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需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营销及策划专业建设方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二O年十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营销及策划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El录一、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一)专业建设现状1(二)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3(一)专业建设目标3(二)人才培养目标3(三)“校企匹配、工学结合、二元互动释义4三、专业建设内容5(一)推进校企对接5(二)探索系统培养7(三)强化实践育人7(四)转变培养方式H(五)师资团队建设12(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4(七)体制机制建设和特色资源建设14四、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改革举措16(一)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拟
2、采取的办法16(一)改革举措16五、保障措施17(一)组织保障17(一)人员保障17(三)经费保障17(四)政策保障18(五)质量控制18六、绩效考核指标18七、专业建设预算23营销及策划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郭湘如(雪岩贸易学院副院长)专业建设项目组成员:余敏,江友农、迟红刚、陈海龙、王伟浩、朱元华、孙利、何衡、唐国银、郭影、吴元君、蔡立炉、胡善珍、胡戴新(以上为本院教师)。张明军(安徽日源环保能源集团董事长)梁华平(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周迅(安徽策划协会秘书长)汪光玉(JAC商用车网络管理、企划部经理)于朝阳(合肥宝龙四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池州正威中华芯都半导体产业园总
3、裁)杜佐岭(中衡公估董事长)童长远(合肥红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祖娟(沃尔玛望江路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徐庆松(安徽省总商会法律处长、安徽省工商联人力资源市场总经理)一、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营销及策划专业创建于1989年,最初的专业名称为“采购及推销,1991年经论证改为市场营销专业,2002年,在经过校内外专家、学者、用人单位代表研讨、论证的基础上,改造为营销及策划专业。我院隶属于安徽省供销社,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的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行业支撑
4、。近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以此为契机,积极参及“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先后为安徽省供销社开展了包括咨询、培训、策划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服务,既在安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又在服务供销合作事业过程中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营销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一)专业建设现状在主办单位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下、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学院领导班子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安徽省高等第一批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点(2008);2.安徽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0):3
5、.安徽省级示范实训中心(2010);4.安徽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5.中国市场学会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6.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中心(CMC)安徽分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2010年);7.承接安徽省经济及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助安徽省创业辅导培训中心项目;8.建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9.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位省级教学名师、2位教授、2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初步建成了从课程层次到专业层次,并集成到岗位层次的技能训练体系;11构建了涵盖多个行业、多种业态的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平台;12.承担省部级教研、科研课题11项;13.出版了11部不同层次的高职规
6、划、推荐教材;14.建成校内的4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5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融学生实习、教师实战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合肥茂源企业营销策划公司,近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多项咨询服务;16.发起的“营销策划大赛发展成为省级专业大赛项目。(一)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随着产业渗透度的加深、产业覆盖面的延伸,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师数量上显得不足,层次上有待提高。2.行业相关实习实训室不足,制约了专业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目前已建和在建的营销及策划实训室群、营销及策划实训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训教学,但及服务产业的需求相比尚有距离。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追踪本专业
7、毕业生职业成长轨迹,对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结合我院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提出并实践了校企匹配、工学结合、二元互动的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了立足本专业,面向多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资源平台,借助多层次、立体化的实习实训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系列方法及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对学生的考核由学校及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的内容及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实训、考核环境及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一体化;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实习实训时间超过半年。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求职竞争力、职业成长潜力
8、的提升。(一)专业建设目标在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国家和本省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加强及重点产业领域重点行业、典型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使其服务国家和本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持续提高、不断增强。(一)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制造业改造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现代农业,特别是安徽优质、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销售及其支持、客户服务、策划等)、生活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培养下得去、
9、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复合型营销及策划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本专业服务国家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之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本专业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按职业阶梯整合课程设计;实施课程小型化、多样化的改革;基于工作岗位及业务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及优化;基于基地业务实习,编写了校企共用的实训教材;开展营销市场课程标准建设(2010年,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中心安徽分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跨院校、跨专业辅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训体系建设及改革;基于精品课程群的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核心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基于“可
10、回溯机制的教学手段创新等。这些教学改革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打破教材、课程之间的隔阂及游离,使学生面对的不是一门门孤立的理论知识,而是直接切入工作岗位及业务流程,促使其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提高毕业生所学及就业所用之间的匹配度,缩短毕业生从专业到行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三)校企匹配、工学结合、二元互动释义1.校企匹配:由学校和企业单位两个主体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现资源、运行模式、“产品质量的全面衔接,以实现以需定教”的高职办学理念,并遵循基于高职特征及工作流程的“六匹配原则:培养目标及企业需求匹配、教学模式及工学匹配、教学方法及行动匹配、课程设置
11、及职业匹配、课程内容及岗位匹配、理论传授及操作示范匹配。2.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旨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在校内学习及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行动计划。3.二元互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的特点及优势,通过校企的双向介入,互相配合,互相交融,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实现一身二任即在校是学生身份参及各种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及企业的实际工作。校企双方通过市场通道按照市场规律去发挥各自的特长,
12、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三、专业建设内容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安徽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省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省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显著增强。针对以上机遇,提升本专业服务国家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之一,为解决我省发展中不平衡、不
13、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推进校企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引入相关行业、典型企业,深度参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重点产业领域中的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合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加大及典型企业合作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力度,嵌入岗位资格证书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内容及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1.结合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方向,开展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结构及变化趋势调研。以此为基础,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及优化举
14、措。2.针对人才需求调研结果,适当增加来自典型行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所占比例,并且进一步优化成员结构,使该机构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更具针对性。3.以己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省、院级精品课程为主要依托,从课程到专业多个层次,加深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性课程及教材,并逐步建设教学资源库。目前己初步编写出基于实训基地企业实务的“太阳能产品经销商促销指南、面向组织需求的OA产品销售指南、面向经销商及组织客户的蓝蓝饮用水零售商促销指南等课程及教材。这样的教材,及实习岗位的真实业务相结合,具备企业、行业特色以及实用性。4.据人才培养规律及企业生产经营节奏特点,探索两者结合的最佳方式及时机,
15、开展多段式教学组织。目前,本专业已经实现“实训模拟+商业体验+商业认知+商业实践+顶岗实习”分段式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并及实习、实训企业实现较好匹配,下一步将对该模式的管理模式、考核方法等做一步研究。5.课程、课堂对接未来工作岗位。目前,本专业课部分教师在理论、实践课程授课及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过程中,能做到营造企业化的课堂氛围,以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学生,把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转化成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下一步,将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同时结合分段式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通过工学交替实践课程、课堂及工作岗位的对接。图1对接岗位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6.加强毕业生“企业人”气质培养。在培养学生工作方法、职业技能方面,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但作为商贸类、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生绝大多数要进入企业工作。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理解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学习及领导、同事、客户相处,是许多学生面临的新的困境,即学生在毕业时还没有从心理上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本专业也面临相似的问题,表现在业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毕业后频繁跳槽,或是对商业风险的认知不足,或是难以面对工作业绩压力,或是无法正确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等。对此,本专业将结合我院开展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