶,边肿块较大有分叶,边缘毛糙;缘毛糙;伴有心包或胸腔积液。伴有心包或胸腔积液。CT与与MRI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通常为圆形、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通常为圆形、椭圆形

6、或分叶状。椭圆形或分叶状。CT密度和密度和MRI信号较均匀,信号较均匀,CT上呈略上呈略高密度,高密度,MRI上上T1WI呈中等信号或略低呈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上为高信号。瘤内可见囊变区,斑点状或条状钙化。瘤内可见囊变区,斑点状或条状钙化。良恶性均可有钙化。良恶性均可有钙化。肿瘤可有轻肿瘤可有轻中度强化。中度强化。胸部正位片(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增宽;侧位片)示纵隔影增宽;侧位片(B)示前中上纵隔高密度肿块)示前中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胸部正位片(胸部正位片(A)示中侧纵隔影增宽;)示中侧纵隔影增宽;CT(B)示右前纵隔胸骨后方肿块,可)示右前纵隔胸骨后方肿块,可见点

7、状钙化,升主动脉受压向左后移位见点状钙化,升主动脉受压向左后移位主动脉弓前方类圆形略低密度肿块,主动脉弓前方类圆形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边界清楚 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CT不同层面像(不同层面像(A、B),显示胸骨后方肿块,与纵隔大血管),显示胸骨后方肿块,与纵隔大血管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侵侵袭袭性性胸胸腺腺瘤瘤 T2WI(A)示左前纵隔肿块,呈不均匀高)示左前纵隔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T1WI(B、C)肿块呈等信号,其)肿块呈等信号,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大血管受压向后移位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大血管受压向后移位 T1WI(A)示右前纵隔肿块,与前纵隔脂)示右前

8、纵隔肿块,与前纵隔脂肪分界清楚;冠状位像(肪分界清楚;冠状位像(B)清楚显示肿)清楚显示肿块位置及与大血管结构的关系块位置及与大血管结构的关系MRI轴位轴位T1WI(A),示左前纵隔椭圆),示左前纵隔椭圆形肿块,呈低信号,边界清楚;轴位形肿块,呈低信号,边界清楚;轴位T2WI(B),肿块呈中等高信号),肿块呈中等高信号 诊断、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表现典型的前中纵隔实质性胸腺瘤表现典型的前中纵隔实质性胸腺瘤诊断不难,较易与畸胎瘤、胸骨后诊断不难,较易与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及胸腺脂肪瘤等区别。胸腺甲状腺及胸腺脂肪瘤等区别。胸腺瘤尚需与增生的胸腺组织相鉴别。瘤尚需与增生的胸

9、腺组织相鉴别。胸腺增生仍保持胸腺组织形态,多胸腺增生仍保持胸腺组织形态,多数仅见胸腺密度增高。数仅见胸腺密度增高。CT、MRI检检查更有利于其鉴别。鉴别困难时需查更有利于其鉴别。鉴别困难时需行组织活检。行组织活检。畸胎瘤畸胎瘤Teratoma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通常分为囊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通常分为囊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者称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

10、者称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囊壁为纤维组织。囊壁为纤维组织。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实质性畸胎瘤通称为实质性畸胎瘤通称为畸胎瘤畸胎瘤。包括外中。包括外中内三个胚层组织,内可含体内任何器官内三个胚层组织,内可含体内任何器官的组织成分,软骨、骨和牙齿较多见,的组织成分,软骨、骨和牙齿较多见,瘤内可有囊性变。此型有一定的恶性倾瘤内可有囊性变。此型有一定的恶性倾向。临床多无症状。虽然出生时已存在,向。临床多无症状。虽然出生时已存在,一般多到青中年时期才被发现。肿瘤较一般多到青中年时期才被发现。肿

11、瘤较大者可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大者可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X线表现线表现v通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向一侧纵通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向一侧纵隔突出;边缘清楚,可呈大分叶状;囊隔突出;边缘清楚,可呈大分叶状;囊壁呈弧形或壁呈弧形或蛋壳样蛋壳样钙化。钙化。v密度较淡而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密度较淡而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则钙化,亦可见短杆状骨骼或牙齿影,则钙化,亦可见短杆状骨骼或牙齿影,为畸胎类肿瘤较为畸胎类肿瘤较特征性表现特征性表现。v肿瘤短期内增大应疑有恶性改变的可能,肿瘤短期内增大应疑有恶性改变的可能,但仍需除外肿瘤继发感染或肿瘤内出血但仍需除外肿瘤继发感染或肿瘤内出血纵隔畸胎瘤。胸部正

12、位片(纵隔畸胎瘤。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示纵隔影略宽,密度增高;侧位片(略宽,密度增高;侧位片(B)示前上纵)示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隔高密度肿块CT与与MRIv1.囊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v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边缘较清或呈大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边缘较清或呈大分叶状,囊壁可见钙化。分叶状,囊壁可见钙化。v囊状和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囊状和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CT特征。特征。v囊内囊内CT值水样密度并见分隔。值水样密度并见分隔。vMRI的的T1WI上大多呈低信号,上大多呈低信号,T2WI上上呈高信号,但含脂质较多时呈高信号,但含脂质较多时T1WI上呈高上呈高信号。信号。CT与与MRIv2.实性畸胎瘤实性畸

13、胎瘤vCT和和MRI表现较复杂,密度和信号不均表现较复杂,密度和信号不均匀为其典型表现。匀为其典型表现。vT1WI脂肪成分呈高信号,软组织成分为脂肪成分呈高信号,软组织成分为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T2WI上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呈不均匀高信号。v肿瘤边不清、毛糙、不规则,瘤内密度肿瘤边不清、毛糙、不规则,瘤内密度呈软组织性,而且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呈软组织性,而且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提示恶性的可能。提示恶性的可能。成成熟熟性性囊囊性性畸畸胎胎瘤瘤囊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

14、c Tumors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良性,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良性,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者包括恶性神经鞘瘤、细胞神经瘤。恶性者包括恶性神经鞘瘤、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背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背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木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木等表现。等表现

15、。X线表现线表现后纵隔脊柱旁沟区肿块阴影,中上纵隔后纵隔脊柱旁沟区肿块阴影,中上纵隔较下部多见。较下部多见。肿瘤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肿瘤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哑铃形及扁平三角形。哑铃形及扁平三角形。密度均,边缘清,可有分叶。密度均,边缘清,可有分叶。肿瘤压迫可引起后肋部分骨质吸收或椎肿瘤压迫可引起后肋部分骨质吸收或椎间孔扩大。间孔扩大。CT与与MRI后纵隔椎旁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后纵隔椎旁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光滑,密度和信号均匀一致。光滑,密度和信号均匀一致。CT值与肌肉相仿。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值与肌肉相仿。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及肋骨破坏。椎间

16、孔扩大、椎弓根吸收及肋骨破坏。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增强T1WI上有明显均匀强化。上有明显均匀强化。MRI对伴有椎管内肿瘤显示最好,能显对伴有椎管内肿瘤显示最好,能显示哑铃状肿瘤的全貌。示哑铃状肿瘤的全貌。左后上纵隔神经节细胞瘤。胸部正位片左后上纵隔神经节细胞瘤。胸部正位片(A)示左上肺尖边缘清楚的肿块;侧位)示左上肺尖边缘清楚的肿块;侧位片(片(B)示肿块位于后上纵隔)示肿块位于后上纵隔神经鞘膜瘤神经鞘膜瘤左上纵隔神经鞘瘤左上纵隔神经鞘瘤后纵隔神经节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细胞瘤。CT平平扫(扫(A)示后纵)示后纵隔低密度肿块;隔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增强扫描(B)示肿块边缘强示肿块边缘强化,中心大部化,中心大部坏死,纵隔大坏死,纵隔大血管及气管、血管及气管、支气管被向前支气管被向前推压推压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T2WI(A)见左纵隔高信号)见左纵隔高信号肿块。肿块。B、C、D为不同层面为不同层面T1WI图像图像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右后纵隔神经鞘瘤。CT平扫示右后纵隔平扫示右后纵隔边界清楚的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的略低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影像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