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解读.ppt(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解解 读读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一、研制背景研制背景二、二、大致过程大致过程三、三、显著特点显著特点一、一、研制背景研制背景(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盲校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1.视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使然;2.盲校教育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三)特殊教育新理念和课程理念的影响视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使然 视力残疾学生需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视力残疾学生需要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盲校旧课程已经不能适应视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要。盲校教育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1.视障教育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师资队伍;教育技术;现代科技;2.盲校教材的“
2、普教化”;3.盲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促进;(三)国际特殊教育理念的影响 19751975年,美国会制定了联邦特殊教育法案,命名年,美国会制定了联邦特殊教育法案,命名为为所有残疾学生教育法案所有残疾学生教育法案(Education of 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Studends ActAll Handicapped Studends Act),也称也称94-14294-142法案。法案。19901990年,美国会修订年,美国会修订PL94-142PL94-142法案,并将其更名法案,并将其更名为为障碍者的教育法案障碍者的教育法案(Individual with In
3、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简称IDEA)IDEA),这,这一改变体现了一改变体现了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19971997年美国会再次修订年美国会再次修订IDEA IDEA,提出特殊,提出特殊教育可以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教育可以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1.1.提高对特殊学生教育的期望值;提高对特殊学生教育的期望值;2.2.最大限度地保证特殊学生参加普通课程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保证特殊学生参加普通课程学习的权利;3.3.进一步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为特殊儿童
4、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机会;提供机会;4.4.将特殊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整体性改革结合起来,以将特殊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整体性改革结合起来,以便更大地发挥特殊教育改革的作用,体现出便更大地发挥特殊教育改革的作用,体现出“特殊教特殊教育应该是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是仅仅完育应该是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是仅仅完成一种表面的教育安置成一种表面的教育安置”这一精神;这一精神;5.5.在普通教育中要增加对特殊教育的相关服务和在普通教育中要增加对特殊教育的相关服务和支持;支持;6.6.鼓励和支持教师的进修;鼓励和支持教师的进修;7.7.减少贴标签,真正考虑儿童的教育需要;减少贴标签
5、,真正考虑儿童的教育需要;8.8.更新和增加教和学的资源,减少无助于提高教更新和增加教和学的资源,减少无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表面做法。学质量的表面做法。l综上所述,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作者路得.特恩布尔(Rud Turnbull)、安.特恩布尔(Ann Turnbull)、玛里琳.尚克(Marilyn Shank)等人提出六条特殊教育理念:1.1.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2.2.重视他们对于学校和社区的积极贡献重视他们对于学校和社区的积极贡献3.3.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优势4.4.让他们自己作决定并依自己的意愿行事让他们自己作决定并依自己的意愿行事5.5.鼓励他们
6、发展同障碍者和非障碍者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发展同障碍者和非障碍者的人际关系6.6.尊重他们的权利,特别保证他们享有与普通公民尊重他们的权利,特别保证他们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大致过程大致过程 2002年11月由各方专家成立研制组 2002年底启动,对方案的设计思想、原则、研究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2003年初两个组再次合议共同商讨研究计划、工作进程,明确分工、分头协作 2003年部分地区访谈、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 2003年5月向两个组提交讨论稿,初步定稿后,发放全国盲校进行二次调研 2003年12月调整和修改提交 2004年3月,教育部专家预审会议 2004年4月教育部
7、盲校课程改革研讨大会并启动了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2005年3月教育部方案审查专家会议 2006年2教育部三类方案协调会 2006年12月教育部咨询和协调会,上报教育部 2007年2月2日颁布显著特点显著特点(一)指导思想上:(一)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与盲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盲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贯彻全面从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贯彻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克服困发展、尊重个性、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克服困难、适应生活的总培养目标,将教育的共性与
8、视难、适应生活的总培养目标,将教育的共性与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相结合;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相结合;旧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借鉴、发展、创新旧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相结合,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视力残疾儿童义相结合,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务教育课程体系。(二)设计初衷上:(二)设计初衷上:力图使新方案能引领并促进我国盲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文化科学方面基本上向普通学校看齐;新课程方案努力实现四个矛盾的统一:(1)普通需要与特殊需要的统一;(2)学科能力与非学科能力的统一;(3)基础教育与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的统一;(4)视力缺陷导致儿童认知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性
9、与教育要使儿童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客观任务要求儿童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的矛盾的统一(三)制定原则上(三)制定原则上 遵循普通原则:符合国情原则、推陈纳新原则、面向学生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模式多样原则等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一般的、共同的原则。提出特殊原则:(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2)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面向全体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4)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新方案制订的原则有着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方案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培养目标上(四)培养目标上“以视力残疾学生发展为本”:特殊教育哲学特殊教育哲学“尊重个性发展”:世界教育
10、的主旋律世界教育的主旋律 “立足促进全面发展”:继承和坚持中国特色继承和坚持中国特色“开发各种潜能”:立足视障学生立足视障学生“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补偿视觉缺陷”:康复补偿和技术支持:康复补偿和技术支持“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心理康复:心理康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体现教育终极的目标体现教育终极的目标(五)制定依据上(五)制定依据上 1.1.参照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参照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 2.2.结合盲校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的特点结合盲校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的特点 3.3.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4.4.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重视了从视力残疾儿童的
11、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人为本,以促进视力残疾儿童的发展为要务,努力建构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哲学基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协调、生动、活泼、主动地自由发展,并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因材施教。盲校教育旨在使视力残疾儿童实现全面发展。但由于受视觉缺陷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各个方面要做到真正地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教育影响,开发其潜能、克服困难和障碍、促进其适应现代生活,实现视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
12、学基础: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 随着对视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视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了解得越来越细致,这就为盲校设置哪些课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特殊性研究表明,盲校的课程设置大致与普通学校相一致的同时还需增加一些特殊课程,以满足其代偿视功能、补偿视觉缺陷的需要、概念发展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定向行走的需要、日常生活技能的需要、社会技能正常发展的需要、派生或伴有一些身体、语言、行为、个性异常矫正的需要、游戏、活动及文化娱乐补偿的需要、通过其他媒体来学习文字的需要。康复学基础康复学基础:缺陷补偿的理论缺陷补偿的理论
13、 视力残疾只是个体的视觉感知途径受阻或信息流失十分严重,但他们的身体还是在不断的发育发展,他们心理也在发生发展,由于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综合起作用的,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个体机体可以产生一种与正常的发展过程不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适应与发展过程,在这种特殊性的适应与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这就是说 在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未被损害的部分会部分或全部替代、弥补被损害的部分,产生新的机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缺陷补偿理论一方面告诉人们发展视力残疾儿童的听觉、触觉、剩余视力以及其他感知觉对视力残疾儿童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又启发人们:使
14、视力残疾儿童像普通儿童那样全面发展是有可能的许多过去被认为盲人几乎做不到或者做起来有危险的事情,盲人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尝试。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 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儿童的教育需要,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殊教育学的哲学基础之一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即从学生生理上有残疾、心理发展受到影响的实际出发,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满足特殊儿童的普通需要和特殊需要、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社会学基础社会学基础:个体社会化理论个体社会化理论 视力残疾人应该和普通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资源、实现自我价值,无数视力
15、残疾人成材的实践证明教育是残疾人通往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使视力残疾儿童有良好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化的举止行为表现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结合盲校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的特点:结合盲校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的特点:根据盲校教育对象以及其自身教学的特点来构思,盲校的教育对象是视力残疾儿童、少年,视力残疾对个体而言:意味着其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零点三;意味着个体的占正常儿童获得信息80%以上的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将几乎失灵;意味着个体通过其他感觉通道较为缓慢地、拾遗地代偿;意味着个体统整其他感知觉信息的基本角色失灵、其大脑将很难把各种感知途径所获得的信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味着个体将有失去操作行为
16、视觉模仿的可能;意味着个体对环境控制的丧失;意味着个体顺利行走能力的丧失;意味着个体一定活动范围和各种不同概念的丧失;意味着个体社会活动范围的受限以及一定伙伴作用的缺乏;意味着个体语言、个性、行为等方面有异常发展的可能性这客观上就要求: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即教学手段作一定的调适、教学信息的载体即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调适、教师当然也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才行这要求把视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作为前提但又必须从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出发。(六)方案结构上(六)方案结构上 方案沿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体例,分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共四个部分,其中“说明”部分包括课程的实施与课程的评价两块。由于是课程设置方案而不是课程方案,所以与93年计划相比,各科内容说明部分就不宜再出现,但研制组为编制各科课程标准,与专家组成员们一起,对各科内容与目标都认真地加以了界定。(七)课程设置上(七)课程设置上 方案参照了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结合了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如普通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盲校也全开设,并增设了综合康复、定向行走、社会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