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发言: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交流发言: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乡村振兴之路。抓骨干队伍,建强形神兼备的雁阵。基层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第-线,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也是联系群众“最初一公里”的服务者。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现实之需、发展之要,必须紧盯“人这一关键要素,着力加强乡镇党政正职、村
2、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干部等骨干队伍建设,提升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拧成乡村振兴一股绳”,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保持乡镇党政正职队伍相对稳定,在开展乡镇(街道)换届“回头看”的基础上,出台加强乡镇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意见,完善事前预审机制,推出保持干部任职稳定、加强政治体检、推进异地交流等一整套措施,确保“军心”稳定。全面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同步调优-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落实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千名书记瓶能工程,利用“田间课堂”云视讯授课,进行全覆盖培训。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探索
3、跨省域党建合作共建新模式,促进毗邻地区资源共享,与湖北荆州联合实施一江两岸、乡村共富”百镇千村万雁联合培养行动,共同推进乡村共富破题实践”项目,提高骨干队伍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创新开展从县直部门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将一批政治坚定、经验丰富、有农技特长的职级公务员组织人事关系转入乡镇,让他们在田间地头宣讲党的新精神、好政策,进一步盘活职级资源,增强一线力量。落实选派要求,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严管驻村干部,划出走读挂名、脱离群众等红线,督促驻村干部沉下心争取资金、实施项目、帮销农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集体经济,打造动力强劲的引擎。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手中没把米,
4、叫鸡都不灵。”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家底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才能干事有底气、更硬气,才能更好地聚人气、办大事。紧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强村富民的动力引擎,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量、均量齐升。聚合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的引领推动作用,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书记工程”进行谋划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同题共答、同向发力,选聘一批经济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回引千余名创业有成党员乡友担任“发展先锋”,打响“消薄清零”攻坚战、“巩固提升”持久战。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开展集体经济项目拉练比武,推广集体经济发展*条路径,加强部
5、门政策、涉农资金、强农项目专项整合、定向投入,重点推开耕地整村流转、托管服务创收、整村银行授信、电商直播带货等可复制的创收模式,引导企业联村设立振兴车间”,稳步推动村级供销合作社运营,创建农业百亿产业链党建综合体、强村共建联合体,打造一批县域集体经济示范片(区)。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空间,拓宽农产品上行”通道,试点乡村客货邮”党建千村通达工程,畅通农副产品出村“最先一步路”,打开与市场联结的广阔天地。严格做好内管外督,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定期述职、审计等制度,规范财务公开程序,在巡察工作中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之于民、惠之于民。抓基层治理,激活通根达底的体系。治理有效是实现
6、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关键一环。基层治理工作面对千家万户,最坚实的引领和支撑力量是党组织,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群众。必须由党组织牵好头,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持续推动组织体系延伸、治理力量下沉、资源要素聚集,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着眼夯实治理根基,以四亮主题活动为主抓手,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整顿提升,让支部成为乡村善治的坚强“轴心”、让党员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着眼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将更多便民服务事项受理、审批权限下放乡村,让“群众办事不出村”成为常态。创新基层治理抓手载体,把治理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依法依规、全面展开做好村(居)民代表工作,推行“走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让村(居)民代表当好民情“吹哨人。构建“党建引领、群商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广“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搭建“可断”的平台、选育“善断的骨干、把准预断”的方向、强化共断”的效果、营造想断的氛围,强化党组织把关作用,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打造“人人参与”的基层协商共建共治新模式,推动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