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系改革发展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系改革发展典型案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系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电子信息工程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示范校建设要求和建设成果为落脚点,巩固成果,开拓进取,围绕教学中心任务,突出计算机、电子职业教育特色,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成绩显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基于学院一体三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IT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座谈,论证形成符合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的“校企联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指,与沿海及本地电子企业联合培养。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学生入校第一二学期企业选派有经验的企业专家入校
2、对学生进行入企培训和企业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职能,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第三四学期,学生在学院进行岗位基本领域和核心领域课程学习,进行校内企业仿真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五六学期走进企业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一学年开设岗位基本素质领域课程和岗位基本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第二学年开设岗位核心领域课程,主要进行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培养
3、;第三学年进行素质拓展领域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进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把对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完善健康人格。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西部1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方案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把能否给双方带来良好的效益,促进双方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逐步探索出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共同培养师资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培养模式,破解了以往校企合作的表面化,校企真正成为一个相互
4、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在人才培养的开放融合中实现了协同发展、和谐共赢。电子信息工程系以学院一体三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旨,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对专业群的骨干带动作用,带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共同发展。各专业间实现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和实训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专业群的办学实力。2.“教、学、做”合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做中学、学中做,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课堂与实训车间相结合,将技能实践融
5、入课堂教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三、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1.行业企业顶风实习,提升老师专业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教师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教师顶岗实习可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可以接触社会、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到一线工作岗位获得的工作经验、工作感受等直接应用于教学管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o2.高层次培训,助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本学年度,根据学院安排,我系2名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四、实践教学条件实现质的
6、跨越几年期间,学院加大了实训设施设备、实训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投入资金900多万元,改建、扩建、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室。新实训室内的现代化的,符合电子,计算机教育教学要求的实训设施设备投入使用,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需求。同时建成了一批合作关系紧密校的外实训基地。五、科研与社会服务显著提升1.科研工作近几年,我系1位老师获得“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批次,6位老师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甘肃省教学成果奖”。11位老师获得甘肃省优秀指导奖”荣誉称号。公开出版专著9部,参编教材17部。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2.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作用,积极为周边社区、企业、部门开展各类培训、技术鉴定和其他服务工作。本学年共组织8623人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电工技能鉴定等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